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再派钦差

第160章 再派钦差

六百里加急的快马,驮着福康安的奏章向着京城飞驰而去。马蹄扬起的尘土,仿佛预示着这场即将在京城朝堂上掀起的风暴。

此时的京城,表面上依旧是繁华热闹,市井之间人来人往,叫卖声、谈笑声不绝于耳。但在紫禁城那重重宫墙之内,一场看不见的争斗正在悄然上演。

和珅得知福康安派人送奏章回京,心中不禁有些慌乱。他深知,若福康安在奏章中揭露了苏凌阿的行径,自己的阴谋很可能会败露。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和珅暗中联络了宫中的几位太监,给了他们一笔丰厚的银子,授意他们想法子截下福康安的奏章。这些太监平日里就受和珅的好处,自然是唯命是从。

在通往紫禁城的官道上,福康安派来的信使正马不停蹄地赶路。当他们经过一片树林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几个黑衣人。黑衣人手持利刃,二话不说就朝着信使们扑了过去。信使们都是军中挑选出的精锐,虽然猝不及防,但他们还是迅速拔刀抵抗。

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在树林中回荡。信使们拼死护着奏章,无奈黑衣人人数众多,且下手狠辣。一番激斗之后,大部分信使都倒在了血泊之中。就在黑衣人以为得手,准备抢走奏章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原来是一队巡逻的清兵路过。黑衣人见势不妙,来不及细搜,只好匆忙逃窜。

这队清兵赶到时,只剩下一名重伤的信使还死死地护着奏章。清兵们将信使救起,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而在朝堂之上,乾隆皇帝这几日一直为藏边之事忧心忡忡。福康安到底有没有像御史弹劾的那样的行径,他心中也拿不准。虽然他相信福康安的忠心,但无风不起浪,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就在这时,太监前来禀报,说福康安的奏章送到了。乾隆急忙打开奏章,仔细阅读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奏章中详细描述了苏凌阿在藏边如何颠倒黑白、威逼利诱,还附上了百姓们为清军作证的证词。乾隆看完后,龙颜大怒,拍着桌子说道:“好啊,竟敢在朕眼皮子底下搞这些阴谋诡计!简直是无法无天!”

早朝之上,乾隆将福康安的奏章扔到朝堂之上,怒视着群臣说道:“你们看看,这就是你们给朕办的事!苏凌阿身为钦差,竟然不秉公调查,反而蓄意陷害福康安,简直罪大恶极!”

和珅心中忐忑不安,但他还是强装镇定,出列说道:“皇上息怒,或许其中有什么误会。苏凌阿一向忠心,想来不会做出此等事来。”

刘墉站出来,冷冷地看着和珅说道:“和大人,事实俱在,还有何可说?苏凌阿背后之人,其恐怕就是想借此机会破坏我大清在藏边的战事,居心叵测。”

和珅心中恼怒,但又不好发作,只得说道:“刘大人,话可不能乱说。若无确凿证据,怎能随意污蔑他人?”

朝堂上大臣们又开始争论起来。乾隆看着争吵的群臣,心中烦闷不已。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传朕旨意,立刻将苏凌阿召回京城,朕要亲自审问。若查明他确实有陷害福康安之举,定不轻饶!”

就在京城朝堂为苏凌阿之事闹得不可开交之时,藏边的局势愈发紧张起来。廓尔喀军队在经历上次的失败后,并未放弃进攻的念头。他们重新集结了大量兵力,还请来了周边部落的一些援兵,准备对清军发动一场规模更大的进攻。

福康安得知廓尔喀军队的动向,丝毫不敢懈怠。他一边继续加强营地的防御工事,一边召集将领们商讨应对之策。

营帐内,气氛严肃。福康安指着地图说道:“廓尔喀此次来势汹汹,我们不能硬碰硬。敌军擅长山地作战,我们可以利用地形,设下埋伏。”

海兰察点头表示赞同:“大帅所言极是。在前方十里处,有一处山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陡峭,是个设伏的好地方。我们可以先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山谷,然后前后夹击,定能重创敌军。”

其他将领们也纷纷表示认可。福康安当机立断:“好,就按此计行事。海将军,你率领一队精锐骑兵,在前方诱敌。记住,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将敌军引入埋伏圈。”

海兰察拱手领命:“大帅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福康安又看向其他将领,一一布置任务:“你们各率所部,在山谷两侧埋伏。听到信号后,立刻出击,不得有误。”

将领们齐声应道:“遵令!”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廓尔喀军队上钩。几天后,廓尔喀军队果然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海兰察按照计划,率领骑兵与敌军稍作交锋后,便佯装不敌,开始败退。

廓尔喀军队见清军败退,以为有机可乘,便一路追击。他们追着海兰察的骑兵,不知不觉就进入了福康安设下的埋伏圈。

当廓尔喀军队全部进入山谷后,福康安一声令下,顿时山谷两侧喊杀声四起。清军从两侧山峰上冲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将廓尔喀军队团团围住。

廓尔喀军队这才意识到中了埋伏,但为时已晚。他们被清军前后夹击,顿时阵脚大乱。福康安身先士卒,带领着清军将士们奋勇杀敌。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飞溅。

这场战斗异常激烈,廓尔喀军队虽然陷入困境,但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拼死抵抗。福康安深知,若不能尽快结束战斗,一旦敌军援兵赶到,局势将对清军极为不利。

于是,他挥舞着长刀,大声喊道:“将士们,今日就是我们扬威之时,杀尽敌军,保我大清边疆!”清军将士们士气大振,纷纷舍生忘死,朝着敌军冲去。

经过一番苦战,清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廓尔喀军队死伤惨重,残兵败将狼狈逃窜。福康安看着远去的敌军,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下令收兵。他知道,敌军虽然吃了败仗,但肯定还会有后续动作,自己必须保持警惕。

而在京城,苏凌阿被召回后,乾隆皇帝亲自在养心殿审问他。苏凌阿跪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面对乾隆的质问,他起初还妄图狡辩,但在乾隆拿出福康安奏章中的证据后,他不得不承认了自己受和珅指使,陷害福康安的事实。

乾隆听后,气得浑身发抖:“和珅啊和珅,朕如此信任你,你却做出这等事来!”乾隆当即下令,将苏凌阿打入大牢,等候发落。同时,他也对和珅起了深深的戒心。

经过此事,乾隆更加坚定了平定藏边之乱的决心。他深知,边疆战事关乎大清的安危,绝不能因为朝堂上的争斗而受到影响。于是,他再次下旨,对福康安及前线将士们进行嘉奖,并命他们乘胜追击,彻底平定廓尔喀之乱。

福康安接到圣旨后,看着营帐外士气高昂的将士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但他有信心,一定能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还藏边百姓一个太平。

然而,廓尔喀方面虽然吃了败仗,但他们并不打算就此求和。他们一面收拢残兵,一面派人向周边国家求援。而在京城,和珅虽然因为苏凌阿之事受到了乾隆的猜忌,但他并不甘心失败,还在暗中谋划着新的阴谋。

藏边的战火依旧在燃烧,京城的朝堂也依旧暗流涌动。福康安和他的将士们将如何应对廓尔喀的再次反扑,和珅又会想出什么新的阴谋来干扰战事,这一切都如同迷雾一般,笼罩着大清的天空,等待着被一一揭开……

福康安在藏边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回京城,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百姓们欢呼雀跃,称赞福康安的英勇和大清军队的威武。然而,在这表面的欢乐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

和珅在苏凌阿之事败露后,表面上收敛了许多,但他内心却愈发怨恨福康安和刘墉。他深知,若不扳倒福康安,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他又开始在暗中勾结一些心怀不轨的官员,密谋新的计划。

这一日,和珅邀请了几位平日里与他交好的大臣到府中密谈。书房内,气氛凝重。和珅面色阴沉地说道:“诸位,福康安如今在藏边屡立战功,深得皇上信任,再加上一个阿桂和海兰察,长此以往,我们的日子恐怕不好过啊。”

一位名叫吴省钦的大臣皱着眉头说道:“和大人,那您有何高见?如今福康安势如破竹,我们想要轻易扳倒他,恐怕不太容易。”

和珅冷笑一声:“哼,福康安虽然厉害,但他远在藏边,对京城的局势了解有限。我们可以从他的后勤补给方面下手。只要断了他的粮草,看他还如何打仗。”

另一位大臣犹豫地说道:“和大人,此举风险颇大啊。一旦被皇上发现,我们都吃罪不起。”

和珅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富贵险中求!只要我们做得隐蔽,皇上不会轻易察觉。我已经联络了几位负责粮草运输的官员,只要我们稍加运作,就能让福康安的粮草供应出现问题。到时候,他在战场上必定会陷入困境,我们再趁机弹劾他作战不力,皇上必定会对他产生不满。”

众人听了,觉得和珅的计划虽然冒险,但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于是,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开始商讨具体的实施细节。

而在藏边,福康安并没有因为之前的胜利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廓尔喀人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一面加强军队的训练,一面派人四处打探敌军的消息。

这日,福康安正在营帐内研究地图,一名斥候匆匆来报:“大帅,据我们打探得知,廓尔喀人正在向周边国家求援,似乎准备集结更多兵力,再次向我们发动进攻。”

福康安听后,眉头紧锁:“看来敌军是要做最后的挣扎了。我们必须尽快做好应对准备。传我命令,加强营地防御,同时派人去联络周边的藏民部落,让他们协助我们传递消息,一旦发现敌军动向,立刻来报。”

斥候领命而去。福康安又转身对海兰察说道:“海将军,此次敌军来势汹汹,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海兰察思索片刻后说道:“大帅,敌军既然准备集结更多兵力,我们可以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在他们援兵未到之前,给他们致命一击。”

福康安点头说道:“此计甚妙。但我们也要小心敌军的埋伏。先派小股部队去试探敌军的虚实,摸清他们的兵力部署和防御情况。”

海兰察拱手说道:“大帅放心,末将这就去安排。”

就在福康安准备主动出击之时,京城的阴谋开始逐渐发酵。和珅等人通过威逼利诱,让负责粮草运输的官员在粮草中做手脚。他们故意减少粮草的装载量,还在一些粮草中混入了沙石等杂物。

很快,第一批有问题的粮草就被运往了藏边。福康安的军队在收到粮草后,负责粮草检查的官员发现了问题,立刻向福康安禀报:“大帅,此次运来的粮草数量不足,而且里面还混入了沙石,根本无法食用。”

福康安听后,心中大怒:“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运输途中出了差错?”

那官员犹豫了一下说道:“大帅,卑职怀疑这是有人故意为之。如此明目张胆地在粮草上做手脚,恐怕背后有更大的阴谋。”

福康安沉思片刻后说道:“此事非同小可,立刻派人回京,向皇上奏明此事,同时调查清楚到底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

然而,和珅等人早已料到福康安会派人回京禀报,他们在沿途设下了重重阻碍。福康安派去的信使,要么在途中遭遇强盗袭击,要么被地方官员以各种理由扣押,根本无法顺利将消息送到京城。

而在京城朝堂上,和珅等人开始在皇上面前有意无意地诋毁福康安。和珅对乾隆说道:“皇上,近日听闻福康安在藏边战事进展缓慢,似乎是有些懈怠了。”

乾隆皱着眉头说道:“和珅,此话怎讲?福康安之前不是打了几次胜仗吗?”

和珅装作一脸忧虑地说道:“皇上,福康安之前确实立有战功。但最近有传言说,他在军中有些居功自傲,对战事不够用心。而且,有不少官员上奏说,他在藏边拥兵自重,恐怕是雍正爷时期的年羹尧再现呀皇上。”

乾隆听后,心中又起了疑虑:“这些传言可属实?他可是傅恒傅中堂的儿子,能够做出如此之事?”

刘墉立刻站来说道:“皇上,臣以为这些传言不可轻信。福康安一向忠心耿耿,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想必又是有人在背后恶意中伤,妄图破坏藏边战事。”

和珅看着刘墉,冷冷地说道:“刘大人,话可不能乱说。如今这么多官员都上奏此事,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朝堂上,大臣们再次分成两派,争论不休。乾隆心烦意乱,他决定派一位亲信大臣前往藏边,实地调查福康安的情况。

这位大臣名叫松筠,为人正直,深受乾隆信任。松筠领命后,立刻收拾行装,马不停蹄地赶往藏边……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和宰相刘罗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我和宰相刘罗锅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0章 再派钦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