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河套发展,张宁的震撼

第179章 河套发展,张宁的震撼

时光荏苒,转眼,冬季已过大半。

这期间,刘曜将并州数郡走了一遍,期间自然也处理了几个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官员。

好在,这些人只是少部分,多是一些县城的县令,把持不住内心的欲望,跟当地豪族勾结,欺上瞒下。

加上如今并州四处都在修缮道路,沟渠等设施。

所以其中有利可图的地方太多,也难免会生出一些蛀虫,这些刘曜心知肚明,也没有太过计较。

反倒是那些世家,原本刘曜还想趁着这次微服出巡时,抓几个世家的把柄,光明正大的惩治一番这些世家。

只是,这些世家出乎意料的安静。

之所以如此,其一是因为刘曜暂时还没触碰到他们的利益。

其二,并州大权基本掌控在刘曜手中,尤其是军权,那些世家根本无法染指。

毕竟,刘曜麾下那些大将,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便是世间难得的统帅之才,这些人根本顶替刘曜麾下众将。

加上刘曜向来赏罚分明,纵然是麾下那些将军,也是靠着战功升上去的。

便是陈庆之虽然组建了白袍军,可也不算独领一军,仍旧属于亲卫军的管辖范围内。

其三,荀彧和陈群尽皆是大汉顶级世家中走出的人,加上房玄龄等人俱是大才,镇压这些被黄巾洗劫一遍的世家不过轻而易举之事。

总之,这次出巡,并州大方向上,没有丝毫问题,虽然有些小瑕疵,可这不仅是并州,在其他地方更加严重。

待之后天网彻底发展起来,只要将天网撒出去,底下有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耳目,届时并州风气自然大变。

从雁门走出后,便是抵达河套这块黑土地。

此刻,河套之地不再如以往一般荒芜。

纵然是如今的寒冬时节,四处的农田百姓还在辛勤的耕地,按照刘曜的政策,在寒冬之际,将土地翻好,冻死其中的虫卵。

看着这一幕,刘曜眼中浮现一抹欣慰之色。

只要他治下按照这种方法防范蝗灾,来年蝗灾爆发的损失可以减少到最低,在其他州郡内损失惨重时,并州依旧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会影响到来年的收成,如此便也够了。

“老师,这便是你一直所坚持的吧?”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确不错。

跟随刘曜游历并州各郡县,周瑜也懂得了许多,如今也已成熟不少。

看着四周百姓,顶着寒风,在田间耕种,脸上不仅没有不耐之色,反而一个个露出笑容。

“公瑾,你需要知晓,百姓乃是一切的基石,我等为官,为将,为王侯,身上所穿,平时吃食等等一切都是百姓赋予的!”

“我等掌握无上权利,也都是靠百姓才有的,若是没有百姓,你是何人的官,何人的将,何人的王侯?届时你莫说掌控无上权力了,便是吃饱穿暖都是问题!”

“所以,我们在获得无上权利,每日山珍海味之时,莫要忘记这一切是谁给我等的,不忘初心,才是我等最应该做的东西!”

“日后你为官治理一方,或者为将,镇守一方之时,切记一句话,那便是以民为重,只要获得百姓的拥戴,无论是为官还是为将,都能获得莫大的助力!”

刘曜看着田间辛勤耕种的百姓们,语重心长道。

“学生谨记老师之言!”

周瑜闻言,对着刘曜躬身一礼。

自他拜师刘曜后,刘曜虽然教导他的时间甚少,而且经史子集,刘曜从不教导他。

可每每跟刘曜接触,周瑜却感觉获益匪浅。

刘曜所行,所言,看似粗鄙简单,可每每蕴含大道理在其中。

世人常说爱民如子,可谁又能做到刘曜这般,身体力行?

百姓乃是一切的基石,这个道理十分浅薄,可谁又能真正做到?

每每天灾之时,往往便是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

而刘曜呢?

他却冒着名声受损的风险,毅然决然的下发密信,告知天下,来年蝗灾爆发之事。

一旦此预言来年没有生效,届时刘曜之前积攒的名声和战无不胜的常胜之名将受到重大打击。

他可不认为刘曜看不出这点。

可饶是如此,刘曜依旧公告天下,为的便是让百姓们能够少受些损失。

在并州,为了此事,更是放下家中的几个美娇娘,顶着寒风,游历在并州各郡县中,亲自视察并州各地的情况,如此之人,周瑜岂能不佩服?

现在他总算知晓,刘曜为何在短时间内可以成为如今大汉第一王了。

因为刘曜始终将以民为重放在心中。

也是因为如此,百姓们才如此拥戴刘曜。

不仅是周瑜,便是游走在并州各地的张宁也是深有体会。

如今,距离她跟刘曜分别已经有两月之久的张宁,更是深有体会。

以往,伴随着冬季,纵然朝廷控制的再好,也有百姓冻死。

可今年,并州别说冻死一人了,百姓们人人家中有余粮。

她曾想以钱粮来诱惑百姓,让那些百姓加入太平教中。

可每次,百姓听说她宣传太平教义,都是满脸愤怒的将她赶走,对于她给的钱粮,弃之如敝履,除却几个无所事事的街溜子,被她丰厚的待遇吸引外,别说五千黄巾信徒了,便是五十都没有。

初始时,张宁还不解,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张宁逐渐明白了。

此前,在雁门郡时,刘曜发明火炕,带领百姓采集石炭取暖,使得百姓不再受寒冬之苦,解决了每年到了冬季,百姓们在睡梦中冻死的局面。

其次,各地府衙,按照刘曜的政令,四处巡视,一旦发现百姓房屋被大雪压塌,当地府衙便会率领衙役帮助百姓建造房屋。

加上并州虽然招募百姓劳役,可都会给百姓大量的钱粮,而并州又实行的轻徭薄赋之策,朝廷给的压力,没有一丝一毫落在百姓身上。

如此,一年下来,只要不是懒惰懈怠之辈,家中都有余粮。

这样的好日子,百姓们头上有坑才跟着声名狼藉的太平教行那造反之事。

莫说造刘曜的反了,便是跟随张宁离去的都没几人。

如此情况,使得张宁一阵恍惚。

“张宁,别白费力气了,哥哥自微末之中崛起,深知百姓需要的是什么,而他也一直这么做的,他虽没有想过建立一个大同世界,可他却会为了百姓,豁出性命!”

“长社一战,俘虏十万黄巾,朱将军杀俘,皇甫将军默许,可只是一介县尉之身的哥哥却是冒死阻拦,救下那些被裹挟的百姓性命!”

“其后数次大战,哥哥从不枉杀任何一个黄巾,因为哥哥知晓,他们只是无奈被你等黄巾裹挟的,实际上,他们还是我汉家百姓!”

“幽州长城一战,面对鲜卑以汉家百姓为前锋,意图攻下长城,马踏幽州,哥哥身为元帅,完全可以下令大军射杀那些俘虏,可哥哥并未如此,而是冒着长城被攻破的风险,下令大军救援百姓!”

“此前,雁门一战也是如此,虽哥哥不在雁门,可镇守雁门的岳将军,为了救援百姓,更是以少敌多,陷入匈奴大军重围之中,险死还生,这是为何?因为百姓在哥哥和我等心中,比我等的生命还要重要!”

“哥哥常说,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没有百姓,你纵然手握无上权力也无用,我等所吃,所穿,所行皆为百姓赋予,你手握的权利,自当也该用此权力回报百姓,只有如此,才能收获百姓民心!”

接替典韦,看住张宁的樊梨花,见张宁吃瘪,语重心长的劝说道。

“以民为本,以民为重!”

张宁眼中浮现一抹恍惚之色。

这句话,曾经她的父亲也跟她说过,可惜最后黄巾是如何做的?

在对比此刻的并州,在刘曜的治理下,虽不如大汉那些大富庶之州,可此地却有盛世之象。

不知不觉,张宁心中的仇恨逐渐消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9章 河套发展,张宁的震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