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表忠心
李元吉率领大军与李世民的前锋部队成功会师后,心情大好。然而,就在李世民亲自率兵外出侦察之际,他却放纵自己及其部下开始纵情饮酒、肆意享乐。一时间,营帐内充斥着欢声笑语和觥筹交错之声。
正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屈突通将军面色凝重地带着几名士兵,押解着被五花大绑的尉迟敬德快步走进营帐。屈突通见到李元吉后,赶忙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禀报道:“齐王殿下,情况不妙啊!寻相以及其他众多刘武周的降兵竟然趁此机会纷纷出逃。末将唯恐尉迟敬德与此事有关,担心他会与那些逃兵里应外合,所以当机立断先将其捆绑至此,请殿下定夺。”
原本正沉浸在美酒佳肴中的李元吉听闻此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火。尤其是看到尉迟敬德那副狼狈模样,更是觉得自己好好的酒兴就这样被彻底破坏掉了。盛怒之下,他猛地伸手抓起桌上的一个酒瓶,毫不犹豫地朝着尉迟敬德狠狠地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酒瓶应声而碎,碎片四溅开来。与此同时,尉迟敬德的头部也遭到重创,鲜血如泉涌般流淌而下,染红了他的面庞和衣衫。
“哼!本王早已知晓你们这群流寇根本就不值得信任!也就只有我二哥那个蠢货才会傻乎乎地认为能够将你们驯服。如今可好,你们竟敢公然逃跑,那就别怪本王按军法论处!”李元吉一边怒气冲冲地说着,一边大步走到被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尉迟敬德面前,伸出手指着他的鼻子,毫不留情地一通数落。
尽管此刻被五花大绑着的尉迟敬德显得有些狼狈不堪,但他周身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势却丝毫未减,只见他圆睁双眼,怒目而视,对着面前的李元吉扯开嗓子大吼道:“若不是你根本就没将我们当成人来看待,寻相他们怎会选择逃离?”原来,尉迟敬德所率领的那些旧部全都被安排在了李元吉的阵营之中。然而,李元吉不仅对他们毫不重视,甚至还处处加以打压和排挤。究其原因,无非是他打心底里瞧不起这帮土匪出身之人罢了。
听到尉迟敬德这番怒吼,李元吉亦是不甘示弱地扯起嗓门大声回击道:“哼!好你个尉迟敬德,如今倒是想把这责任一股脑儿全推到本王头上来了不成?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自己不趁机逃走呢?”
面对李元吉的质问,尉迟敬德挺直了腰板,义正言辞地回应道:“我早已答应过秦王定会留下来,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倘若背信弃义,那与畜生何异!”说这话时,尉迟敬德的眼中闪烁着坚定无比的光芒,仿佛在向李元吉宣告自己不可动摇的信念。
李元吉闻言,顿时气得火冒三丈,他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恶狠狠地瞪着尉迟敬德骂道:“好哇,你这家伙竟敢拿秦王来压本王!今日定要让你好好尝尝苦头!”话音未落,他便朝身旁的手下们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立刻将尉迟敬德狠狠压倒在地。紧接着,李元吉亲自上前一步,抬起脚用力地踩在尉迟敬德的脑袋之上,脸上露出一抹狰狞的笑容。与此同时,他手中拿着一瓶酒,不怀好意地将瓶口对准尉迟敬德头上的伤口倾倒而下。刹那间,酒水如注般洒落在尉迟敬德的伤口处,剧烈的疼痛瞬间袭来,令他不由得咬紧牙关,面目扭曲,额头冷汗涔涔直下。
“哼!等本王把你这不知死活的家伙虐待至死,到时候本王在二哥面前想说什么便能说什么!”李元吉恶狠狠地盯着眼前的尉迟敬德,眼中闪烁着凶狠的光芒,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一般,显然不把尉迟敬德弄死他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而此刻,站在一旁的屈突通实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以他对李元吉的了解,深知这位齐王向来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然而经过一番观察和思考后,他决定选择相信尉迟敬德所言。于是,他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抱拳施礼,开口劝说道:“齐王殿下,请息怒啊!依末将愚见,此事还是暂且等待秦王归来再做定夺为好。毕竟这里乃是军营重地,若是军中无缘无故地死了一员大将,恐怕陛下得知此事后定会龙颜大怒,并下令彻查到底的呀!”
听到屈突通这番话语,李元吉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之中。不得不承认,屈突通所言不无道理。但一想到尉迟敬德可能会在李世民那里侥幸逃脱惩罚,甚至反咬一口,李元吉心中便又燃起熊熊怒火,手上的动作也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因为只要尉迟敬德在李世民那里出了意外身亡,那么他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在李渊面前狠狠地参奏李世民一本,让其吃不了兜着走。
就在这时,只听得营帐之外突然传来一声高呼:“秦王驾到!”这声音犹如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了帐内紧张压抑的气氛。
李世民阴沉着脸,身后紧跟着几名神情紧张的亲卫,大步流星地走进营帐。本来他正在外面专注地执行着侦查任务,试图摸清敌军的动向。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屈突通却派人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不已的消息——寻相竟然带领着刘武周的绝大部分旧部公然叛逃!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狠狠地劈在了李世民的心头上,让他瞬间感到一阵心悸。事态紧急,容不得他有半分犹豫,于是他当机立断,改变原有的计划,心急如焚地赶回了营地。
踏入营帐后,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景象更是令他怒不可遏。只见地上躺着狼狈不堪的尉迟敬德,而四周则散落着各式各样凌乱的酒瓶和酒杯,而且还有一大桌佳肴。此情此景,结合之前得到的情报,李世民心中已然明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他缓缓走到营帐中央的主席位置,沉稳落座。几名亲卫见状,赶忙分立于两侧,时刻保持警惕。此时的李世民面色凝重如霜,一双锐利的眼眸扫视着营帐内的每一个人。那强大的气场犹如泰山压顶一般,压迫得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沉默片刻之后,李世民微微眯起双眼,目光直直地射向一旁神色慌张的李元吉,语气低沉而严厉地问道:“元吉,给本王如实道来,这里究竟发生了何事?”
从未见过如此威严冷酷一面的李元吉,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原本准备好的说辞瞬间抛到九霄云外。他结结巴巴地回应道:“秦...秦王殿下,是这样的......寻相那个叛徒,他突然带着大批人马逃走了。我们担心尉迟敬德也会心生叛意,所以才将其抓捕起来。”说到最后,声音已近乎细若蚊蝇。
“那尉迟敬德为何竟会搞得如此狼狈,甚至满头鲜血?此地乃是军营,而非齐王府!在毫无证据表明他有叛逃意图的情形之下,你竟敢对我朝大将滥用私刑,这简直就是肆意妄为!此等行径严重扰乱军心,即便你身为我的亲弟,也绝对不能姑息纵容,必须依军法论处!”李世民满脸怒容,神色异常严肃,对着李元吉厉声呵斥道。
此刻的尉迟敬德正躺在地上,身体蜷缩成一团,痛苦地呻吟着。他身上的伤口触目惊心,尤其是被李元吉击伤的那一处,鲜血不断地往外流淌。更让人揪心的是,李元吉竟然还丧心病狂地往他的伤口上浇了许多酒!酒精与鲜血迅速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刺鼻而又令人作呕的气味。这些混合物顺着伤口缓缓流入尉迟敬德的眼睛里,强烈的刺痛感让他根本无法睁开双眼。然而,当他听到李世民竟然挺身而出为自己伸张正义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感到无比惊讶和感动。
就在这时,屈突通赶忙站了出来,抱拳向李世民求情说道:“秦王殿下息怒啊,齐王之所以会对尉迟将军动用私刑逼供,也是担心他当真叛逃,毕竟此事关乎重大,还请殿下能够顾全大局啊。”其实,屈突通心里非常清楚,李元吉此举实乃不当之举,本不应相助。但若是因此而严惩李元吉,恐怕李渊定会迁怒于众人。
李世民听闻此言后,目光如炬,狠狠地扫视了一圈那些陪同李元吉一同喝酒作乐的部将们,然后语气低沉且威严地警告道:“此次暂且饶过你们,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一律按照军法严处!”众将闻言,皆噤若寒蝉,不敢再多言半句。
“来人呐!速速将尉迟将军解绑,并搀扶至本王的营帐内,同时快去请军医前来,务必将尉迟将军身上的伤口妥善处理好!”李世民高声吩咐着,随即便站起身来,缓缓转身离去。就在他经过李元吉身旁时,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如炬、意味深长地凝视了李元吉一眼。这一眼,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一般,竟让平日里嚣张跋扈的李元吉瞬间浑身颤抖起来,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待李世民带着他的一众亲卫渐行渐远后,李元吉那颗悬着的心总算稍稍落定。然而,刚刚所受的惊吓仍旧令他心有余悸,恼羞成怒之下,他不禁破口大骂道:“哼!装模作样!如今当了总帅就如此目中无人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此时的李元吉仍未消气,转头看向桌上的美酒佳肴,又欲招呼众人继续开怀畅饮。可谁知,那些原本围坐在一起的将领们此刻却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多说一句话。过了片刻,终于有人打破沉默说道:“齐王殿下,实在不好意思,末将尚有急事需要处理,今日恐怕不能陪您尽兴了。待到回长安之时,再与您把酒言欢!”话音未落,此人便如脚底抹油般匆匆逃离了现场。
紧接着,其他将领们也像是受到了某种默契的指引,纷纷起身向李元吉拱手道别,各自找了个看似合理的借口迅速离开了。一时间,原本热闹非凡的宴席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李元吉一人呆坐在原地。望着那些将领们匆忙离去的背影,李元吉心中怒火中烧,恶狠狠地咒骂道:“这些胆小如鼠的家伙!等着瞧吧,终有一日我要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彻底将李世民踩在脚下,让他尝尝痛苦不堪的滋味!”
刚刚踏出营帐没多远,屈突通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便布满了深深的忧虑之色,他忧心忡忡地对着李世民开口说道:“殿下啊,您就这样将尉迟敬德松绑后还把他带到您的营帐之中,难道就不担心会遭遇什么危险吗?毕竟此人性情刚烈,万一……”说到这里,屈突通不禁摇了摇头,眉头皱得更紧了些。
然而,李世民却只是微微一笑,他那俊朗的面容上流露出一种自信和从容。他轻轻拍了拍屈突通的肩膀,安慰道:“屈将军不必如此担忧。以我之见,如果尉迟敬德当真存有逃走之心,又怎会乖乖地让咱们有机会将他五花大绑呢?所以说,他定然不是那种轻易背信弃义之人。”听了李世民这番话,屈突通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但眼中的疑虑仍旧没有完全消散。
就在这时,营帐内传来消息,说是军医已经帮尉迟敬德处理好了身上的伤口。李世民听闻之后,立刻迈步朝着营帐走去。进入营帐后,只见尉迟敬德正静静地坐在榻边,虽然面色依旧有些苍白,但眼神中的刚毅之气却丝毫不减。
李世民走到尉迟敬德面前,微微躬身施了一礼,然后满怀歉意地说道:“尉迟将军,实在抱歉。齐王年轻气盛,行事鲁莽,竟无端地将将军您给得罪了,还望将军大人大量,不要与他一般计较。若是将军觉得在此处待得不自在,想要离去,本王自当不会加以阻拦。只不过,在您临行之前,还请收下这箱银宝,权当是本王聊表的一番心意罢了。”说完,李世民微笑着看向尉迟敬德,目光平静而深邃,似乎想要从对方的反应中看出些许端倪来。
“谢殿下器重!”尉迟敬德满怀感激之情,朝着李世民深深一揖,而后快步走向放置着一箱银宝之处。只见他双手紧紧握住箱子边缘,深吸一口气,奋力一提。然而,无论他如何使劲儿,那箱子却纹丝未动。尉迟敬德不禁有些尴尬,他挠了挠头,哈哈大笑起来,转头望向李世民,朗声道:“秦王殿下,您这银宝可真是重如泰山呐,俺使出浑身解数也提它不动啊!看来俺是没法带着它们离开了,嘿嘿,俺干脆不走啦!”
听到这话,李世民原本紧绷的面庞终于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笑意。他目光灼灼地盯着尉迟敬德,再次确认道:“当真不打算走了?”
“千真万确!”尉迟敬德用力地点点头,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此刻,他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与决绝。
见此情形,李世民喜出望外,当即趁热打铁,向尉迟敬德发出诚挚的邀请:“好!既然如此,那从今往后,你便留在本王身边,为本王效力吧!”
尉迟敬德闻言,心中一阵感动。他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竟会对自己如此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这份知遇之恩让他倍感温暖,同时也深知责任重大。于是,他单膝跪地,抱拳拱手,郑重其事地回应道:“承蒙秦王殿下厚爱,末将定当肝脑涂地、誓死追随秦王殿下,绝不辜负秦王所望!”
李世民目光如炬地凝视着眼前的尉迟敬德,那锐利的眼神仿佛能够洞悉一切。然而,当他看到尉迟敬德眼中所流露出的真诚与坚定时,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
此刻的李世民心中明白,这位猛将并非迫于形势而假意归顺,而是发自内心地想要追随自己。这种真挚的情感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和振奋,因为他深知一个忠诚且勇猛的将领对于国家和军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随着这一点头动作的完成,李世民身上散发出一种无形的威严和自信。他相信,有了尉迟敬德这样的得力战将相助,未来的征程将会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