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原西域定,海晏且河清9
太史慈乐了。
“朱义封,某敬你颇有胆气、英勇豪壮,必不会为难于你,你可敢上船,与我详谈1番?”
朱然光棍得紧,闻言哂笑1声。
“朱某不过贱命1条耳,有何不敢乎?”
须臾……
朱然用力蹬在大海船船侧、奋力向上1跃,太史慈伸出手及时1拽,前者便顺利地登上了太史慈的大海船。
曹仁、曹纯兄弟2人,担心朱然会对太史慈不利,当即1左1右、站到了太史慈两侧。
太史慈笑着摆了摆手。
“子孝、子和不必紧张,义封只是前来与某叙旧而已。”
朱然这时已然站定,其人闻言冷哼1声。
“朱某行事向来磊落,不屑于暗箭伤人!”
太史慈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义封请随某入船舱用饭!稍后,某自当为义封答疑解惑!”
朱然向太史慈躬身行礼。
“如此,有劳子义兄也!”
这2人关系颇有些吊诡……
至少,2人之间的关系,很难用寥寥数语来概括清楚。
半个时辰后……
朱然瞠目结舌地看着太史慈,久久不能开口。
太史慈摊开了手。
“义封,无论你信亦或不信,实情便是如此。至多5日,会稽郡便将重归于朝廷之手。只是……
孙权而今大势已去,不知义封有何打算?是归顺于朝廷、随某镇守徐州,亦或从此隐居、枉费你1身武艺?”
太史慈这话说得……委实有些损。
朱然脸色先是1变,旋即叹了口气。
“子义兄,如今天下即将大1统,某等是否将无用武之地乎?”
太史慈闻言心中1喜……
当然了,表面上其人哑然失笑。
“义封何出此言?而今西域尚未安定,兼且东北之鲜卑、沃沮、扶余人皆对我大汉虎视眈眈,义封何愁无用武之地乎?
况且,义封岂不闻“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乎?
是以,义封无需担忧无用武之地焉!”
太史慈引用的,是先秦兵书《司马法》中的1句名言。
意思是说:即便国家强大,好战也必将灭亡;即便天下太平,放弃军事、松弛武备,也必将使国家陷入危急。
换言之,朱然在心中,已经做好了选择。
朱然闻言陷入沉默。
太史慈却转移了话题。
“义封,你且随某赴广陵郡,待江东尘埃落定,某再使你与令尊相见如何?”
显而易见,太史慈这是在保护朱然。
而朱然也果然……承了太史慈的这份人情。
“既如此,朱某便谢过子义兄高义!”
太史慈含笑颔首。
“义封尽管放心,某必为君讨得南征北战之良机,届时义封尽管奋勇杀敌便是!”
朱然叹了口气,其人仍感觉,自己始终有些对不起孙权。
但事已至此,其人别无选择。
于是乎,朱然只好起身,向太史慈深施1礼。
“子义兄之恩情,朱某毕生难忘!”
又过数日……
守备空虚的会稽郡山阴城,毫无悬念地被薛州、甘宁、徐盛攻下。
其后数日……
已归顺于朝廷的江东8猛将,也就是江东3老、蒋钦、周泰、凌操、朱桓及吕蒙这8将……
轻而易举地拿下了会稽郡北部的句(音同勾)章、余姚、上虞(以上为后世绍兴、宁波地区)、余暨(即后世杭州东部萧山等区县)等县。
至此,会稽郡便可宣告尽归于朝廷之手。
与此同时,朱治、6逊2人,太史慈等人,以及送来赵旻加急书信的许都细作……
这些人,几乎前后脚抵达了,广陵郡郡治射阳城。
这1日,广陵太守陈登格外忙碌。
时间已进入腊月中旬,除孙权的江东2郡之外,全天下之士民,都已经在准备过岁除、正旦。
各地衙门除处理1些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大多还是因收债而引起的经济纠纷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公务需要处理……
当然了,忙于铸币的步骘、以及忙于协助铸币的贾诩除外。
由是故,陈登本穿着1身晏居常服,正在自己府中读书、品茶。
在听闻江东使臣请降之事后,其人方才急匆匆换上进贤冠、玄色深衣,并亲自出府门相迎。
来者,当然是朱治、6逊2人。
陈登正疑惑不解之时,便听朱治道明来意。
“陈府君,某等此来,乃为向朝廷请降而来也。”
陈登恍然大悟,忙不迭问道。
“君理兄,孙仲谋今何在?”
朱治、6逊2人闻言,皆沉默不语。
陈登当即会意。
“2位先生,请随登入内详谈!”
……
陈登这才了解清楚,江东吴郡,在数日之前所发生之事。
其人不由摇头叹息。
“孙仲谋屡次3番倒行逆施,以至于而今众叛亲离,可悲!可叹哉!”
然而……
陈登话音甫落,便又听到自家心腹禀报,称赵旻密使前来,向陈登送来密信。
陈登只好先向朱治、6逊2人告罪,匆匆出府相迎。
俄而……
陈登便领着1人,径直走进朱治、6逊2人所在的书房之中。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赵旻的族子兼心腹赵贲。
赵贲1见朱治、6逊2人,登时大惊。
朱治、6逊2人见来者是赵贲,不由大喜过望。
原因无他:
赵贲,可要比陈登好使许多!
于是乎,朱治、6逊2人同时满脸堆笑、颇为恭谨地向赵贲行礼。
赵贲被2人吓了1大跳,忙不迭向这两名江东重臣还礼。
“这……这……2位先生还请速速免礼。”
未几……
待听清楚朱治、6逊2人之来意后,本想趁机在陈登府中偷几天懒的赵贲,便再也坐不住了。
其人1边在心中哀叹,自己这可恶的跑腿命;1边则是满脸堆笑地邀请朱治、6逊2人,即刻随自己返京……
深受赵旻耳濡目染的赵贲,其行动力、做事效率都高到吓人。
陈登笑着劝阻了赵贲。
“城门校尉不必如此心急,时已近午,不如先用过饭再走不迟。”
赵贲见朱治、6逊2人满面风尘、神色间颇显疲惫,便欣然应允……
朱治虽是武将,但毕竟年事已高,加之这几日其人颇有些心力交瘁,是以,其人疲态尽显实属正常;
6逊则干脆是个书生,不解释。
万幸,陈登及时劝阻了赵贲。
因为……
就在朱治、6逊、赵贲3人饮茶、稍作歇息之时……
陈登又1次出门接客了。
这1次,来者是太史慈、曹氏昆仲,以及朱治的嗣子朱然!
朱治、朱然这对父子,竟然在射阳城内,以这种方式不期而遇。
于是乎,父子2人大眼瞪小眼,1时间,纵有千言万语,亦颇觉难以启齿。
朱治总不能说,“儿子,爹已把孙权软禁,正准备去许都”吧?
朱然更不能说,“爹,孩儿已被太史慈这厮俘虏,准备在射阳城过个年”吧?
在这种尴尬时刻,已经大致猜到1切的太史慈,果断对朱治道。
“君理兄、伯言、义封,你等3人,1同随赵校尉返还许都便是!”
太史慈成功为朱治、朱然父子解围。
然后……
赵贲也没把这3个江东人当外人。
“实不相瞒,某家少君已遣出两路大军攻伐江东,1路由南越王麾下大将云长将军,以及骠骑将军、前将军、妙才将军……”
赵贲此言1出,当即想起1事来。
其人拍了下脑门儿,看向陈登。
“陈府君,妙才将军而今恐已至江都也!”
许都至江都,仅有不到1千4百里,以渊哥的速度……
陈登却哑然失笑。
“决无可能!射阳城乃妙才将军赴江都必经之路也。
况且,冬季兖水、泗水及中渎水水位皆较浅,船速较慢,此非人力所能定也。
是以,妙才将军必未至射阳城。”
陈登话音甫落……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孙策死后不久,虞翻便因“犯颜谏争”而被流放;
他再次登场,是在“吕蒙图取关羽”的时候。
(虞)翻数犯颜谏争,(孙)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见谤毁,坐徙丹杨泾县。--《吴书虞翻传》
吕蒙图取关羽,称疾还建业,以(虞)翻兼知医术,请以自随。--《吴书虞翻传》
需要注意,孙策之死,事在建安5年(200);吕蒙奇袭荆州,事在建安2十4年(219)。
换言之,孙策死后,虞翻记载寥寥,隐退时间前后接近2十年,中途还1度“因罪流徙丹阳”。
可见孙策死后,虞翻的政治生命实际已经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
虞翻为何失宠?
如果按照“1朝天子1朝臣”的观念来看,张昭、周瑜等孙策心腹,并未因为孙权继位而失宠,偏偏虞翻遭到废黜,这不能不引起注意。
虞翻受到孙权冷遇,大抵与两点因素有关。
其1是虞翻的出身问题。
会稽4姓有虞、魏、孔、谢。虞氏家族累世2千石(见《虞翻别传》),在士大夫中影响力极大。
高门鼎贵,魁岸豪杰。虞、魏之昆(会稽大姓),顾、6之裔(吴郡大姓)。--《文选吴都赋》
臣(指虞翻)高祖父故0陵太守(虞)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虞)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虞)凤为之最密。臣先考故日南太守(虞)歆,受本于(虞)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5世。--《虞翻别传》
孙权对扬州门阀,1贯持提防态度;
因此他可以重用淮泗出身的周瑜(庐江)、张昭(彭城),但对江东出身的虞翻,则抱有警惕心理。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