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道婆遇上张狗蛋
这道婆见得张狗蛋虽外形邋遢,但内里确却是白净的,手里头捧着的那行货也有些灵气在里头,可见不是什么凡物,必定是用道家之术蕴养过的法器!
“可不是哪位真人弟子?这模样似乎是头一回来京,且看俺道婆的手段。”
心里算计了一番,这道婆扯了扯胸前的衣领,鹿出一片拜拜的匈塘来,又端了两下。
抄小道绕到前头大道去,又装作路人折回来,走着走着一个不小心就撞张狗蛋怀里去了,偏偏那拜拜的凶樘也顶了上去。
“哎呦!”
道婆夹着嗓子哎呦了一声,这叫声和丽春楼的门前镇大门的野鸡一个款式。
才哎呦一句,整个人立马软成一滩水,似有要化在张狗蛋身上的架势。
这一声哎呦直把张狗蛋的兄弟整得跳了一下,忙着道:“怪罪怪罪,小道我...我...没仔细瞧路,可撞...撞到哪儿了?”
话说一半,顺眼看去,这第一眼就是一阵柏,可把他给柏成结巴了。
三十八!这年纪绝对不高于三十八!
才说完,怀里的人就已经软软猾了下来,张狗蛋忙伸手架住,由于出手比较急,免不得蹭了那里几下。
昏昏的道婆心中一喜,原来是个滑头道士,这就好办了。
“奴家...奴家无碍,只是撞得汹筘有些疼。”
说着就抓住张狗蛋的手儿,意思很明朗了,但凡上道的汉子都懂。
哎呀呀!
张狗蛋心中骂着不是时候,这大街上的你使这个?怎么着也得寻一条无人的小道不是?再不济草堆里破庙里都成啊!
虽哎呀呀着,他也认真打量起怀中这女子来。
鬓间有些许白发,看着约摸四十来岁模样,面上虽有些斑,倒也是白底儿的,身材就不必说了,这大夏天的谁都穿不多,他搂着如何感受不出来?
还算得上风韵犹存!
只是这道袍是怎么个事儿?一撞跳出一个鼐紫来?
非礼勿视,非礼勿视!
“咳咳!这位...道友,小道实在是对不住了,虽是小道之过,可俗语说男女授受不亲,这...还需得你自己来!”
有些不舍。
道婆也知道这大街上不合适,眼看着周围似有人要凑过来看热闹,她便佯装好了些,整了下衣领儿,慢慢站了起来,说道:“不怪道友...也怪奴家不仔细,敢问道友可是初次来京?”
穿着道袍自称奴家,莫不是传闻里神京那百花楼的百花到家业务?听说有穿伙计袍的、脚镣囚服的,没想如今连道袍都赶上了?
会玩,不愧是神京帝都,花样就是多!
只是这个年纪倒是有些老了,难怪要出来跑业务,毕竟门都上了,车马费也给了,雇主哪里舍得退掉?来都来了,老些就老些罢!
张狗蛋心大,很快就接纳这些新鲜事物,也没想着去拆穿她的道袍,只回道:“不错,小道这是头一回进京来,敢问道...道友,可晓得宁荣街荣国府如何走?”
道婆听了一愣,心中亦是一紧,别是来挖墙脚儿的,遂忙问:“你寻荣国府做什么?”
张狗蛋也不瞒着,说:“受荣国府贾宝玉公子之邀,去他们府上瞧瞧风水,道...姐姐若是能指条明路来,小道感激不尽!”
道婆听是寻宝玉的,这提着的心儿也放了下来,原来她同荣国府的赵姨娘关系不错,如今赵姨娘扶了正,坐上了荣国府正儿八经的二太太,她在荣国府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面前这个只是宝玉私底下请的小道士于她而言并无威胁。
外话补上一句,因贾珺和王夫人总是相互扯着,导致王夫人并无多少心思去“管教”贾环,遂赵姨娘同王夫人彼此间的不快少了大半,便也未成寻这一个道婆出过手。
不错,此人正是那宝玉的寄名干娘,马道婆,不是什么百花到家的野花败柳。
且说听寻宝玉,马道婆眼珠子一转,心道给你指明路没有,奶奶这里有一条水路不知你走不走?
计谋已有,便是说道:“从这里去荣国府还得拐上好几个弯,不若奴家带道友过去,道友意下如何?”
张狗蛋一喜,忙道:“无量天尊,那便劳烦...姑娘了!”
于是乎,二人一前一后,七拐八拐的尽往小道里钻,偏偏那道婆跟马尿喝多了一般,一会子这个跌一跤,一会子那个撞一下,惹来张狗蛋的频频搀扶,手不说是上下其来,也算大差不差。
直把马道婆惹得浑身燥热难耐。
倒是张狗蛋还把持得住,他那师傅教得好,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这都特娘的餮上来了,没道理拒绝不是?来都来了,老是老了些,可它又r.又??啊!且身上别说,还有一股寺庙的香火味,这不是无量天尊赐福缘是什么?
行不多时,二人来到某处偏僻的屋宅前,马道婆再是南妊分毫,拿出钥匙门一开,拉着张狗蛋就往屋里专去!
“荣国府就在里头,且随俺们来!”
“不是!那宝玉呢?”
“宝玉在一条路子里,俺们给你指一条路,你只管进去寻就是了!这屋里边有个水帘洞,只你腿够长一准走到了底,亏不了你的!宝玉就在那里等着你呢!”
张狗蛋听了一急,忙道:“不是这个宝玉!我要寻的是荣国府贾宝玉!”
“你那是宝芋,俺们夹的就是宝芋,如何不是贾宝玉?俺们给你打了水来,快且先去拾掇拾掇!!”
“错了错了!小道我寻宝玉是抓妖去的!他们府上有一头黑山妖!”
“错不得错不得!俺们披上道袍是抓妖,可这托了道袍就是妖!!你要抓的黑山妖不就是俺们吗?俺们有黑山,还有腰!快且去拾掇拾掇,任凭你怎待去抓!”
“不对不...小道悟了,无量天.......,阿弥陀佛,贫僧法海,妖怪且等着!!!”
说着把法宝随意一撂,自去拾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