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太平公主参政-插手人事
在武周朝廷那错综复杂的权力棋局中,太平公主凭借着自身的智慧与谋略,于朝堂之上逐渐崭露头角,权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骄阳,光芒愈发耀眼。随着手中权力的不断膨胀,她敏锐地意识到,掌控人事任免这一关键环节,便如同握住了开启权力宝库的钥匙,能够更为有效地操控朝堂局势,将朝廷的走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实现自己更为宏大的政治抱负。
于是,在权力欲望的悄然驱使下,她不动声色地将手伸向了人事任免这一敏感领域,一场精心布局、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就此缓缓拉开了神秘的帷幕。
这一日清晨,太平公主身着一袭华丽至极的宫装,那宫装以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彰显着她尊贵的身份。衣袂随风轻轻飘动,宛如仙子下凡,一路上,宫女太监们见她走来,纷纷恭敬地行礼,头低得几乎贴到了地面,大气都不敢出。
不多时,太平公主来到了吏部尚书的房门外。她轻轻抬手,优雅地叩响了房门,那敲门声清脆而有节奏,仿佛是一种特殊的信号。里面很快传来吏部尚书那恭敬而略显急切的声音:“请进。”她轻轻推门而入,只见吏部尚书早已赶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躬身行礼道:“不知公主大驾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公主恕罪。”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却又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深意,她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尚书不必多礼,而后轻声说道:“尚书大人,本宫今日前来,是听闻近来吏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官员选拔,这可是关乎我武周朝廷兴衰荣辱的头等大事啊,容不得丝毫马虎。”
吏部尚书连连点头,脸上满是严肃与认真,说道:“公主所言极是,下官深知责任重大,自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必定为朝廷选拔出德才兼备、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材,为陛下分忧,为武周的繁荣昌盛贡献绵薄之力。”
太平公主款步走近几步,她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尚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官员资料上,那些资料记录着众多官员的履历、政绩与考评,仿佛是一个个等待被开启的命运之盒。太平公主看似不经意地说道:“尚书大人,此次选拔,本宫听闻有几位年轻才俊,颇具治国理政之才。他们不仅对朝廷忠心耿耿,犹如磐石般坚定不移,而且思维敏捷,见解独到,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迅速抓住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大人不妨在选拔过程中,对他们多加留意,深入考察他们的才能与品行。”
吏部尚书心中微微一动,他何等聪明,立刻心领神会,忙不迭地说道:“公主放心,下官定会仔仔细细地考量,一丝一毫都不会错过任何一位有真才实学的贤士。公主慧眼识珠,所提及之人必定非凡,下官定会格外关注。”
太平公主满意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许,又叮嘱道:“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百废待兴,急需像他们这样的人才。若能得到重用,必定能为陛下排忧解难,为武周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大人在考核时,务必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以才德为唯一标准,让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脱颖而出,切不可让庸碌之辈滥竽充数。”
吏部尚书赶忙应道:“公主教诲,下官铭记于心。下官定会以公正无私为准则,以才德兼备为导向,选拔出最适合朝廷需要的官员,绝不让公主失望。”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赞赏,说道:“如此甚好。大人在朝中兢兢业业,为朝廷选拔人才不辞辛劳,日夜操劳,本宫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若此次选拔顺利,能为朝廷注入更多新鲜血液,让朝廷焕发出新的活力,大人可是大功一件,陛下也定会嘉奖大人的。”
吏部尚书感激涕零地说道:“能为朝廷效力,为公主分忧,是下官莫大的荣幸。下官定当不负公主的期望,全力以赴,确保选拔出的官员皆是人中龙凤,能为朝廷所用。”
太平公主又与尚书寒暄了几句,看似随意地询问了一些选拔的细节和目前的进展情况,随后便起身告辞。吏部尚书恭恭敬敬地将她送至门外,一直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长长的回廊尽头,才缓缓转身回到屋内。他看着桌上那堆积如山的资料,深知太平公主此番暗示的分量极重,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操办此事,绝不能有丝毫差错。
没过多久,选拔结果正式公布,那几位太平公主提及的年轻才俊果然都如愿得到了提拔。他们如同被精心挑选的棋子,被巧妙地安置到了各个重要部门,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逐渐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
其中一位名叫苏源的年轻人,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他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心怀壮志。他深知自己能有此机会,全赖太平公主的赏识与提拔,心中对太平公主充满了感激与忠诚,暗暗发誓,日后定要为太平公主效犬马之劳,以报答她的知遇之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次朝会上,众人正激烈地讨论关于祭祀仪式的改革问题。祭祀仪式,作为国之大典,向来备受重视,它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耀,更被视为连接天地、祖宗与百姓的重要纽带。太平公主率先发表见解,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如同洪钟般在朝堂上回荡:“陛下,祭祀仪式乃国之大典,庄重肃穆,关乎民心所向,祖宗庇佑。然而,如今的仪式流程,有些繁琐且陈旧,诸多环节过于注重形式,反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可适当简化,突出其庄重肃穆之感,同时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以彰显我武周的新气象,让百姓在参与祭祀的过程中,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与文化传承。”
苏源一听,立刻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呼应:“公主所言极是,可谓一针见血。如今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祭祀仪式也理应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潮流。简化仪式并非是对祖宗的不敬,而是为了让其更加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提高效率,让百姓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公主此提议,高瞻远瞩,实乃利国利民之良策,既能传承祖宗的遗训,又能展现我武周的创新精神,实在是两全其美之举。”
其他几位受到提拔的亲信,也纷纷在朝堂上紧密配合太平公主。每当她提出观点,他们便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适时地表示赞同,并且引经据典,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为她的观点增添说服力,使其更加无懈可击。
在另一次讨论一项新的税收政策时,朝堂上气氛热烈,大臣们各抒己见。太平公主从容不迫地说道:“陛下,如今部分地区税收过重,百姓负担颇大,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一些受灾地区,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若再承受如此沉重的税收压力,恐怕会民不聊生,引发社会动荡。可在这些受灾地区,适当减免税收,以休养生息,让百姓能够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恢复生产。待其恢复元气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调整税收政策。如此既能安抚民心,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又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亲信李铭赶忙附和,他言辞恳切地说道:“公主心系百姓,洞察民生疾苦,实乃我武周百姓之福。此政策若能实施,必将如春风化雨,滋润受灾地区百姓的心田,让他们感恩戴德,积极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百姓的生活压力,更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大有裨益。陛下,还请您慎重考虑公主的提议。”
通过这种方式,太平公主在各个部门逐渐培植起了自己的亲信。这些亲信如同忠诚的卫士,遍布朝廷的各个角落,形成了一张庞大而细密的权力网络。他们在朝堂上对太平公主言听计从,只要她有所示意,便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坚定地支持她,为她摇旗呐喊。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在朝中的权力网络愈发稳固,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坚不可摧。每当有重要事务商议,她的亲信们便如同紧密协作的齿轮,在朝堂上整齐划一地呼应她的观点,为她造势。
她的影响力在朝堂上如同涟漪般不断扩散,进一步扩大,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官员的调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她的影响。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建议,都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能在朝堂上激起层层波澜。而太平公主,也在这条追逐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的野心与抱负,正借助这张日益庞大的权力网络,一步步得以实现。
然而,她的这些举动,犹如平静湖面下的暗流,引起了一些大臣的不满与警惕。他们察觉到了太平公主势力的膨胀,担心这会打破朝堂原有的平衡,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威胁。朝堂上的暗流涌动,愈发激烈起来,一场更为激烈的权力斗争,正在悄然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