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集 局长大佬(下)

第六十七集 局长大佬(下)

清河监区一分监区。

这天,王大为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来到监区的阅览室。在翻阅报纸的时候,他突然看到了一则关于自己的报道。

这篇报道的大意是说他在黄西县城无恶不作,民愤极大。一天,他和几个手下在街上闲逛时,碰到一个接亲的车队,因为看到新娘长得非常漂亮,他就强奸了新娘……

王大为看完报道,一股压不住的怒火冲了上来,直顶脑门子,那样子就像一只被追窘了的野兽。他骂道:“这太荒唐了,根本没有的事,这是报纸为了猎奇的需要,是对我的污蔑!”他想,自己过去在县城的确做了不少坏事,但目的无非是为了搞点钱,可自己还有良知,还没有坏到这种程度。再说要是真像报道说的那样,就凭这一条也够判死刑的了。他立即给分监区民警写了份报告:

“报告民警:我是一个身陷囹圄的罪人,我的今天是我咎由自取,本没有权利再为自己辩解什么,但是今天的报纸涅造事实,对我的名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我要起诉这家报纸,消除影响,讨回公道。可我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人,请你们为我做主!

罪犯王大为”

曹指导员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向张教导员作了汇报。

张教导员接到报告后,仔细分析了王大为的案情,认为报纸可能存在误报,如果王大为真有这个犯罪事实,在判决书上应该有所体现,而判决书上只字未提。张教导员马上安排狱政科花科长与该报取得联系。

当确认该报的确存在误报后,张教导员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教育王大为的机会。他对曹指导员说:“要妥善处理此事,让王大为知道监狱是关心每一名服刑人员的,只要侵权事实存在,服刑人员要求合理,监狱会依法、公正地保护每一名服刑人员的权利不受侵犯。”

在张教导员的多方努力下,该报终于派专人来到清河监区调解处理,并承认错误,公开向王大为赔礼道歉……

王大为本没有抱多大希望,认为监狱民警会敷衍了事。可他没有想到,这家官方报纸平时傲气十足,监狱真的会出面,而且这件事这么快就得到圆满解决,他非常感动。

王大为终于认识到,监狱并不是他想像的那样冷酷无情,更不是要打击报复自己。他的心里感到一阵的欣慰。第2天,王大为第一次提出要找民警汇报思想。

张教导员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就安排矫治小组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这是王大为入监后,监狱民警第一次和他正面谈话。长时间的“冷遇”使王大为倍加珍惜。

由狱政科、教育科、分监区组成的专门矫治小组首先对王大为进行认罪服法教育,指出他犯罪的极大社会危害性,虽然他没有直接实施犯罪,但是他充当了黑社会的保护伞,依法受到严惩是必然的;强调他正因为没有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没有积极认罪悔罪,导致在楚江监狱利用社会关系,干扰执法工作,最后受到处罚,被调到清河监区改造;到清河监区后,依然没有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能深挖犯罪根源,留恋犯罪生涯,妄想得到特殊待遇。

矫治小组还要求王大为要积极认罪悔罪,彻底转变思想,积极投入到改造中来。面对这么长的刑期,一定要有一个改造规划,不能混刑度日,刑期是活的,只要王大为能真诚悔改,踏实改造,一定能得到政府的宽大处理,早日减刑,回归社会,同亲人团聚。在改造中,只要遇到困难,监狱会竭力帮助解决,要相信政府、相信监狱民警。只有这样,自己的改造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这一次的谈话,对王大为振动很大,他开始积极反思自己的行为。

就在王大为的思想进行激烈斗争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这几天,王大为感到腹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他又不想向民警汇报,怕民警不相信他,说他装病。他只好硬挺着。

曹指导员在晚点名时,发现王大为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就问道:“王大为,你是不是病了?”

王大为这才把自己的病情如实告诉了曹指导员。曹指导员首先狠狠地训了他一顿,然后说:“有病了怎么不报告呢?养病如养虎呀,赶紧到卫生所检查。”

王大为被送到清河监区卫生所后,值班医生告诉曹指导员:“病人要马上化验,做B超,这里没有设备,必须要到监狱医院才行。”可是到监狱医院要履行特别审批手续,现在都下班了,还要联系医生,怎么办?王大为知道手续非常麻烦,就主动向曹指导员说:“曹指导员,现在已经很晚了,干脆明天再看吧。”

曹指导员断然否决。他一面向上级领导汇报,一面联系医生,做好准备。在曹指导员的积极努力下,王大为得到了及时的检查,被确诊为肝内胆总管结石病。

当他们拿好药回到清河监区时,已经是夜里12点了,临走时曹指导员还说:“王大为,你明天休息一天吧,不用出工了,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看着曹指导员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影离开的背影,王大为的鼻子酸溜溜的,只感到眼眶发热,嗓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似的,连句“谢谢”的话也没来得及说出来。

王大为的牙齿也非常不好,小时候就被虫子蠹坏了,板牙上好几个洞,经常引发牙周炎,不能吃饭。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自己在社会上都没有治,在监狱里,他更不好意向民警开口说要治疗了。他知道监区卫生所没有治疗条件,必须要到监狱医院治疗,而到监狱医院审批手续又非常繁琐。

曹指导员知道后批评他说:“牙痛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一定要治好,否则,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我们有这个条件,为什么不去治呢!”

朴实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王大为。在曹指导员的关心下,王大为被虫蠹的牙齿全部修补好了。王大为十分感动,他经常对同犯说:“就是在家里,亲人也不一定会对你这么无微不至的关心!”

不久,王大为的父亲带着无尽的遗憾,孤独地离开了人世。噩耗传来,王大为悲恸地在心里喊着:“爸爸呀,是我害死了你!”

作为一个血性汉子,作为唯一的一个儿子,自己却没能给父亲养老送终,王大为感到不能原谅自己。这时,他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要见见自己的母亲,要和母亲一起吃顿饭,要给母亲磕个头,要陪母亲说说话。然而他的愿望却难以实现,因为他表现不好,不够条件,他只能在会见室和母亲隔着玻璃用电话交谈。

没想到,分监区的民警洞察秋毫,把这个情况向张教导员作了汇报。考虑到他的特殊家庭情况,有利于改造的原则,张教导员特批让王大为和他的母亲一起共餐。

王大为不敢相信,清河监区这么古板、严格,居然还能为自己法外开恩!会见结束后,他在思想汇报中写道:

“警官对我们的关心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我是在这种氛围中慢慢的被潜移默化的,从对抗改造走向妥协,然后是主动去接受改造。变被动为主动这个艰苦的转变过程与警官对我的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是你们身上的那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在时刻打动着我,是你们不厌其烦的耐心教育,才使我从浑浑噩噩中醒来,是你们让我懂得珍惜人生最珍贵的东西,是你们博大的胸怀挽救了一个死去的灵魂,是你们让我懂得了人间的大爱。我坚信,蜜蜂不会酿出苦汁来,你们的付出,将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

王大为在改造中有了明显的进步,改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每天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劳动任务。

在生活方面,尽管他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但能够有意识的磨炼自己,改变了过去那种爱慕虚荣、高人一等的心理。逢年过节,还能主动要求同生活困难的罪犯在一起过节,稳定生活困难罪犯的情绪,同其他服刑人员相处得也比较融洽了。

王大为的前妻伍英善良贤惠,她非常崇拜军人。她爱王大为,爱他那一身威武的军装,嫁给王大为感觉非常幸福。王大为长期在部队,她尽心伺候着一双老人,王大为转业后,她又主动承担起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她格外珍惜这个家。但随着王大为地位的提升,经济的富足,没有珍惜这份美好的情感,到处养情人、包小秘,伤透了伍英的心。

王大为入狱后,身边的女人相继离去,只有伍英还念及前情。可怜的女人离婚后,一直未嫁,与女儿相依为命。王大为被调入清河监区改造后,伍英也来过,但由于不符合会见条件,监狱没有允许,她就经常给他写信,鼓励他,在生活上尽量帮助他。她在信中告诉王大为:“人活着就有希望,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你还有亲人,在爱着你,等你回来!千万不要让他们失望……”

王大为很受感动,这时候他才真正明白了人间真正的感情是什么。痛定思痛,王大为觉得自己欠伍英太多,想与她复婚,下半生好好补偿她。

王大为多次请求监狱能否网开一面,让他与伍英见面。分监区民警考虑到王大为的改造表现,就把这个情况向张教导员作了汇报。

清河监区矫治小组经过讨论认为:王大为的改造表现有所好转,要及时进行鼓励,可以利用王大为的这种强烈请求,对其进行亲情帮教。

张教导员说:“王大为的前妻可以以特殊身份会见王大为,按照监狱新的规定,服刑人员子女的监护人可以会见该服刑人员,如果他的前妻伍英能证明她就是王大为女儿的监护人,就能正常会见王大为。”

当曹指导员告诉王大为这个情况后,他十分高兴地连声说:“她就是我女儿的监护人,谢谢警官,谢谢警官!”

当王大为终于见到伍英和女儿时,他泪流满面。他拉着她们的手说:“我对不起你们母女,我是一个失败的丈夫,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不敢请求你们的原谅,只是想让你们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有你们的支持,我一定会积极努力,争取早日立功受奖,回家和你们团聚!”

母女俩也喜极而泣……

※※※

听完曹指导员、韩分监区长和汪副分监区长的介绍,吴记者提出要和王大为谈谈。

于是在下午,在曹指导员和汪副分监区长的带领下,吴记者来到一分监区民警值班室。

吴记者之前看了很多关于王大为的资料,猜想他一定是一个满脸横肉,面露凶光的粗鲁莽汉。当王大为站在值班室时,果然不出所料,一个典型的北方汉子,近1.80米的个头,身体像两扇门板一样的结实,一对浓眉大眼镶嵌在端正的国字脸上,一双手脚比常人也大得多,虽然理着光头,但不难看出他当年混迹社会的痕迹。令吴记者没有想到的是,王大为的表情淡定而从容,眼神清澈而专注,交谈时,轻言细语,娓娓道来,内心显得非常宁静和祥和。

吴记者说道:“看得出来,你好像有了很大的转变?”

王大为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改变了,行为也会跟着改变的。”接着,王大为述说了自己的改造中的一些经历——

王大为一直在一线劳动,由于在社会上长期脱离劳动,开始极不适应,对抗情绪十分激烈,他曾在一份思想汇报中写道:

“我在社会上大小也是一个局长,还获得过市劳动模范,我也对国家对社会做过贡献,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职务犯一样,在辅助劳动岗位从事一些勤杂劳动?”

针对王大为的这种态度,曹指导员严厉地说:“《监狱法》规定,监狱对罪犯实行惩罚和改造相结合、教育和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劳动是改造罪犯的手段,每一名罪犯必须要通过劳动来改造自己。你之所以犯罪就是因为长期脱离体力劳动,不了解体力劳动的艰辛,不理解通过体力劳动获得生存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不能同情劳动者才导致犯罪的发生。现在必须要通过劳动,改造思想,净化灵魂!”

随着对环境的逐渐适应,王大为感觉到劳动不再是那么累了,相反还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在劳动中,他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东西;在劳动中,他浮躁的情绪慢慢平静了下来;在劳动中,他体会到了身心释放的愉悦;在劳动中,他静思以前的犯罪,领悟人生的真谛。今年年初,他还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放下”即“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人要做到‘放下’是很不容易的。记得我刚入监时,心情低落到极点,郁闷、烦躁、沮丧始终伴随着我。从人生的巅峰跌落到深谷,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公务员变成了一名囚徒,这人生的巨大反差让我怎么也适应不了,整日郁郁寡欢。

指导员发现我的情绪异常后,多次找我谈心。我终于明白了我的郁闷、我的沮丧是我没有放下原先在社会上的地位,内心没有真正反思自己的犯罪所致!从此我渐渐地学会了‘放下’:放下自己在社会上的架子,脚踏实地去改造,脏活累活抢着干,主动学习技术。慢慢地我步入了改造的正轨。‘放下’使我变得快乐起来,‘放下’使我看到了新生的希望,‘放下’使我和同犯们相处融洽,‘放下’使我懂得了只有‘放下’才能有新的收获……”

长期的囚禁生活使王大为在品尝孤独的同时也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在经过心灵苦苦的挣扎后,他变成了一个喜欢思考的人,并且经常冲动地把他的想法表达出来,生怕一不小心,灵感的火花再也寻不回来。于是他拿起了久违的笔,学着涂鸦。

曹指导员看到他在学着写东西,而且写得很不错,就鼓励他:“要坚持多写文章,可以试着向《新生导刊》投稿,就是不想发表,也可以培养情趣、陶冶情操。”

为了进一步鼓励他,一分监区特地安排他编写黑板报,担任通讯报道员,这更加激发了他写稿投稿的热情。在写作的同时,王大为也在反省着自己。他在一份思想汇报中写道:

“罪犯本是被社会遗弃的人,但是这里的民警却用一颗爱心和无私奉献的行动,在默默做着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丁强所说的这件事使我冰封已久的心灵开始溶化,这里就像一个大家庭,同样充满爱,这件事使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学会了关爱他人……”

不久,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王大为不仅捐了款,还沉痛地写下这段文字: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一场8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遭受的伤亡最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泪。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怼,但是我们更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那些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正在用血红的双眼期待我们的拯救。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华民族就越团结、越坚强!越是在危难时刻,我们就越需要镇定、信心、勇气和爱心。让我们为受难者祈祷!让我们向灾区伸出援手!让我们共同面对灾难!阳光总在风雨后。2008年,这不平凡的一年,让我们团结起来闯过去!”

之后,北京奥运会开幕了,而随后的残奥会给他的感受更深。王大为觉得作为一名服刑人员,一个中国人,虽然不能为奥运会和残奥会作出贡献,但是只要踏实改造,严格遵守监规纪律,为打造平安和谐监狱尽到自己的义务,也算是为奥运尽了一份微薄之力。他在一篇《残奥会给我的心灵做了一次洗礼》的文章中写道:

“人生亦是赛场。在融入社会的进程中,残疾人需要更多的付出,这些运动员勇敢地向命运挑战,永不妥协,永不退让,永不沉沦,他们用残疾的身躯、坚强的心灵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壮歌,把普通人眼里痛苦灰暗的生活演绎得精彩绝伦,充分体现了‘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精神。

残奥会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给我的灵魂进行了一次神圣的洗礼。他们永不放弃,永不抛弃的信念和意志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会记住‘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别人就不会放弃你,只要自强不息,意志坚韧,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永远不要放弃信念、不要放弃希望,坚持、再坚持,努力、再努力,你就一定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共同享受北京残奥会精神,感受激情,收获快乐,在震撼中、在感动中忏悔自己的罪错,鼓起新生的勇气,努力改造自己,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

一分监区值班室。

吴记者已经和王大为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王大为把一年来在《新生导刊》上发表的数十篇稿件摆在了吴记者的面前。他深有感触地说:“通过写作,我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这些文章体现了我思想转变的过程。”

吴记者看到,这里有30多篇文章,都是从报刊上剪贴下来的,有《告别过去》、《最坚固的心灵防火墙》、《守护心灵的灯盏》、《平凡中铸就的辉煌》等等,还有一篇就是吴记者在编辑部看到的《善良其实很简单》。吴记者问道:“听说你被审报减刑了?”

“是的。”王大为说,“对于减刑,我是这样理解的:有的服刑人员认为,减刑是改造的最终目标,我却不敢苟同。作为被强制改造的对象,接受改造是服刑人员应尽的法律义务,别无选择。人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改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造自己,才能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改造自己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必需要对以往的一些思想、行为、观念进行修正。具体来说,就是服从民警的管理教育,认识到自身犯罪给国家、社会、他人造成的危害,积极认罪悔罪,遵守监规纪律,完成劳动任务。只有彻底改掉过去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才能谈得上重新做人。减刑是一种激励措施,是刑罚执行机关为了促进服刑人员改造依法给予的一种刑事奖励,目的是调动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其早日新生。如果把减刑视为改造的终极目标是不正确的,对改造也是不利的。改造没有终点,狱内需要接受改造,回归社会同样要自我改造,减刑只是监狱对过去一段时间改造成绩的一种肯定,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没有减刑政策的激励,改造也得进行。”

吴记者笑着说:“你可是曾经的黑社会老大,能说出这样的话、写出这样的文章来,真的不容易。”

王大为笑着说:“在监狱这么长时间,经过不断的反思,过去不能接受的,现在都能接受了,过去不能理解的,现在都能理解了,我对人生有了另外的一种看法,那就是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多做善事,在世间留下一点印象。”

吴记者问:“你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打算吗?”

王大为说:“我的刑期还很长,但我将来出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改造经历写下来,告诉社会上的人监狱里面的真实情况。很多人对监狱抱有偏见,不理解监狱民警的工作。在监狱里,我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负罪。出去后,我要向所有我曾经伤害过的人赔罪,请求他们的宽恕。我还会经常到清河监区来,看看曾经在我最孤独无助的时候帮助过我的人。我还会走进清河监区的大门,让血红的警戒线告诫自己,我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本集“局长大佬”与贾雪峰先生合作)

(第二季完)创意所有侵权必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监狱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监狱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集 局长大佬(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