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皇帝面子不值钱
即便神光已收,但席间众人,脸上的惊愕之色仍未收回。
惊张的下巴,更是忘记合上。
群臣眼中一片敬畏和惶恐,跪扶的身子,犹在战战发抖,“观音菩萨显灵了……”
一片肃穆,宗政锐进不知想到了什么,目光倏然转向一侧面色不惊的鲍大一行。
身为人子,得知生母在敌国受到这般非人待遇,他能忍住,是因为他是天子。
可没人比他清楚,这皇位是怎么来的。
若能受天神庇佑,又何需受此屈辱?
宗政锐进虽然不知道,苏笙笙究竟用了什么妖术,但见她的人脸上波澜不惊……
可即便她是使用了妖术,此刻他也不能揭穿,她假借天神之名……
原本北戎是威逼利诱,也要弄到手的,毕竟南陵二圣还在他们手上。
使臣们是乘着必胜的决心而来,却未曾料到南陵会受到观音庇佑,显灵斥责北戎。
一路上,他们在南陵北境短短时日所见,就觉有了非同寻常的变化。
他们虽然知道,是那个无线电的功劳。
可是冬日收粮,千里传音,这桩桩件件都非人力可为啊?
北戎是游牧民族,崇敬自然大地之神。
虽然无恶不作,却也会惊惧受天谴。
每年都要献上祭品无数,以求神庇佑。
而此刻神灵就真真切切的在眼前神显,这让北戎使臣,如何不惊惧。
南陵的神,看不惯他们强取豪夺,现身惩戒他们来了。
这让刚才还万分嚣张,连南陵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北戎使臣,已是浑身直打冷战。
“北戎使臣,可还有何话说?”宗政锐进率先恢复镇定,慢慢站起,目光冷锐射去。
北戎使臣面色大变,“此物有灵,当归南陵所有。”
高大雄壮的身躯,也如蝼蚁般躬起来。
宗政锐进看着他们狼狈万分的样子,却无一丝快意。
冷目扫过一旁犹畏鬼神的众多大臣,他闭了闭目。
……
皇帝的新衣,皇帝可以穿,她也可以穿。
反正他也不会站出来揭穿她。
收到鲍大传回的消息,苏笙笙松了口气,又把信息传给祖父。
苏老太爷得知北戎想法,便一直提着心,谁知皇帝竟然把孙女推了出去。
他不想因自己,让孙女为难。
若是以前,他必定会让孙女救出二圣,可现在得知真相……
此刻,他不得不感慨了一句,“孩子们都大了……”
北戎使臣仓皇落跑的消息,一晚之间,便传遍南陵各州县。
这让一直焦急等候消息的南陵百姓,狠狠放下心的同时,也生出了更大的疑惑。
这菩萨真的显灵了?
……
这般打脸大快人心的事,依托无线电的众商第一时间收到,总算把心放回了肚子。
王妃威武,他们再也不说她比玄冥王还强悍了。
虽然苏笙笙是想狠狠赚一笔钱,可是听说皇帝也跪了呢。
这播放一次,就是一次屈辱啊……
她左右挣扎,在钱和皇帝面子上,反复左右横跳。
最后,还是决定昧着良心把钱挣了……
谁叫皇帝面子不值钱呢!
当然,不是眼下,因为还没强大到令北戎再不敢侵犯。
不过,其他的节目,可以安排上了。
……
“他竟然为了她,放弃这唾手可得的机会……”君瑶眼中风云变色。
“给我杀了她……不,我要全天下的人都唾弃她。”她眼中一片杀意,狰狞了绝美容颜。
……
状元、榜眼、探花跨马游街,还有一日。
知道北戎撤走消息的皇都百姓,都纷纷涌上街,打算好好热闹一番。
尤其听说今年出了双探花,更是稀奇。
两排长龙一般的队伍,分列皇城街道。
一队带着大红花的马队,在人群中穿梭。
宁桀做为年龄最小,又不符探花形象的长相,成为百姓口中的闲谈。
有那么几句,却偏偏刺进了他耳朵。
“我年纪小,就是靠朝中人脉才上三甲?南陵始皇九岁上马跟将士征战天下,如今才有这万里河山,莫不是始皇也是吃干饭的?”
那议论的百姓,没料到探花如此时刻,还敢出言不逊,立时哑然。
与他并列的季晏礼闻听,轻劝道:“宁小公子莫要妄言……咳咳……”
宁桀听他还给他加一个小字,冷冷哼了哼,“管好你自己就行……”
不等季晏礼再劝,已甩鞭纵马冲到前头。
那被他鞭风甩到的议论百姓,瞠目,“好大的威风……”
本来百姓为了表达敬慕,在两侧都掷果抛花给状元郎和后边的探花榜眼。
被宁桀这么横冲直撞的一弄,全乱了套。
花朵、甜果滚落一地……
那马也纵着性子的踢踏,吓得两边百姓,纷纷往后退。
状元郎怕宁桀伤到百姓,高声喝止他,“宁小公子,怎可如此纵马,莫要伤到人。”
宁桀却头也不回,依旧狠甩了一鞭子。
“这是马路,他们不知么?都挤到道中,还要我迁就他们?状元郎若自觉马技不行,会伤到人,该下马牵行才是。”
历朝历代,都是状元行在前头。
落后一步的榜眼,见状元脸色不好,纵马上前,但依旧落了一个马身。
“大人无需与他计较,不过一顽劣少年。”
状元并未开口,但速度不增反降。
季晏礼眼见宁桀一人一马,消失在人群后,也只能无奈一叹。
宁桀行止无状,横行无忌的事,很快传到圣上面前。
对此,对被抢去所有风光,与北戎一起被打脸的宗政锐进,很是乐见。
“不好管教,才好掌控。”
他目光沉思,“去,宣宁桀觐见。”
得知宁桀被皇帝这么快召见,状元和榜眼暗下冷眼旁观,等着宁桀被训斥。
可没想到,他们却等来皇帝一道,命其入宫伴读靖远亲王膝下文瑞世子的圣旨。
要知道,翰林院编修,是不能入宫伴读的。
即便世子仅是宗室子弟,但也会由皇帝挑选年龄相仿,品学兼优的世家之子担任。
但皇帝这次却下特旨,命宁桀伴读……
此番举止,似大有深意……
一众朝中官员,皆收到了某种讯息……
而作为出了三位进士的天堑关,这一消息,也很快传散开来。
让往来恭贺三位进士的权贵,几乎一窝蜂的涌入不久前还门可罗雀的宁国公府上。
宁家这冷灶,就要旺了。
变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