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嘉英的小玩伴
五月的时候,嘉琪带着已经能满地跑的嘉英到处瞎逛。在嘉英学走路的那一段时间,舅舅外公正忙着打铁,外婆则是成天的往自留地里看护庄稼。嘉英的妈妈严琪在城里给她买了很多毛茸茸的玩具,在乡下能有这些玩具是很了不起的。
嘉琪忙着跟着邻村的大孩子们玩耍,又是玩过家家,又是躲猫猫的,或者去田里打滚。每次不到吃饭的时间嘉琪是不会回家的,外婆的香喷喷的饭刚做好,就会看见嘉琪一蹦一跳的回到家。
当初嘉琪学走路的时候,外婆就给了她一个能用手推着走的小车,不重,但是小孩子能靠它站立,嘉琪就是用这个学会走路的。于是在嘉英学习走路的时候,徐芳如法炮制,不久嘉英就学会了走路。
志龙的孩子比嘉琪要大些,不一样的是志龙的孩子都是男孩。大儿子名叫严清,大嘉琪两岁,二儿子严明,大嘉英两岁。现在嘉英也在外婆家,四个孩子接受着外公严厉的家教。吃饭时不准讲话,饭前饭后必须讲究卫生,不准在地上打滚等等,孩子们相对而言比较怕外公。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先前诗人还是关心百姓的,他们一语道破这样的先机。家里家外十分的忙碌,闺女门前后出嫁了,只有小女儿严菊还呆在家里。那一年她也就十几岁,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年岁。
孩子们没有人照看了,大人们要去地里忙活,只有严菊能帮上忙了。看着活泼的侄女侄子们,她青春的心灵不觉被一股更加活力的生命唤醒。每天早上起来做饭、洗衣、喂猪、挑菜,一样一样的忙活着。
大约六月的光景,农家的田地里就已经金黄色一片了。麦穗摇头摆尾的等着农家人去收割,学校里也放了农假,让孩子们去田地里捡那些庄稼汉不小心没有带回的零碎的穗头。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里就会布置孩子们完成一定的劳动量。有的家长受不得孩子受苦,就把自家的麦穗割一些让孩子带回去。
天十分的热。很多的庄稼汉天蒙蒙亮就到地里劳作,每到中午的时候就能看到稍微懂事的小孩拿着开水或者解渴的茶水送给家长,再大一点的女孩们就会做好午饭跑到田里叫唤亲人回家吃饭。儿童们则是一群群的在田间来回跑动,他们没有抢收的意识,暂时也不能够了解大人们的苦楚,在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欢乐和一时半会的烦恼。
这天,嘉琪跟着严明哥哥去不远的田里叫唤外婆外公舅舅舅妈回家吃饭。家里的严菊已经做好的饭菜等着他们了,严清五岁了,他跟着严菊学做菜的,或许正是贫家孩子早当家。
嘉英推着她唯一感兴趣的玩伴小车到处乱转,晚上大人们聚在一起打场了,嘉英站在一旁看着,一会儿把车推到河塘边上,然后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就掉回头往炼铁坊跑,一个人玩的甚是带劲。
六月的农家忙的差不到多了,水稻也基本放到地里了,田间重要的活儿也做完了。在外务工的农家人收拾起行囊,重新加入了赚钱的行列。浩浩荡荡的出外的人们,不间歇的陆陆续续的离家。
孩子们就迎来了他们快乐暑假的开始,漫长的两个月,他们可以查缺补漏,可以外出游玩,可以走亲访友。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大摇大摆的走着,一副好心情;没有拿到奖状的学生又是垂头丧气的样子,有的似乎也装出一副淡定的样子,或许他们心中的胆怯和难过没有多少人知道吧。
假期开始的几天里,天气十分的热。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玩耍,大多数人选择在家午休。邻村的李家孩子季浦跟着一群村上的男男女女一行向嘉英他们家的河塘里跑来,原来他们是要在河里游泳。
李季浦比嘉英大一岁,和嘉琪同龄。嘉英三岁的时候,严清哥哥已经在镇上的小学读书了。暑假里,他嫌弃外面的鬼天气,在家懒得动。外面的狗狂叫着,分明是打破午休安静的罪魁祸首。徐芳从梦中睁开惺忪的睡眼,瞄了一眼外面的动静。
嘉英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了,对着姥姥就大叫起来,好像遇到什么天大的事情。徐芳着实被她这架势吓住了,慌忙爬起来,“小心肝啊,怎么啦?”姥姥的举动真是小题大做了。小嘉英笑呵呵的说道:“姥姥,有人来河塘捣乱,您快去看看啊。”说完她就跟在徐芳身后出去了。
站在岸上的季浦看见主人家有人出来,连忙像哨兵一样提醒大家。河塘里的娃们还没反应过来,季浦已经撒开腿跑远了。河里的大大小小的娃们慌忙爬上岸,有的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徐芳刚赶到自家河塘,看见这几个娃们,也不吓唬,只是叫他们慢慢的上来。
娃们惊讶的看着嘉英,三岁的嘉英还真没有见过他们几次,因为平日也不怎么和姐姐出去玩,显得有些陌生。几个人中最小的娃礼貌性的向徐芳问好,并说大家觉得这个河塘是整个镇上最清澈最安全的,所有大家才来玩的,希望姥姥不要生气,也不要责罚他们。
这时嘉琪和严明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跑回来的,嘉琪一眼就看到了刚才说话的那个小伙子,“嗨,穆孜然,今天怎么到我们家来玩的啊?”她看他们身上都是水,明白了一点,“你们身上怎么都湿的呢,天也太热了吧。来啊,到家里坐坐吧。”还没有等姥姥同意,更明确的说应该是还没等姥姥责罚或者教训他们。
穆孜然心里明白嘉琪的用意,她也太聪明啦吧,这哪是四岁的小孩应该做的事情啊。确切的说应该是两个娃的智商都不是一般的高,姥姥心里也高兴的,至少他们都平安的上岸的,至少嘉琪认识他们,大家算是朋友吧。嘉英在心里记下了这个比自己大一岁的小男孩,原来他就是姐姐的玩伴穆孜然。
姥姥把他们领回家后拿出前些日子贺喜得到的糖果分给大家,自己就又去睡觉了。嘉琪领着小伙伴们玩了起来,又是躲猫猫又是猜拳跳格子。起初嘉英还不敢和他们一起玩,只是在旁边看着,看他们玩的甚是开心,忍不了一个人的高孤独,最后嘉英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不多时,夕阳西斜了,小伙伴们被各自的家长领回家了。
天黑了,嘉英心里实在开心,屁颠屁颠的跟着姐姐问这问那。她深刻的记住了穆孜然这个小孩子,一是因为他的睿智,二是因为他的胆识,三是因为他和嘉琪是好朋友,四是因为他在做游戏的时候照顾自己。
扎着小辫子的嘉英,长到三岁的时候,还没有回到县城父母身边。姐妹俩从小就跟着姥姥一起生活,已经习惯了农村的贫困。更明了的说,她们不知道县城里的父母还有同龄人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九十年代正是计划生育疯狂的时候,因为六七十年代的人口增长异常严重,中国出现了第二次的人口增长问题,计划生育在这个时候必须得到落实。像侯嘉英这样的二胎自然会得到一定的处罚,父母在县城的生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好。
九十年代的农村,苏北的易兴镇上,十二支的河水里泛滥起繁荣的气氛,似乎不是经济的,而是污染严重导致的水草水藻疯长。
十二支上架起的四座老石桥显得异常破旧,从东往西一次排列的双沟、双子、双恩、双季桥一个比一个的破。学校就坐落在双恩桥的东边,这是镇上唯一一所综合性大点的学校。河两岸零散的住着几户贫穷的李家,这之中就有一位日后出类拔萃胜过侯志林和严琪的李季浦和李季江兄弟俩。
这李家是镇上最穷的人家,除了正常的劳作外,基本没有什么收入。而季浦的父母都是晚年得子,是正宗的晚婚晚育。家里除了两间茅草屋外就没有其他固定资产了。他们家里最尊贵的东西要属那头老黄牛,李家就靠它维持生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