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灾区百姓,安居乐业
文房四宝摆放整齐,谢怼怼奋笔疾书,可写了几次都觉得不对味。
下意识的,将纸上的之乎者也涂抹,读起来竟然顺嘴多了。
经过几番改正,一篇奏疏成型。
仔细品读,谢怼怼发现自己变了,变得不认识自己了。
奏疏里面,都是歌颂蓝田书院和千户所的。
甚至是,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单独的赞美赢丽质。
虽然有阿谀奉承的嫌疑,但字字都是发自肺腑。
重新抄录一遍,谢怼怼长出了一口气,把奏疏交给了和致斋,让他运粮的时候帮忙送往京城。
…………
京城,紫宸殿。
赢世民、三阁老、六部尚书正在议事。
大家都是心里一团糟,对这场天灾没有任何办法。
要是洪涝灾害尚且能及时赈灾,可地龙翻身之后,灾区就好像与世隔绝了。
只能派兵驻守外围,组织民夫清理、修复道路桥梁。
历朝历代,面对地龙翻身都是如此。
“陛下,有消息了。”锦衣卫指挥使牟斌进入了紫宸殿。
“找到丽质了?”赢世民猛地站起身,“她现在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陛下,这是公主殿下提出以工代赈的方略,和赦免匪首齐大柱的公文。”牟斌恭恭敬敬地递上公文,“能送来奏报,说明公主殿下目前平安无事。”
正说话的时候,户部员外郎也送来公文,“陛下,蒲州终于有消息了,这是县令翟松龄通过运粮队送来的奏报。”
赢世民打开一看,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干得漂亮啊,决口已经堵住,堤坝也进行了加固,蒲州百姓正在重建家园……好,好,好……好一个以工代赈。”
奏疏,也陆续传给其他人阅览,众人爆发出一阵叫好之声。
“陛下!”锦衣卫指挥副使翁泰北也走进大殿,“锦衣卫送来八百里加急奏报,是谢大学士亲手书写的。”
赢世民打开一看,总觉得内容有些不真实,谢怼怼什么时候成了阿谀奉承之辈了?
张子房敏锐地觉察到不对劲,拿过奏疏仔细查看,瞬间僵立当场。
众人传阅之后,紫宸殿内鸦雀无声,反复琢磨奏疏里面的几个关键词。
灾区内并无大灾之象;
灾民们尚且能够温饱;
灾民们乐观积极,正在重建家园;
等等……
公主殿下圣贤,非常人所能及?
公主殿下身先士卒,军民无不争相效仿?
一篇奏疏,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歌颂赢丽质,谢怼怼是疯了吗?
问题是,谢怼怼是典型的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李北玄就是用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不会写违心的话。
可现在奏疏里面的吹捧,却肉麻地让人怀疑谢怼怼的清誉是不是装出来的。
作为两朝元老,你不是该给别人挑毛病,然后讲述一番大道理之后,让他们诚心悔过吗?
赢世民的老脸臊得通红,要是谢怼怼骂赢丽质几句,他是可以接受的。
可如此吹捧,就让赢世民一时间难以接受了。
“这个逆子!”
“竟敢威胁谢大学士歌颂她。”
“等她回来,朕定要亲手抽她二十军棍!”
赢世民狠狠一拍桌子,牙齿咬得吱嘎作响。
众人相互对望,总觉得赢世民有演的嫌疑。
但奏疏中所说的“灾区百姓安居乐业”就有点儿夸张了。
弄得好像灾区没有出现任何混乱,还特么过上了神仙好日子。
奏疏的最后面,竟然还夸赞赢丽质有尧舜禹功……
赢世民恨不得骂娘,尧你奶奶个腿,这样的奏疏拿到朝会上,还不得被人给喷死?
你可以说公主贤明,但不能堪比尧舜禹,这特么不是指桑骂槐,说东宫太子是废物吗?
自古以来,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奏疏就没出现过。
赢世民目光复杂地看着众人,“诸位爱卿怎么看?”
“谢大学士绝不会无的放矢。”张子房沉默许久后开口道,“他不会赌上一辈子的清誉,干子虚乌有的勾当。”
其余人也纷纷附和,表示同意张子房的说法。
可赢世民就是高兴不起来,赢丽质越是出色,他就越难受。
一份奏报,在朝堂上掀起千层浪。
当朝公主以身犯险,谢大学士不批评教育也就算了,还特么写了那么多肉麻的歌颂话语?
如果不是谢怼怼在朝堂根深蒂固,恐怕弹劾他的奏疏摞起来比他都要高了。
太原府,也终于送来了灾区的最新消息。
官道已经打通,桥梁也已经修缮完毕。
救援队伍和运粮队伍有序进入灾区。
消息内容,和谢怼怼说得几乎差不多,也用了安居乐家这四个字。
赢世民瞬间焦虑了,一肚子邪火就是发泄不出去。
恰好东宫传来消息,赢高明又不务正业了。
赢世民立抄起鸡毛掸子,怒气冲冲地杀向东宫。
对着赢高明的屁股就是一顿抽打,赢高明被打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赢世民发的什么疯。
走出东宫,赢世民还有些不解气,坐上马车去了魏王府。
不等赢高熙反应过来,鸡毛掸子已经落在了他的身上……
…………
蒲州灾区,由太原府接手。
蓝田千户所官兵和蓝田学子也陆续撤离。
一路上,赢丽质和李北玄都出奇的平静。
头脑一热,远赴灾区,立了大功。
随之而来的也是源源不断的麻烦。
谢怼怼一个不停地跟着他们,生怕他们半道跑路。
齐大柱不光跟在了队伍里面,还在灾区挑选了百名精壮的汉子。
灾区内出生入死,大家平添了信任,未来也将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到了蓝田县,众人分道扬镳。
赢丽质像是罪犯一样,被谢怼怼押往京城。
修整之时,谢怼怼把五十官吏召集在一处。
“此次蒲州之行,诸位可有什么感悟?”谢怼怼抿了一口茶问道。
众人相互对望,目光最终都落在了谢怼怼身上,“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谢怼怼微微眯起眼,“你们读过的书很多,穷极一生都在追寻圣人之道。但为什么你们没有找到?因为你们没有去亲身实践。”
“谢先生,下官最近在教孩子识字时,突然悟道了。”一名弘文馆教授说道,“所谓的圣人之道,就是去看、去学、去做,在实践中寻找治世经验。读书人变成泥腿子,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下官当年考中了二甲第一名,自诩学富五车。可到了灾区才发现毕生所学竟然无用武之地。”又一名学士摇头叹息道,“做起事情来,竟然不如蓝田县的童生。不怕诸位笑话,我还和一个童生交换了地址成为了笔友。”
“人呐,不能抱着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地钻研推敲,很多时候答案就写在书本上,我们只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好了。”
谢怼怼见众人上钩了,继续诱导道,“天下人多读儒学、理学,像你们弘文馆的人多如此。蓝田县的教学方法,很难服众啊。我们经历了才知道教法之好,可天下儒生是断然不会让新学崛起的。”
一句话,瞬间点燃了五十人的怒火。
纷纷表示谁说蓝田县的新学不好,就该把谁送去蓝田县挖矿。
体验过民间疾苦,方知新学浩瀚。
美好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有一有二才会有三有四,有更多的人拥护心学。
谢怼怼满意地点点头,看向蓝田书院的方向:李北玄,老夫能帮书院的,也只有这么多了,能容下多少人,全凭你个人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