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太平公主参政-拉拢武氏

第443章 太平公主参政-拉拢武氏

在武周那风云变幻的朝堂权谋舞台上,太平公主与李显之间的权力斗争已然呈现出白热化的态势,恰似两头势均力敌的猛兽,在权力的丛林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每一次的朝堂交锋,都如同火星四溅的碰撞,让整个朝廷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息。为了在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权力博弈中占据绝对上风,太平公主经过深思熟虑,将目光敏锐地锁定在了武氏家族身上。她心里清楚,武氏家族尽管在政治的浪潮中历经沉浮,但在朝中依然盘根错节,有着不可小觑的势力根基,若能将其拉拢到自己这边,无异于为自己增添了一股强大而稳固的助力。

这一日,在一众侍卫和宫女的簇拥下,太平公主乘坐着装饰得美轮美奂的马车,缓缓驶向武三思的府邸。

马车沿着宽敞的街道缓缓前行,车轮滚动发出的轻微声响,仿佛是这场权力谋划的前奏。不多时,马车稳稳地停在了武三思府邸那高大巍峨的朱红色大门前。太平公主在宫女的搀扶下,轻盈地走下马车。她抬头望向那气势恢宏的大门,深吸一口气,脸上迅速浮现出自信而亲切的笑容,这笑容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能瞬间拉近与他人的距离。随后,她迈着优雅从容的步伐,缓缓走进府邸。

武三思早已收到太平公主来访的消息,早早便在府门外等候。见到太平公主,他赶忙上前,恭敬地行礼,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说道:“不知公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公主恕罪。公主今日前来,定是有要事相商,快请进府。”太平公主笑着摆摆手,说道:“三思兄客气了,本宫此次前来,确实是有重要之事与兄长相谈。”武三思连忙将太平公主迎进客厅,客厅内布置得奢华而典雅,四周摆放着各种奇珍异宝,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两人分宾主落座后,下人立刻奉上香气四溢的香茗。

太平公主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感受着茶香在舌尖散开,缓缓说道:“三思兄,如今这朝堂局势,犹如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变幻莫测,复杂万分呐。本宫与武氏家族,本就血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同气连枝。兄长在这朝中摸爬滚打多年,人脉广泛,根基深厚,想必也对当下这严峻的形势洞若观火。李显身为太子,却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对朝政有丝毫的建言与干涉。他一心想要独揽大权,对我等是百般排挤,处处打压。长此以往,不仅我等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恐怕武氏家族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荣耀与根基,也将在他的手中毁于一旦啊。”

武三思微微皱眉,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心中暗自思索太平公主所言。他在朝中多年,自然深知局势的错综复杂,这些日子,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李显对武氏家族的敌意正逐渐加深。太平公主见状,继续说道:“兄长,若我们携手合作,凭借武氏家族庞大的人脉与深厚的势力,再加上本宫在朝中积累的影响力,必能成就一番大业。我们可以在朝堂上相互呼应,紧密配合,共同对抗李显一派。如此一来,既能保住武氏家族的荣华富贵,延续家族的荣耀,又能为武周的江山社稷贡献一份力量,维护朝廷的稳定,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兄长,你意下如何?”

武三思低头沉思片刻,心中权衡着利弊。他深知,如今武氏家族在朝中的处境日益艰难,与太平公主合作或许真能为家族谋得新的生机,打破当下的困境。况且,太平公主深受武则天的信任,在朝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与她联手,胜算自然更大。想到这里,武三思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太平公主,点头应允道:“公主所言极是,武氏家族愿与公主通力合作。只是,不知公主可有具体的合作之策?还望公主明示,我等必定全力配合。”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仿佛早已成竹在胸。她说道:“兄长,我们可从两方面入手。其一,在朝堂之上,每当有重要事务商议,我们武氏家族与本宫的支持者要相互配合,如同齿轮般紧密咬合,共同发声。若李显提出某项政策,我们觉得不妥,便一同据理力争,从各个角度阐述其中的利弊,让陛下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比如,若他提出的政策可能会加重百姓负担,引发社会动荡,我们就以民生为重进行反驳;若政策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我们便从战略层面进行分析。总之,要让陛下清楚地看到他提议的不足之处。”

武三思点头表示赞同,说道:“公主所言甚是,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以理服人,方能让陛下重视我们的意见。只是,若李显一派强词夺理,我们又当如何应对?”

太平公主轻轻一笑,说道:“兄长不必担忧。我们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收集相关的数据和案例,以此作为有力的论据。同时,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更多中立大臣的支持。只要我们有理有据,那些中立大臣自然会站在我们这一边。”

武三思听后,连连点头,说道:“公主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令在下佩服。不知这其二又是如何?”

太平公主接着说道:“其二,我们联合上书陛下,在一些关键政策上达成一致,提出我们的见解与主张,试图左右陛下的决策。比如,在官员选拔、赋税调整、军事战略等重要方面,我们共同撰写奏疏,详细阐述我们的观点和建议。奏疏内容要条理清晰,论据充分,让陛下看到我们的诚意和能力。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握时机,选择在陛下对相关事务正在考虑决策之时上书,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陛下的重视。”

武三思听后,思索片刻,说道:“公主此计甚妙。只是,联合上书之事,还需谨慎行事。我们要确保奏疏内容无懈可击,以免被李显一派抓住把柄,反咬一口。”

太平公主点头道:“兄长所言极是。所以,在撰写奏疏之前,我们要召集武氏家族和本宫的心腹,共同商议,集思广益。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武三思赶忙说道:“公主放心,此事关系重大,我定会与家族众人详细商议,确保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李显一派的挑战。只是,若陛下对我们的奏疏不予采纳,又该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神色镇定,说道:“即便陛下一时不采纳,我们也不能气馁。我们可以在朝堂上再次阐述奏疏中的观点,争取更多大臣的支持。同时,我们要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次上书,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坚持和决心。”

两人又详细商讨了一些细节问题,包括如何加强与其他大臣的联络,如何在朝堂上更好地把握时机发声,以及如何应对李显一派可能采取的反击措施等。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仿佛为这场权力的联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太平公主起身告辞,武三思亲自将她送出府邸,说道:“公主慢走,武氏家族定会全力配合公主,期待我们合作成功。”

此后,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紧密合作,相互呼应。在朝堂上,每当李显提出观点,他们便立刻站出来反驳,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让李显的提议难以顺利通过。

一次朝会上,李显提议增加对一些偏远地区的赋税,以充实国库,加强边防建设。他说道:“陛下,如今边关战事频繁,突厥等外敌屡屡犯境,军费开支庞大,国库日渐空虚。那些偏远地区,多年来受益于朝廷的庇护,却对国家的贡献甚少。如今适当增加赋税,用于边防建设,实乃当务之急。若不如此,恐怕边防将士们将因缺乏物资而难以抵御外敌,国家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太平公主立刻站出来,神色严肃地说道:“陛下,兄长此议不妥。那些偏远地区,本就经济落后,百姓生活困苦。当地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下,百姓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若再增加赋税,无疑是雪上加霜,百姓们将不堪重负,恐会引发民怨,导致社会动荡。况且,边防建设固然重要,但应从长计议,寻求更为妥善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加重百姓负担。陛下一向以民为本,若因边防之事而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恐怕有违陛下的初衷。”

武三思也紧接着说道:“陛下,公主所言极是。臣以为,可先对朝廷内部的开支进行清查,削减不必要的浪费。如今朝廷中,有些官员铺张浪费,奢靡之风盛行,各种不必要的庆典和活动耗费了大量的钱财。若能削减这些开支,必能节省不少资金。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商业发展,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商人到偏远地区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贸易税收。如此既能充实国库,又不会给百姓带来过重负担,还能带动偏远地区的发展,实乃一举多得之策。”

其他武氏家族的支持者和太平公主的亲信也纷纷附和。一位大臣说道:“陛下,三思大人和公主所言有理。增加偏远地区赋税,看似能解一时之急,实则后患无穷。我们应寻求更加稳妥的办法,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另一位大臣也说道:“是啊,陛下。若因赋税过重引发民变,那将是得不偿失。我们应从多方面入手,共同解决国库空虚和边防建设的问题。”

一时间,朝堂上反对李显提议的声音此起彼伏。武则天听着众人的争论,陷入了沉思。她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容朕再考虑考虑。诸位爱卿,皆是为了国家着想,但若有更好的办法,还望畅所欲言。边关防御关乎国家安危,百姓民生亦是重中之重,朕需权衡利弊,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除了在朝堂上直接对抗,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还联合上书武则天。在一份关于官员选拔制度改革的奏疏中,他们写道:“陛下,如今官员选拔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导致一些庸碌之辈混入官场,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难以施展抱负。部分官员选拔过程中,任人唯亲,只看重出身和关系,不注重才能和品德。这不仅使得朝廷内部风气不正,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臣等以为,应拓宽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寒门子弟,还是商贾之后,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参与选拔。同时,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监督,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定期对官员的政绩、品德进行考核,对于不称职的官员,坚决予以罢免,确保为官者清正廉洁,尽职尽责,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力。”

武则天看到这份奏疏后,召集大臣们商议。朝堂上,太平公主和武三思据理力争,详细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

太平公主说道:“陛下,如今朝廷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有才能、有担当的官员来治理国家。然而,现有的选拔制度却限制了人才的涌现。若不进行改革,国家的发展将受到阻碍。我们提出的这些改革措施,旨在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

武三思也说道:“陛下,公主所言极是。只有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官员,才能让朝廷充满活力,让国家繁荣昌盛。此次改革,不仅关乎官员选拔,更关乎国家的未来。请陛下明察。”

虽然遭到了李显一派的反对,但由于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准备充分,他们的提议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李显一派的一位大臣说道:“陛下,他们的提议看似合理,实则会扰乱现有的官员选拔秩序。如今的制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经过多年的运行,已经相对稳定。贸然改革,恐会引发混乱。”

太平公主反驳道:“这位大人此言差矣。现有的制度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端,若不改革,只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提出的改革措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旨在让选拔制度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为国家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这不仅不会引发混乱,反而会让朝廷更加清明。”

武三思也说道:“陛下,若不改革,那些有才能的人将永远被埋没,国家将失去发展的动力。请陛下慎重考虑我们的提议。”

最终,武则天决定采纳部分建议,对官员选拔制度进行改革。她说道:“诸位爱卿的提议,朕已了解。其中一些建议,确实切中时弊,朕决定采纳。希望你们能继续为朝廷出谋划策,共同为武周的繁荣昌盛努力。”

通过这些方式,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他们的阵营也日益壮大。而李显一派,面对太平公主与武氏家族的联合攻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双方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整个朝堂都被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武周的未来,因为这场激烈的权力角逐,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充满了变数。每一次的朝堂交锋,都如同在权力的天平上加上了一个砝码,让局势更加难以预测,武周的命运,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攥在这场权力斗争的漩涡之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武则天生死之间的不凡历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43章 太平公主参政-拉拢武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