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不一样的亲戚
最后,母亲还是借了五万块钱给她哥哥,舅妈的眼神之中充满了光亮!
拿到钱后,两人也没有留下来,急匆匆的走了!
“唉,这钱拿不回来了!”韩磊一声长叹,韩磊也就是在韩立面前说的,背着他老婆说的!
“没事,妈妈高兴就好!”韩立笑笑!
“对了爸,韩泷与王燕怎么样?”韩立给他们买了房子,不过不是很大,大概一百一十平方,也不是电梯房,是多层三楼!
住电梯房,一年的物业费都要比多层高上好几百了,王燕是带着家里人的,压力大,住多层,支出少一些!
“王燕人还是不错的,就是拖家带口的!”韩磊有点担忧!
韩泷不知道怎么被迷了心,就一心喜欢王燕!
韩磊内心不满的不是拖家带口的,韩磊是感觉韩立第一次婚姻是入赘,韩泷现在的行为,似乎和入赘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所有的费用还是韩家拿的!所以韩磊不舒服!
“韩泷也长大了,他自己有判断力的!”韩立安慰道!
“你那三姨前两天也来过一次,拿走了一万块钱!可能是见你三姨拿到钱了,你舅舅才来的!也许这只是开头!老家的亲戚还是有很多的!”韩磊很担忧,儿子的钱赚的也不容易的!
“他们怎么找到这里的?”全家搬到西市后,并没有与老家有什么联系,除了钱华一家!
“你弟弟带着王燕回去老家,开着你的车,炫耀的可能!”韩磊说道!
原来是韩泷说的!钱华是不会说的!钱华是聪明人!
其实这个事情韩立错怪了韩泷,这个事情是王燕家里人说的,因为要嫁到西市来,王燕一家人开始炫耀,结果搞得人尽皆知,都知道韩家发达了!
果然,最近几天老家来了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并没有什么交情的老家人,都来上门借钱!
有认识的,感觉还不错的,母亲就会借一些!有些就没去交集的,母亲就拒绝!
结果就是借到钱的欢天喜地的,没借到钱的,开口骂人了!
搞得韩家乌烟瘴气的!
村里与乡里也来了!说修路、修学校的事情!想让韩家赞助一下!
因为是老家的父母官,所以韩磊不好拒绝,还是把韩立叫来了!
来的是七个人,四个村里的,都是姓韩,三个乡里的,乡长书记都来了,还有个管基建的!满满当当的一屋子人!
“韩立,村里的学校年久失修了!孩子们冬天都很冷,而且不安全的!村里没有钱!所以请你们捐款,也不要多五十万就足够了!”村长也姓韩,比韩磊还长了一辈,算是韩立的爷爷辈,所以说话一点也不客气!面对晚辈嘛,心里有优势!
“是啊,我们也不要多,村里最近几年很困难,村大队部的房子都老旧了,我们也没有想着维修,都是紧着学校来的!孩子才是未来嘛!老韩,修学校是大事,五十万只是最基本的费用,如果能多给一些,我们也是欢迎的!放心,学校维修后,我们会立一块功德碑,把你们的善举,写在上面!让你们家扬名!也算是各取所需!”书记也姓韩,和韩磊同辈,算是韩立的叔叔辈!
书记的说话就比村长水平高多了!让人听着内心舒服一些!
“是啊,乡里最近几年发展很迅速,但是也缺少资金啊!乡里呢,打算修一条路,方便群众出行!我们的意思呢!这钱也不能全让你们出,我们乡里也拿出一些,不过呢,乡里穷啊!只能拿出十几万,这条路呢,我们算了一下,大概需要三百万!等路修好后,我们后以韩磊老哥的名字命名!就叫韩磊路!哈哈!这样啊!你们韩家在乡里就算是大户人家了!”乡长满心期待!
他可是听说了,韩家那些亲戚,从韩磊这里拿走几十万了!看来韩磊家是真的发达了!几百万,应该没问题的!
韩家老二娶媳妇,可是下了重礼的,王家到处炫耀韩家有钱!
意思很明确,人傻钱多,速来!
“是啊,最近县里要评选优秀青年,我看韩立就是优秀青年嘛!我们报上去,肯定可以的!几年前刘家给乡里修路,现在整个乡里谁不记着刘家的好啊?对不对?”书记说道,还说了一个例子!
刘家,乡里大户,家里有矿,是的有矿!有钱人,钱来的快!
暴发户!
给乡里修了一条三公里的水泥路,以刘家命名的!
这件事情,的确是好事情,不过那也是因为刘家要用这条路往外面拉矿石的,没两年,就被刘家的重车压坏了!现在那条路坑坑洼洼的最不好走!
人家可不是做善事,人家是为自己修路的,最后说着是捐赠!
名利双收!
修学校,可以!
可是村里就没有学校,也不对,有学校,不过学校已经废弃了,并入了乡里的学校,现在只剩几间教室了!
韩立的村子是挨着乡街道的,街道有一部分还是村里的土地,所以学校并入了乡里!
还维修?维修干嘛?
至于铺路,这个倒是可以!
不过他们明显是打着吃大户来的!
“村里还有学校?”韩立说道!
“乡里的也算村里的!我们村里都在乡里上学的!是乡里学校要维修的!”村里书记看了一眼村长,说道。
“乡里要修哪条路?”韩立又扭头询问乡里乡长!
“芝山大道!那条路已经破损严重了!我们想着重新铺设一下,方便群众出行!”乡长说道。
“芝山大道?那条路是刘家修的吧?而且那条路周边并没有村子,一直都是刘家使用的,像是刘家私人的路吧?怎么乡里想着修这条路?那还不如修一下通往县城的路!”韩立笑了,乡里打着什么主意?那条路最后还是刘家使用,刘家不出钱?付出一个命名权,然后就得到几百万?
“也不算,大李村也要走的!这几年矿产资源几乎枯竭,很少有重车走的!”乡长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