第168章 声东击西
就在单雄信被李世民以一百多精骑击败后的次日清晨,阳光刚刚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李世民便亲率五万精锐之师浩浩荡荡地开拔至谷水河畔。只见那军旗猎猎、金鼓齐鸣,军阵绵延数里之长,一眼望去竟望不到尽头。其阵势之雄伟壮观,令人不禁为之震撼。
李世民端坐于马背之上,身披玄甲,手持缰绳,目光炯炯地凝视着前方。他此番率军前来,乃是有意向王世充展示唐军强大无比的军事实力,欲借此一举震慑住这位盘踞一方的枭雄。
而此时,王世充正站在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之巅,极目远眺。当他望见那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唐军时,不由得眉头紧蹙起来。他心中暗自思忖道:“这唐军果然名不虚传,仅是如此规模宏大的军阵,少说也得有五万众。反观我军,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余人而已。这般悬殊的兵力差距,实难与之正面抗衡啊……”想到此处,王世充转身对着身后的一众将领们沉声道:“诸位将军,眼下敌我双方军力相差太过悬殊。依本王之见,不如暂且退回洛阳城中,再从长计议如何破敌之计。”
众将士望着眼前那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唐军军阵,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寒意。他们深知此时敌我双方军力相差过于悬殊,继续交战恐怕会凶多吉少。于是,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撤军之策。
待列阵阅兵结束后,李世民率领着军队缓缓返回营地。然而,他们刚刚踏入军营没多久,负责侦查的斥候便匆匆赶来禀报说王世充已然率领大军撤离慈涧,径直向洛阳方向退去了。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因为王世充的撤军举动完全符合他预先设定的战略规划。紧接着,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房玄龄,沉声道:“玄龄,赶快派人去传唤诸位将领过来,一同商讨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而另一边,王世充率军马不停蹄地赶回洛阳城。一路上,他心中暗自祈祷着千万不要有什么变故发生,但事与愿违。当他终于抵达洛阳城下,前脚刚刚踏入城门时,一个接一个的坏消息便如同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而至,令他瞬间陷入了巨大的震惊和恐慌之中。
“报——告陛下!史万宝率领大军从宜阳出发,以雷霆之势攻取了伊阙关,如今已彻底切断了我军自南面的增援路线!”一名浑身尘土、满脸疲惫的斥候匆匆忙忙地赶来向王世充禀报。王世充闻听此言,脸色骤然变得煞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
还未等他缓过神来,另一名斥候又如疾风般疾驰而来,高声喊道:“报告陛下,王君廓亲率精锐之师长驱直入我军后方,现已成功攻占洛口仓!”这一消息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王世充的心口上,他只觉得眼前一阵发黑,险些站立不稳。
就在此时,第三名斥候也气喘吁吁地奔至跟前,焦急地说道:“启奏陛下,刘德威在黄河以北沿着太行山一路东进,攻势凌厉,不仅攻克了河内,而且更进一步掌控了黄河防线!”王世充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看着这名斥候,嘴唇微微颤抖着,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厄运似乎并未就此停止。紧接着,第四名斥候也神色慌张地跑来禀报:“报告陛下!黄君汉竟然暗中行军,悄然南渡黄河,对洛阳东北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王世充听到这里,再也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身体摇晃了几下后,颓然跌坐在地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可着实把他身旁的众将领给吓了一大跳!众人皆是一脸惊愕之色,一时间竟有些不知所措。
单雄信反应最快,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满脸关切地问道:“父皇,您这是怎么了?可有哪里不舒服?”只见王世充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嘴唇也微微颤抖着。
过了好一会儿,王世充才稍稍缓过气来,他艰难地抬起头,目光中满是惊惧和惶恐,声音沙哑地说道:“那……那李世民实在是太厉害了,之前真是小瞧了他啊!此人比起李密可要厉害得多了。”要知道,王世充可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之人,但此刻面对李世民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实力,他心中也不禁生出了怯意。
单雄信眉头紧蹙,沉思片刻后开口道:“父王,如今王君汉率领大军正在猛烈攻打洛口仓,情势危急,咱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将其击退才行。否则一旦城池失守,我军的两大粮仓落到唐军手里,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王世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略微思索一番后,果断下令道:“雄信,你率部分兵马留守洛阳城,务必坚守住城门,不得有失!朕亲自与玄应出城迎敌,一定要将黄君汉击退!”说罢,他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意。
李世民身披玄甲,手持长弓,率领着几千精骑向黄君汉部所在的洛口仓增援。
与此同时,王世充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洛口仓关系到郑国的生死存亡,于是倾尽全力,召集了麾下所有能征善战之士。一时间,营帐林立,刀枪如林,战马嘶鸣之声响彻云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两军在一处地势险要、山涧纵横之处相遇。双方远远望见对方阵营,都没有轻举妄动。只见李世民所率之唐军军纪严明,装备精良;而王世充一方的郑军也是人多势众,气势汹汹。
双方就这样隔着山涧对峙起来,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王世充目光阴鸷地盯着对面的唐军,心中暗自盘算着应对之策。忽然,他心生一计,叫来儿子王玄应,低声嘱咐道:“玄应,为父命你带领我军后方的数千精锐,悄悄绕路前往洛口仓增援。切记,行动一定要隐秘迅速,不可被唐军察觉!”
王玄应领命而去,王世充则留在原地,绞尽脑汁想要想出一个办法来拖住李世民前进的脚步,好让王玄应有足够的时间赶到洛口仓完成任务。
思考了一会儿后,王世充大声对着对岸的李世民说道:“隋朝末年,天下陷入混乱,局势分崩离析。长安和洛阳各自都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我王世充只想坚守自己的领地,从来没有想过要向西侵犯你们。况且,熊州和谷州距离我们这里也并不遥远,如果想要攻取这两个地方,对我来说并非难事,但因为我们一向秉持睦邻友好的原则,所以才没有这样做。然而,大王您却如此气势汹汹地率军侵犯我的领土,长途跋涉深入我的地界。从三崤道而来,路途遥远,粮草运输困难重重。以这样的方式出兵征战,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胜算可言啊!”
听了王世充的这番言论,程知节再也忍不住了,率先哈哈大笑着对李世民说道:“秦王殿下啊,您听听这王世充都说了些什么!此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呐!想当初,他竟敢在佛祖面前发下誓言后又悍然杀降,这种背信弃义之人,怎么可能会安分守己地只想着守住自己的领地呢?他又怎会真心秉持睦邻友好的原则与咱们相处呢?依我看呐,他肯定无时无刻不在盘算着如何算计咱们呢!”
听了程知节这番话之后,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鄙视般的笑容,缓缓说道:“哼,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得让他好好明白一个道理——做人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原则,若是胆敢肆意妄为、出尔反尔,那后果定然是极其严重的!”说完,李世民猛地一挥手,示意身后的将士们安静下来,然后他大声地对着对岸的王世充喊道:“普天之下,所有人都尊崇统一的历法和政令,只有您执迷不悟,独自阻挠朝廷的声威教化。东都的士人和百姓们,急切盼望王师能够到来拯救他们。而我们关中地区的义士勇士们,也心怀感激之情,愿意竭尽全力为国效力。如今陛下顺应众人的意愿,特意派遣大军前来讨伐您。如果您能幡然醒悟,转而将灾祸转化为福气,选择投降,那么荣华富贵依然可以得到保障;倘若您执意要与我们对抗到底,那就不必再多费口舌了。”
只见那王世充怒目圆睁,对着眼前的李世民大声呵斥道:“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唐童,休要在此得意忘形!莫以为本王对你稍稍示好,便觉得能够让我轻易投降。若想让我王世充屈服于你,那就得看看你是否有真本事能攻破这固若金汤的洛阳城!”
然而,面对王世充的威胁与挑衅,李世民却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轻蔑的笑容,回应道:“哼,那你就睁大双眼好好看着吧!”说罢,他不再搭理王世充,转身一挥手,率领着身后的精锐骑兵如疾风般疾驰而去,目标直指正在遭受敌军围攻的黄君汉部。
黄君汉率部趁着夜色深沉,率领着一支强大的水师悄悄从河中顺流而下,直扑回洛仓。王玄应统率诸多英勇善战的将领倾尽全力发动猛攻。一时间,喊杀声、兵器相交之声响彻夜空,战况异常激烈。
好在黄君汉所部也并非等闲之辈,尤其是校尉张夜叉等人更是勇猛无畏,带领着七十余名部下拼死抵抗,死死守住防线,不让敌军前进一步。
就在双方军队即将短兵相接之际,突然一阵尘土飞扬,一支精锐之师如疾风般席卷而来,为首之人便是李世民。
王玄应定睛一看,顿时惊得脸色煞白,额头上冷汗涔涔而下。他怎么也没想到,王世充竟然没有拖住李世民,他这么快就亲自率兵前来支援黄君汉。面对如此强敌,王玄应只觉得心跳加速,双腿发软。
尽管内心恐惧万分,但身为一军统帅,王玄应深知不能临阵脱逃。于是,他强作镇定,硬着头皮扯开嗓子大声下令道:“众将士听令,给我杀!”这一声怒吼,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然而,话音刚落,他胯下的战马却似乎察觉到主人的心虚,竟不听使唤地悄悄往后退却。王玄应心中大急,一边拼命拉紧缰绳想要止住后退之势,一边暗自祈祷手下的士兵不要发现自己的窘态。
李世民远远地望着前方战场上的王玄应,只见他面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惊慌和无助,那副模样仿佛已经预示了这场战斗的结局。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看这情形,此地之事应当能够迅速了结。”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战局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还气势汹汹的郑军渐渐落入下风,他们的攻击变得杂乱无章,防守也漏洞百出。而唐军则士气高昂,越战越勇,逐渐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王玄应眼见形势不妙,心知再继续坚持下去只会让己方损失更为惨重。无奈之下,他只得下达了撤军的命令。随着撤退号角的响起,郑军开始慌乱地向后退却,丢盔弃甲,一片狼藉。然而,唐军并没有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他们乘胜追击,不给郑军丝毫喘息之机。一时间,喊杀声、马蹄声响彻整个战场,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就这样,他们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行进至了新安一带。此地乃是军事要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此时此刻,原本属于王世充郑国的很多城池,就如同被风吹倒的麦浪一般,接二连三地向李世民的大军投诚归降。
这些堡垒中的守军们或是慑于李世民大军的赫赫威名,又或是早已对王世充失去信心,纷纷打开城门,放下武器,表示愿意归顺大唐。一时间,投降的消息如雪片般传来,令李世民及其麾下众将兴奋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