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太平公主参政-与兄交恶
在武周那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权力仿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无上的荣耀与地位,也能悄然离间至亲之人。随着时光的流转,太平公主对权力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烧且愈燃愈烈的火焰,不断地膨胀蔓延。这份日益炽烈的权力欲,犹如一只无形且充满魔力的手,悄然拨弄着她与太子李显之间关系的微妙琴弦,使得原本或许还留存着几分温情与信任的兄妹之情,渐渐被猜忌、矛盾的阴影所笼罩。
李显,身为武周王朝名正言顺的太子,本应如众星捧月般,稳稳承载着众人对国家未来延续与繁荣昌盛的殷切期望,宛如预定的掌舵者,等待着时机成熟,引领武周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然而,太平公主凭借着自身与生俱来的聪慧、行事的果敢决绝,以及武则天对她的格外青睐与信任,在朝堂之上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与日俱增。她的光芒日益耀眼,逐渐遮盖了李显作为太子本应享有的独尊地位与权威,这无疑让李显内心深处如芒在背,真切且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太平公主的沉重威胁。
终于,在一个盛大奢华、热闹非凡的宫廷宴会上,压抑已久的矛盾如同积攒了巨大能量的火山,毫无预兆地轰然喷发。华丽至极的宫殿内,灯火辉煌璀璨,宛如白昼。巨大而精美的水晶吊灯从高高的殿顶垂落,折射出五彩斑斓、如梦似幻的光芒,温柔地洒落在摆满珍馐美馔的桌案之上。悠扬婉转的丝竹之声在宫殿内袅袅回荡,然而,这美妙的乐声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阻隔,无法驱散空气中那若有若无、愈发浓重的紧张气氛。
李显身着华丽庄重的太子蟒袍,那蟒袍以深邃的黑色为底色,上面绣着栩栩如生、张牙舞爪的金色蟠龙,仿佛随时准备腾空而起,彰显着他尊贵的身份。他头戴紫金冠,冠上镶嵌的宝石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更添几分威严。此刻,他正端坐在宴桌前,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隐忍与不满。他微微侧头,目光有意无意地看向坐在不远处的太平公主,嘴角微微上扬,扯出一抹带着些许嘲讽意味的笑容,轻声却又清晰地说道:“妹妹,你如今在朝堂之上可谓是风头无两、风光无限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众人瞩目,已然成为朝中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只是,妹妹可千万别忘了,这武周江山,在未来终究是要由我来继承的。有些事情,还是应当适可而止,切勿做得太过火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李显的声音虽不大,却如同锐利的箭矢,精准地射向太平公主,在这热闹却又暗藏玄机的宴会氛围中,清晰地传进了她的耳中,仿佛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击着她的耳膜与内心。
太平公主听闻此言,先是微微一怔,美目中闪过一丝诧异,紧接着,一抹冷笑在她的嘴角缓缓浮现。她缓缓转过头,目光如同一把锐利的宝剑,直直地直视着李显,眼神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不屑与坚定不移的气势,毫不示弱地迅速回应道:“兄长,本宫所做的每一件事,皆是出于对武周江山发自肺腑的一片赤诚忠心,天地可鉴,绝无任何见不得人的私心杂念。如今这武周局势,错综复杂得如同乱麻,内忧外患如影随形,时刻威胁着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本宫不过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武周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出谋划策、奔走操劳。若兄长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足以担当大任,能够将武周治理得井井有条,引领国家走向昌盛之路,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尽享太平盛世之福,本宫又何苦在朝堂之上抛头露面,四处奔波,费心费力地参与朝政?可如今看来,兄长似乎还未能充分展现出足以担当这江山社稷重任的卓越能力与非凡魄力。”太平公主言辞犀利,字字如利箭一般,毫不留情地射向李显,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强硬气势。
李显听了太平公主这一番毫不客气的回应,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不甘的火焰,紧紧地握着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泛白,仿佛下一秒就会忍不住爆发。他强忍着心中如汹涌波涛般翻滚的怒火,咬着牙说道:“妹妹,休要在此巧言令色,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你在朝堂之上大肆拉拢大臣,处心积虑地培植亲信,毫无顾忌地干涉朝政,种种行径,朝中众人皆有目共睹。你这般肆无忌惮的作为,分明是在公然挑战我太子的权威,妄图扰乱朝纲,为自己谋取不可告人的私利。若任由你这般胡作非为,这武周江山的未来必将陷入混乱,祖宗基业恐将毁于一旦。”
太平公主却依旧毫不退缩,目光坚定且锐利地迎接着李显充满愤怒的目光,冷冷地说道:“兄长,说话可要讲究真凭实据,切不可信口雌黄,随意污蔑他人。本宫拉拢大臣,乃是为了广纳天下贤能之士,将各方有识之士汇聚一堂,共同为武周的繁荣发展效力;培植亲信,也是为了确保朝廷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推行,更好地为天下百姓谋福祉,让每一项政策都能切实惠及民众。至于干涉朝政,本宫不过是在朝堂之上,依据自己对局势的分析与判断,坦诚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为陛下提供更多不同的思路与参考方向,以便陛下能够做出更为周全、明智的决策。若兄长仅仅因为本宫积极为朝廷建言献策,就认定这是干涉朝政,那只能说明兄长心胸狭隘,容不得他人为武周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此又怎能担当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的言语交锋,激烈得如同战场上的炮火对轰,在宴会现场瞬间炸开。周围的大臣们目睹这一幕,纷纷投来担忧且不安的目光,心中暗自焦急,却又因为忌惮两人的身份,不敢轻易上前劝阻。原本热闹欢快、其乐融融的宴会氛围,瞬间变得格外紧张压抑,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刺鼻火药味,一触即发,让人喘不过气来。
此后,在朝堂之上的诸多事务讨论中,李显与太平公主之间的分歧愈发显着,几乎到了针锋相对的程度,时常意见相左,互不相让。无论是讨论国家至关重要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是商议应对外敌入侵的军事战略方针,亦或是探讨关乎民生疾苦的实际问题解决之道,两人总是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谁也不肯轻易妥协。
在一次专门讨论边关贸易政策的朝会上,气氛凝重而严肃。李显神色庄重,率先站起身来发言:“陛下,如今边关贸易日益频繁,这本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交流的好事。然而,其中却乱象丛生,令人堪忧。一些不法商人与外族相互勾结,无视国家律法,肆意偷逃关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长此以往,必将对我武周的财政收入与经济稳定造成巨大冲击。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大力加强边关贸易的管控力度,在重要关卡增设人手,严格审查过往的每一支商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同时,加大对偷逃关税行为的惩处力度,以儆效尤,让那些不法之徒不敢再心存侥幸,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确保边关贸易能够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太平公主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也站起身来,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陛下,兄长的想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但是,过于严苛的管控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边关贸易对于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互通有无,以及稳定边境局势都有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增设过多关卡,进行过于严格的审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偷逃关税的行为,但同时也会大幅增加贸易成本。如此一来,许多商人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望而却步,从而严重影响边关地区的经济繁荣,导致贸易规模萎缩。依本宫之见,我们应从优化现有监管制度入手,加强对边关官员的监督管理,防止他们与不法商人相互勾结,以权谋私。同时,适当降低关税,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更多商人参与边关贸易。通过扩大贸易规模,薄利多销,同样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此方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边关贸易的长远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两人的观点可谓是大相径庭,截然不同。朝堂上支持李显和太平公主的大臣们见状,也纷纷各自为其据理力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战。支持李显的大臣们认为太平公主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税收大量流失,无法有效解决当前边关贸易存在的问题;而支持太平公主的大臣则觉得李显的措施过于强硬,虽然能在短期内遏制偷逃关税现象,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边关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引发边境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双方你来我往,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朝堂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嘈杂之中。
随着类似的激烈争论在朝堂上不断频繁上演,以李显和太平公主为首的两股势力逐渐清晰地形成。他们在朝堂这个无形的战场上明争暗斗,手段层出不穷,都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削弱对方的影响力,壮大自己的阵营与势力范围。这场权力之争,如同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残酷的战争,在武周的朝堂上愈演愈烈,使得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种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紧张氛围之中。而这场权力的激烈博弈,究竟会走向何方,又将对武周的未来产生怎样翻天覆地、深远持久的影响,无人能够准确预知,一切都仿佛被一层厚厚的、神秘莫测的迷雾所重重笼罩,充满了无尽的变数与令人忐忑不安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