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协助朱珪

第164章 协助朱珪

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一场藏边战事终于落下帷幕。广袤的藏边大地,在经历了一番动荡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然而,紫禁城的朝堂之上,却如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这一日,早朝钟声悠扬响起,文武百官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依次步入太和殿。乾隆皇帝端坐在高大的龙椅之上,苍老的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他的面容虽带着几分疲惫,但眼神中依旧透着睿智与洞察一切的犀利。

“众爱卿平身吧。”乾隆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而此时的朱珪朱石君,站在文官队列之中,脊背却挺得笔直,一双沉稳的眼睛透着坚毅与果敢。藏边战事虽已结束,可他心中却并未轻松。此次战事,暴露出不少官员的失职与腐败,而这些官员中,不乏与和珅勾结之人。朱珪等人心中早有打算,要将那些官员的罪行大白于天下。今日,朱珪就是要借着藏边之事,独自向这些蠹虫展开弹劾。

“启奏陛下,臣有本!”朱珪率先出列,恭敬地向乾隆行礼。朱珪一向很少在朝堂之上参奏他人,今天的行为颇为意外,乾隆也很好奇。

“朱爱卿有何事要奏呀?”乾隆温和地看着朱石君问道。

“陛下,藏边战事虽已平定,但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呀陛下。”朱珪神色凝重,声音洪亮地继续说道:“臣与诸多大人调查发现,许多官员在藏边事务上玩忽职守、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致使战事期间我军多次陷入被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臣今日不得不奏呀皇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官员们交头接耳,有的面露惊慌,有的则故作镇定。这时的和珅站在一旁,脸上闪过一丝的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和善的笑容。

“朱大人,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这藏边之事,错综复杂,你仅凭一己之见,就如此断定众多官员的清白,可有什么依据吗?”和珅迈着方步,缓缓走到朱珪面前,语气看似平和,却暗藏锋芒。

“和大人,我朱珪向来做事严谨,倘若没有依据,岂敢在这朝堂之上信口开河?”朱珪毫不畏惧地直视着和珅的眼睛,从袖中拿出一沓卷宗,“这便是我收集到的依据,上面详细记录了那些官员的失职与腐败行为,其中不乏有与和大人关系密切之人!”

和珅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自恼怒。他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规规矩矩的朱珪竟敢如此——在朝堂之上公然将矛头指向了他。但和珅毕竟深知朱珪没有刘墉那两下子,很快便镇定下来。

“陛下,朱大人此举,分明是借藏边之事,排除异己。这些依据,不足以成为依据,以此来打压朝中大臣。还望陛下明察,”和珅转身向乾隆躬身,带着满脸的委屈说道。

乾隆眉头微皱,他深知和珅与朱珪等人之间水火不容,也知道朱珪不会弄虚作假。但藏边之事关系重大,若真有官员腐败失职,他是绝不能姑息的。

“朱爱卿,和珅所言,你作何解释?”乾隆问道。

“陛下,这些证据,皆是臣与其它几个大人经过多方查证,反复核实得来,绝无半点虚假。还请陛下派人彻查,若有不实,臣甘愿领罪。”朱珪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乾隆沉思片刻说道:“此事关乎重大,朕自会派人彻查。但若查证属实,相关官员定要严惩不贷。”

朱珪心中一喜,他知道,只要乾隆愿意彻查,那些腐败官员便难以逃脱罪责。而和珅,也必将或多或少受到牵连。和珅则心中暗恨,他决心要想办法打压朱珪,让他在这件事上身败名裂。

退朝之后,和珅回到府中,坐在书房里,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的幕僚们围在一旁,小心翼翼地看着他。

“和大人,朱珪此次如此大胆,公然弹劾与我们有关的官员,我们该如何应对?”一位幕僚小心翼翼地问道。

“哼,朱珪这匹夫,竟敢跟我作对,看我怎么整治整治他。”和珅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都给我想办法,一定要找到朱珪的把柄,让他在皇上面前颜面扫地。”

和珅的那些幕僚们纷纷点头称是,各自开始出谋划策。而另一边,朱珪也回到家中,他深知不是和珅的对手,也深知和珅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日子,他恐怕会更加艰难。但他心中秉持着正义,却丝毫不畏惧和珅的报复。

而刘墉今天在朝堂上看到朱珪的奏事过程,深知朱珪不是和珅的对手,很是为他担心。回到家中即刻差人把我、甄平和张成唤来。

“来人,去把张成、甄平和刘安叫来。”刘墉吩咐道。不一会儿,张成和甄平及我来到刘墉的书房。

“老爷,您有什么吩咐?”张成问道。

“你张成去密切关注和珅那边的动静,看看他有什么动作。另外,甄平继续收集和珅及其党羽的罪行的依据,不可有丝毫懈怠。”刘墉严肃地说道。

“是,老爷。”张成和甄平领命而去。

刘墉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暗暗想着,一定要将和珅及其党羽的罪行彻底揭露,不能让朱珪朱大人单独应对。于是吩咐我说:“刘安呐,你迅速派人暗中协助朱大人,并保护他的安全!”

我答应后立刻离开了刘墉,安排了几个人前去暗中保护朱珪朱大人。而此时,紫禁城的上空,好像乌云渐渐聚集,一场激烈的朝堂争斗,就要徐徐拉开帷幕。

自从朝堂上朱珪弹劾之事发生后,和珅便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他深知,若不尽快按住朱珪,自己恐怕也会被牵连。经过几日的谋划,和珅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

和珅找来自己的心腹手下,一个名叫武亮昕的师爷。这武亮昕心思缜密,诡计多端,向来是和珅的得力助手。

“武师爷,本大人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你一定要办得妥帖。”和珅坐在太师椅上,阴沉着脸说道。

“大人请吩咐,小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武亮昕谄媚地说道。

“你去散布一些谣言,就说朱珪在调查藏边官员期间,收受了他人的贿赂,故意歪曲事实,诬陷朝中大臣。而且,要让这些谣言尽快在京城传开,最好能传到皇上的耳朵里。”和珅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是,大人,小的明白。小的这就去安排。”武亮昕领命而去。

很快,京城的大街小巷便开始流传起关于朱珪受贿诬陷官员的谣言。这些谣言越传越离谱,百姓们不明真相,纷纷议论纷纷。一时间,朱珪的名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和珅又买通了几个御史,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弹劾朱珪。这一日早朝,王御史率先出列。

“启奏陛下,臣听闻近日京城流传一则消息,说朱大人在调查藏边官员失职腐败一案中,收受他人不少银子,故意歪曲事实,陷害朝中忠良。臣认为,此事关乎朝廷公正,还望陛下彻查。”王御史一本正经地说道。

乾隆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看向朱珪,问道:“朱爱卿,此事你作何解释?”

朱珪听后一愣,他没想到和珅竟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说道:“陛下,这纯属谣言,是有人故意陷害微臣。微臣向来奉公守法,一心为朝廷,为陛下分忧,怎会做出这等受贿诬陷之事。”

“朱大人,空口无凭啊。如今京城上下都在传这件事,若你没有做,又怎会有此谣言?”和珅在一旁阴阳怪气地说道。

“和大人,说不定是你在背后搞鬼。你为了打压我,不让我查出真相。不惜使出如此下三滥的手段,散布谣言,不会是你和大人收买御史弹劾我吧!”朱珪愤怒地指着和珅说道。

“朱大人,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没有证据,就不要在这里血口喷人。”和珅一脸无辜地说道。

乾隆看着二人在朝堂上争吵,心中十分恼怒。他虽然对朱珪一向信任,但如今谣言四起,若不彻查,恐怕难以服众。

“好了,不要再吵了。朕会派人彻查此事,若朱珪真有受贿诬陷之举,朕绝不姑息。若此事是有人故意造谣陷害,朕也定不轻饶。”乾隆厉声说道。

而此时刘墉心中暗想,朱珪此番恐怕陷入了和珅设下的困境。但他坚信,清者自清,只要朱珪问心无愧,自己就一定能帮他度过难关。

退朝后,刘墉回到家中,心情沉重。张成和我见刘墉脸色不对,赶忙上前询问。

“老爷,朝堂上发生什么事了?”张成焦急地问道。刘墉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我俩。

“这帮奸贼,竟敢如此陷害朱大人。”我非常气愤地说道。“老爷,我们该怎么办?”张成也一脸担忧。

刘墉沉思片刻,说道:“如今之计,我们一方面要尽快找出散布谣言之人,证明朱大人的清白;另一方面,要继续收集和珅及其党羽的罪行证据。只有彻底剥茧抽丝,才能还朱大人清白,还朝堂一个清明。”

“是,老爷,我们这就去办。”张成和甄平领命而去。

刘墉坐在书房里,望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接下来的朝堂斗争将会更加激烈,但他一定要保住朱珪朱大人。

而此时,和珅在府中则得意洋洋,他以为自己的计策就要成功,朱珪即将倒台。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刘墉正在暗中谋划着帮助朱珪反击,一场更为惊心动魄的较量即将上演。

朱珪这时也深知,要想摆脱眼前的困境,必须尽快找出散布谣言之人。他也安排人在京城各处明察暗访,自己也亲自走访一些与案件有关的人士。

经过几日的努力,张成和甄平终于有了线索。他们打听到,这些谣言最初是从一家名为“悦来茶馆”的地方传出的,而传出谣言的人,是一个名叫李白或的混混干的。刘墉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派人将李白或带到了家中。

“李白或,你为何要散布关于朱珪朱大人的谣言?”刘墉坐在书房里,严肃地看着李白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白或深知刘墉的威望,见到刘墉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刘大人,小的也是被逼无奈啊。是一个叫武亮昕的师爷给了我十两银子,让我在茶馆里散布这些谣言的。”

“武亮昕?可是和珅府上的师爷?”刘墉心中一喜,看来自己离真相又近了一步。

“是,就是他。他还说,只要小的把谣言传得越广越好,后面还有重赏。”李白或赶忙说道。

刘墉冷笑一声,“果然是和珅这老小子在背后搞鬼。”他吩咐张成,“去把李白或带到御史衙门,让他录下口供,作为呈堂证供。”

与此同时,我们在继续收集和珅及其党羽罪行依据的过程中,也有了重大发现。和珅在江南的一处产业,竟然与一些走私商人勾结,通过走私茶叶、丝绸等物资,获取了巨额的利润。而且,和珅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为这些走私商人提供庇护,使得他们的走私活动愈发猖獗。

刘墉将这些依据整理好,心中暗暗盘算着如何在皇上面前揭露和珅的罪行,同时洗清朱珪的冤屈。

这一日,早朝之上,刘墉没等其他人开口,就首先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微臣已查明关于朱珪朱大人谣言之事的真相。”

乾隆一听,连忙问道:“刘爱卿,到底是怎么回事?”

“陛下,此次谣言乃是和珅府上的师爷武亮昕指使一个名叫李白或的混混散布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压朱珪朱大人,扰乱视听,掩盖自己的一些见不得人的东西。这是李白或在衙门录下的口供,请陛下过目。”刘墉呈上口供。

“李白或?李白嚯!这是什么名字呀这是,呈上来!”乾隆接过口供,仔细看了一遍,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和珅,你还有何话说?”乾隆怒视着和珅。

和珅心中一惊,但他依旧强装镇定,说道:“陛下,这分明是刘墉为了给朱珪脱罪,故意找人伪造的口供。还望陛下明察。”

“和大人,你不要再狡辩了。我还有更重要的证据。”刘墉说着,又呈上了关于和珅与走私商人勾结的证据,“陛下,和珅利用自己的权势,与江南的走私商人勾结,大肆走私茶叶、丝绸等物资给东印度公司,获取暴利。这不仅损害了朝廷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乾隆看完这些证据,龙颜大怒,“和珅,你身为朝廷重臣,竟然做出这等事。你说该如何发落你?”

和珅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冤枉啊。这些都是刘墉、朱珪伪造的证据,他们是想陷奴才于不义。”

但此时乾隆已经不再相信和珅的话,他下令让刑部查抄和珅的不法所得归入国库以作惩戒。

刘墉看着和珅那副狼狈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朝堂争斗,自己终于占据了上风保住了朱珪。但他也明白,和珅势力庞大,这场斗争还远未结束。

而接下来,等待和珅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刘墉又该如何应对和珅党羽的反扑?朱珪会得到什么结果。一切都还是未知数,紫禁城的朝堂风云,依旧变幻莫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和宰相刘罗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我和宰相刘罗锅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4章 协助朱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