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将家就鱼麦,归老河湖边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将家就鱼麦,归老河湖边

赵旻同样向刘协献上江东1众重臣联合署名、并钤盖印玺的降书。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大汉历经十余年乱世之后,而今最终大1统焉!”

本时空之中,汉末乱世:

自汉灵帝驾崩的中平6年(西历189年8月)董卓上洛、祸乱天下时起,至建安十年(西历205年)腊月,江东群臣联名,向刘协进献降书而终,历时近1十6年。

若将光和7年(西历184年)的黄巾之乱做为起始点计算,那么汉末乱世,则持续了2十1年之久。

由是故,汉帝刘协此刻的心情,便可想而知。

其人自初平元年(西历190年)继位,至今已有十5年,前十年其人虽碌碌无为;

但后5年,在卫将军赵旻辅佐之下,在汉帝刘协在位期间,总算使天下重归于1统,而且达成了中兴之治。

即便刘协此时便驾崩,1个善谥、甚至是1个上等的庙号,也必将成为其人囊中之物。

因为卫将军赵旻是汉臣,其人始终还是忠于汉室、忠于汉帝。

而且,如今与前汉相仿的是……

前汉,在历经诸吕乱政之后,有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之后才有了汉武盛世;

如今,“建安之治”已经妥妥地在上演,那么……

待太子小刘嗣继位之后,盛世可期!

综上所述,此时此刻,汉帝刘协,对卫将军赵旻充满了感激之情。

“真定侯、卫将军、太子太傅,使朕名留青史、百世流芳,皆因卿及卫府之功哉!”

说着,汉帝刘协,竟然跑下玉阶丹墀,亲自执起赵旻的手。

赵旻心中……

实话实说,赵旻对刘协颇有些愧疚。

其人心道:也罢!这些天大之功劳,就当你为老子养儿子,老子对你的回报吧。

心中虽作是念,赵旻口中却道。

“陛下言重矣!此皆臣之本分,陛下不必如此谬赞臣也。”

刘协紧紧执住赵旻的手,其人甚至已经感动到热泪盈眶。

“卿为朕之江山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方得使江山重归于大1统!朕负卿良多矣!负卿良多矣!”

无怪刘协如此激动,盖因在群雄逐鹿之时,谁人能想到,这乱世竟能在短短十余年之内,便可完全终结?

遑论大汉犹能开疆拓土,已至万里之外乎!

这也就是伏寿未在场,否则的话,赵旻与伏寿那见不得光的关系,恐怕在伏寿激动之下,将要被曝光……

1旁的刘备见状,心中同样无限唏嘘。

与赵旻不同。

刘备非但是这天下由治而乱、又由乱而重归于治的见证者;

其人还是亲身参与者,甚至是昔年共逐“汉失之鹿”的群雄之1!

做为曾逐鹿天下之群雄中的1员,刘备也未曾料到,这乱世,竟能在建安十年(西历205年)时,便可终结。

甚至!

刘备已经切身体会到,大汉而今,已然在孕育着勃勃生机、无限希望!

尽管……

这丝毫不能阻挡刘备的野心。

刘备在临渊羡鱼的此刻,已然暗暗下定决心:

备而今虽已与从文1起,共信大义于天下!

然则,备今后仍需再接再厉,继续为我南越国、亦是为我大汉开疆拓土、建设家园!

所以说,赵旻选择刘备就藩南越国,实为明智之举。

若换成是孙权……

那厮定然是以对外稳守、对内制衡为国策。

孙权又哪里有刘备这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甚至是百折不挠、大不了从头再来的精神及豪气?

1众汉室重臣,对此则是欣慰不已。

在汉室摇摇欲坠、国贼(董卓、李傕、郭汜、董承、曹操等人)层出不穷的最艰难时期……

诸如杨彪、钟繇、刘艾、孔融、荀彧……等等重臣,始终不离不弃、相伴于汉帝刘协左右。

在场众人之中,这些人,是对乱世终结感触最深,也是最想去痛痛快快大哭1场、以宣泄心中苦闷之人。

总而言之,这不但是赵旻的胜利、卫府的胜利,更是无数为大汉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甚至是甘愿奉献自己所有的无数人的胜利!

在这欢庆之时,赵旻再次抛出1个天大的好消息。

“陛下,臣另有1事,须向陛下禀明!”

刘协仍然热泪盈眶、仍然紧紧执着赵旻的手,含笑看向赵旻。

“卿但说无妨!便是藩国王之爵位,朕亦愿违背祖制赐予卿!”

赵旻忙不迭摇头。

“陛下有所误解也,臣决不愿为1己之私,而坏朝廷之祖制!”

诚然如此。

赵旻若真想做皇帝或者是藩国王,哪里还有刘协、刘备什么事儿?

赵旻要的,是拯救这乱世之中的无数无辜百姓、还华夏神州1个国泰民安的大好河山。

赵旻担心刘协继续胡言乱语,从而导致自己晚节不保。

于是乎,其人忙不迭道:“陛下,臣是说,而今5铢钱颇受许都士民喜爱,有鉴于此,臣以为,朝廷当及早恢复5铢钱之流通。”

的确。

即便天下大1统,但5铢钱若未恢复流通,这乱世也还是不算彻底终结。

刘协欣然应允此事。

“卿所言极是!许都乃首善之地,许都士民既颇为喜爱卿新近为朝廷铸造之5铢钱,则天下人势必亦对此喜爱不已!”

赵旻闻言,彻底放下心来。

“既如此,臣恳请陛下及早下旨!”

刘协终于……依依不舍地松开赵旻的手。

“尚书令荀卿何在?”

荀彧荀令君当即出列、向刘协拜倒顿首……

其人虽激动万分,却犹然握着自己的宝贝香囊。

“臣在!请陛下放心,尚书台今日便为陛下拟此诏令!明日便将其广发于天下诸郡国、县及侯国。”

刘协微笑颔首。

赵旻这时才得以拜倒顿首。

“启禀陛下,江东2郡既已请降,则臣需及早赶赴吴郡吴城,代陛下接收吴郡、会稽郡!”

刘协挥了挥袍袖。

“卿不必过急,今晚朕赐宴为诸卿庆功!卿明日再启程不迟。

诸卿请暂且回府、稍作安歇,酉时准时开宴!凡在京之官吏,凡秩6百石(相当于明清7品官)以上者,皆可进宫赴宴!”

长乐宫内,1时间欢声雷动。

是夜,汉帝刘协赐百官宴、彻夜狂欢不提。

翌日凌晨卯时(5点整),赵旻便率最心爱的小老婆孙尚香、继子小孙绍,以及1部精锐骑兵,匆匆出城、赶赴江东吴郡。

腊月廿日,赵旻在吴城,代表汉帝刘协及朝廷,收下孙权献上的江东2郡地图、以及请罪书。

至此,江东的吴郡、会稽郡这2郡,正式回归朝廷。

当日,赵旻便令自己麾下1众猛将,押解孙权、以及1众江东猛将(献降之江东士人除外),经水路日夜兼程返还许都。

孙尚香、小孙绍这姑、侄2人,则被赵旻留在吴郡吴城,陪吴老夫人、以及吴郡孙家众人过岁除、正旦。

孙家虽是江东吴郡人,却始终被吴郡的本地士人,视为外来者。

由是故,赵旻有心将吴郡孙家,整体搬迁至许都定居。

1是因为,吴城(即后世姑苏)夏有梅雨季节,冬则气候湿冷,对吴老夫人的健康不利;

2是因为,赵旻因好基友孙策之故,杀不得孙权,而赵旻又担心,对孙权这厮看管不严的话,其人会到处蛊惑人心……

因此,将孙家整体搬至许都,便可完美解决这两个问题。

此行由夏侯渊带路。

是以,在岁除当日,赵旻等人便率领大军、押解俘虏及时返还许都。

(建安)十年冬岁除日,卫将军亲押(孙)权等至许,向仁宗懿皇帝(刘协)请罪。后汉重归于1统。

摘自季汉陈寿《后汉书之列传卷6十5:晋阳令骠骑将军卫将军列传》

注意:这是赵旻之父、叔父、及其本人之合传。

因陈寿为季汉之臣,是故其人不敢在列传卷名中,直接写季汉开国皇帝父祖之名讳。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蜀汉重臣来敏,亦热衷于褒贬人物,因此被诸葛亮比作孔融。

王微与江湛书云:“诸葛孔明云,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宋书王微传》

由此可知,孙权将虞翻与孔融相提并论,是在揶揄虞翻装疯卖傻、议论时政。

以下谨就部分案例,分析虞翻的行为逻辑。

(1)侮辱于禁

建安2十4年(219),于禁被关羽所擒。关羽同年败死,于禁又流徙东吴,沦为孙权的囚徒。

孙权既然敢杀害关羽,自然预料到刘备不会放过自己。因此他的当务之急,便是结好曹魏,避免两线受敌。

换言之,孙权将关羽头颅送往洛阳,谄媚于曹氏父子,其本质是自保之术。

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魏)王以(孙)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魏略》

(建安)2十5年春正月,(曹操)至洛阳。(孙)权击斩(关)羽,传其首。--《魏书武帝纪》

在此背景下,囚徒于禁,便成为孙权与曹魏沟通的重要桥梁。于禁后来确实充当了魏、吴往来的使者。

(魏黄初2年)秋8月,孙权遣使奉章,并遣于禁等还。--《魏书文帝纪》

(曹丕)拜(于禁)为安远将军,欲遣使吴。--《魏书于禁传》

因此,孙权厚待于禁,甚至“乘马并行”,其实都是演给外人看的把戏,意在宣扬自己“亲贤敬士”,同时给于禁施加心理恩惠。

(孙)权乘马出,引(于)禁并行。--《吴书虞翻传》

然而,这番心照不宣的政治表演,却被虞翻彻底搅乱。虞翻不仅大骂于禁是“降虏”,还“以鞭击之”,最终不欢而散。

(虞)翻呵(于)禁曰:“尔降虏,何敢与吾君齐马首乎!”欲抗鞭击禁,(孙)权呵止之。--《吴书虞翻传》

虞翻久经宦途,不可能不清楚孙权的战略意图。但他就是要刻意破坏孙权的计划,以发泄心中怨愤。

因为建安2十4年(219),恰好是虞翻解除第1次流放,返回建业的时间。

(虞翻)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虞)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亦欲因此令(虞)翻得释也。--《吴书虞翻传》

按《虞翻传》记载,吕蒙本来打算借此机会让虞翻改过自新,之后重获启用。不料虞翻刚刚解除禁锢,便羞辱于禁,拆孙权的台。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雄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末雄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将家就鱼麦,归老河湖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