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私秘生活全记录--第十章(17)
张说嘴张了几张,欲言又止,气得二张围着张说又是威逼又是恐吓。
张昌宗揪住张说的衣领说:“张说,你快说,若有半点差错,你小心你自己”
经再三催逼,张说终于开口了,但矛头却直指二张:“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
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证之耳”
朝臣们一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一齐谴责张易之、张昌宗的霸道行径。
二张愣了几愣,方觉上了张说的当,不由地气急败坏,对女皇喊道:“张说与魏元忠同反”
事情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把女皇也搞糊涂了,即问二张:“反状何在?”
二张交换了一下意见说:“张说尝谓元忠为伊、周,伊尹放太甲,周公摄王位,非欲反而何?”
女皇转向张说,严厉地问道:“这话你说了?”
“这话我倒是说了”
张说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
却又向着女皇驳斥二张说:“易之兄弟小人,徒闻伊、周之语,安知伊、周之道!
日者元忠初衣紫,臣以郎官往贺,元忠语客曰:‘无功受宠,不胜惭惧。
’臣实言曰:‘明公居伊、周之任,何愧三品?’彼伊尹、周公皆为臣至忠,古今慕仰。
陛下用宰相,不使学伊、周之任,尚使学谁邪?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附元忠立致诛灭!
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
张说不亏为能言善辩之士,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有理有节,堂下的朝臣们一听,都禁不住地长出了一口气。
众朝臣一齐恭手道:“案情业已真相大白,请圣上无罪开释元忠等”
女皇眼一瞪:“诸卿想同反吗?”
大伙儿一听,只得默默低下头,女皇一甩袖子说:“退堂”
隔了几日,女皇又把张说从牢里拉出来引问,张说仍硬着脖子不改旧词。
女皇恼羞成怒,即命诸宰相与河内王武懿宗共同推鞫此案。
武懿宗见女皇已八十多岁的高龄,浑身是病,朝不保夕,在皇位上也呆不了多久了。
在诸宰相的有意暗示下,武懿宗为将来着想,也不敢动粗的,升堂问了几回,见问不出什么新东西,仍旧把案子往上一推了事。
在小情郎枕头风的吹拂下,则天大帝昏头胀脑,一意孤行,笔头一挥,判魏元忠等人死刑。
判决一出,举朝震惊。
正谏大夫、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朱敬则,在朝堂上叩头出血,为魏元忠等人抗疏审理:“元忠素称忠直,张说所坐无名,若令抵罪,岂不失天下人之望?”
女皇也觉自己有些过分,悻悻然收回成命,拉着长腔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看在卿的面子上,免其死罪,贬魏元忠为高要县尉,张说、高戬流放岭南”
被贬为高要县尉的魏元忠,在垂暮之年,第四次踏上流放之路。
行前,照例要拜陛辞行。
双鬓已染白霜的魏元忠,穿着一身便装,走进了大殿。
女皇一见,也觉有些心软,忙令近侍给魏元忠赐座看茶。
魏元忠虽是被贬之人,却也觉得有些受宠若惊,喝了几口御茶后,充满感情地对女皇说:“臣老矣,今向岭南,十死一生,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时”
“元忠啊,你把最后一句话说明白一些,朕有些不明白”
女皇套着近乎说。
魏元忠把茶杯一放,指着缩在女皇背后的二张说:“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说完,魏元忠向女皇拱一拱手,转身离去。
长安四年(704年)春正月,在梁王武三思建议下,毁仅建了四年不到的三阳宫,以其材作兴泰宫于万安山。
万安宫功费甚广,百姓苦之,左拾遗卢藏用具表以为:左右近臣多以顺意为忠,朝廷具僚皆以犯忤为戒,致陛下不知百姓失业,伤陛下之仁。
陛下诚能以劳人为辞,为制罢之,则天下皆知陛下苦己而爱人也。
疏奏,不从。
夏五月,兴泰宫成,则天大帝幸兴泰宫。
说张氏五兄弟虽目不识丁,才不能理政,却依仗女皇这个靠山,位列公卿。
按苏安恒的说法,此兄弟五个理应“饮冰怀惧,酌水思清,夙夜兢兢,以答思造”
然则此五人却欲壑其志,豺狼其心,干起种种卖官鬻爵的勾当。
且欺压良善,强夺民产,掠夺民妇,无所不为。
直弄得长安城内,里巷汹汹;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值此女皇携二张去兴泰宫避暑之机,朝臣们积极搜集诸张贪赃枉法的材料,以期告倒诸张。
八月十一日,倦政怡养几达三月的则天大帝,自兴泰宫返回神都宫城。
主管政法工作的宰相韦安石,就把厚达尺余的指控诸张的材料,摆在了女皇的御案上。
指控材料翔实有力,时间、地点、人证、物证,一应俱全。
武则天翻看了一会,心有护短之意,拍拍材料,摇摇头说:“此五兄弟一向挺好,若真有这事,朕还真不相信”
旁边的御史大夫李承嘉奏道:“张易之、昌宗兄弟竟以豪侈相胜。
拿其弟张易仪来说吧,经常仗势到吏部为人邀官。
请属无不从。
尝早朝,有选人姓薛,半路上截住张昌仪,以金五十两并状而赂之。
昌仪受金,至朝堂,以状授天官侍郎张锡。
数日,锡失其状,以问昌仪,昌仪骂曰:‘不了事人!
我亦不记,但姓薛者即与之’。
锡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余人,番留注宫。
此种劣迹,比比皆是,人所共知,若不严惩诸张,臣恐人心生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