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辽东易旗欲待发
刘平带着家眷赶回了开封,一路之上倒是相安无事。
可刚进城赶到了王府,便见李信等一干军将全部聚集于大门口,似乎已经等了刘平许久。
眉头微皱,刘平将战马交给了身旁的亲卫。
“究竟生了何事,为何众兄弟都聚集于此?”
李信眼中的兴奋之意溢于言表,抬眼望了望王府大门回道:“王爷,辽东生变了!”
听闻此言,刘平顿时就瞪大了眼睛。
心知此事事关重大,便招呼着众将先进府来。
刘平吩咐了下人,一时间,十几个穿着织锦马面裙,模样娇滴滴的小丫头鱼贯而出。
这些女子皆是傀儡皇帝朱恭枵所送,似乎还有不少是以前周王府中的侍女。
“上茶!”
招呼声中,侍女们端来了冒着热气的茶盏。
就连香炉中的檀香也被点燃,众人这才相继落座。
又喝了口热茶,李信当即是激动的道:“王爷,辽东竟易帜了!祖大寿和他那外甥吴三桂宣布效忠新朝、不日便可入关南下,为新朝进攻直隶和京师!”
“为王爷贺喜!”
众将在李信的领头下一起行礼,气氛也变得十分热烈。
“众兄弟快起来”
伸手让大家不用多礼,刘平从一开始的狂喜多了些诧异。
不由看向李信问道:“据本王所知,辽镇之中势力,乃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别由赵率教、祖大寿、满桂三人为魁首,为何现在只有祖大寿和吴三桂二人统领辽镇?”
见刘平这样问,李信面露唏嘘的答道:“听那送信的人说,赵率教交出了兵权,已是辞官返乡,赵老大人念及与王爷的旧情,但又不愿出兵反了朝廷,只得想出这无奈之举,至于那满桂的情况,属下也不曾得知……”
得知这个消息,刘平眼中也闪过了那个在锦州城头的花白身影。
那日锦州城头初见,赵率教是何等的英姿勃发,言说刘平是大明的未来栋梁。
可如今自己却变成了大明最大的反贼,赵率教也因此辞官返乡,退出了辽镇的权力中心。
“只希望这位老大人莫要怪自己吧”
心中微叹一声,刘平还是十分疑惑吴三桂为何能如此快的上位。
虽说有祖大寿的庇护,但由于何可纲、满桂等人尚在的情况之下,吴三桂怎地会成为辽镇的二号人物?
摇了摇头,刘平索性放弃了脑海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正在这时,一直守护在院子外的梁飞推门而入。
和众人对了一礼,便将一封密信送到了刘平的面前。
“王爷,是林猛那边送来的信”
刘平微怔,快速打开信件观看起来。
可翻开了信纸,上面却只有短短的八个大字:“辽东易旗,满桂身死”
“满桂身死?”
口中呢喃一句,刘平回想起初见吴三桂时的模样。
如今满桂为何会突然身死,定与这吴三桂脱不了关系!
想那满桂也是一代英杰,竟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权力争斗之中。
再不多想,刘平神色一正,当即命人搬来了张大木案。
地图被铺了开来,刘平用刀鞘指向了北直隶的位置……
与此同时,处于锦州城中心的总兵府内。
祖大寿和吴三桂二人同样在研究着地图,不时还交谈几句。
“长伯,你说这刘平会从哪里出兵直隶,我等又该如何才能从中掘取最大的好处”
“舅父,依长伯所见,这刘平定要动山东之兵夹击直隶,到时朝廷大军与刘平麾下人马大战,我等便可趁势南下,若可先一步攻入京师,可学那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舅父你难道就不想观一观那九鼎之位?”
吴三桂这话一出,差点将祖大寿吓的喘不过来气。
神色复杂的打量着吴三桂,祖大寿第一次发觉到了他心中的野心。
“长伯,你怕不是中午酒吃多了,说甚胡话来,我等已叛了崇祯皇帝、若是再叛了这宣平皇帝,不和那三姓家奴一般,愧于存在这世间啊!”
“舅父!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正值乱世,想当年那刘平也不过是一小小千总,后来凭借手下万人,便可肆掠河南、山东二地,行那称王篡位之事,我辽镇尚有三万雄兵,为何不能与这刘平争一争!”
并没有被吴三桂的话所勾动,祖大寿有些惊讶的道:“听长伯的意思,那刘平不是诚心效忠于新朝,反而是那王莽之辈,要行篡位之事?”
吴三桂一听,有些哭笑不得的看着祖大寿。
自己这舅父哪里都好,就是遇到一些大事之时,会糊涂的乱了分寸。
“周王一脉传承百载,乃是与成祖爷同母一出,当今的周王朱恭枵,是个谨小慎微的品行,怎地会好端端的要清君侧,定是那刘平从中胁迫,为了一己私利而举起反旗,待到刘平真的入了京师,周王这种无用的傀儡哪能阻拦刘平篡位……”
一番话说的口干舌燥,吴三桂总算解释清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不过此人当真有枭雄之姿,只是知晓了一些小事,便能将开封方向的情况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听了外甥吴三桂的诉说,祖大寿总算是明白了他的意思。
但眼中仍有犹豫之色的道:“长伯此举太过于冒险,再说那刘平本就是我辽镇出来的,就算他登了大宝,也不会亏待我辽镇之人,你这般行事,是要将舅父和吴、祖两家人的脑袋都交给你啊!”
听了祖大寿一番教诲,吴三桂青涩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惧意。
如今的吴三桂才刚刚十九岁,远没有往后“平西王”的毒辣和不要脸。
但年纪虽小,一颗野心已经开始初步浮现。
被祖大寿这般一说,吴三桂只道是自己太过于异想天开了。
“舅父说的有理,是长伯考虑不周,望舅父莫要怪罪”
“你能这般想便好,今日出了这个门,舅父就当从未听说过这事,长伯往后也莫再提了……”
最终吴三桂点了点头,然后询问起祖大寿日后该怎么办,难道要直接出兵南下?
祖大寿一笑,随即回道:“以不变应万变,那刘平不下令,我们便在辽东呆着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