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不想接
第186章不想接
这几年有点不寻常,亲戚家似乎都不走运。
姜妈那边的亲戚不用说,大姨家的表哥表姐不结婚,大姨都快神经病了,舅舅家的张玉龙娶了个媳妇也搞成一团糟,张玉龙跟舅舅和舅妈拗上了劲。
就要自己开店。
舅舅舅妈不给开店,离家出走了。
老婆也不要了,也不知道去了哪。
小姨家相对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去,表姐邓小芸同样不打算结婚,甚至跑去美利坚给姜宁养牛,小姨和小姨父同样愁,总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如果这还能说是家庭的问题。
那几个姑姑家就有点霉运罩顶了。
先是大表哥丢掉了工作。
然后二表哥也跌落尘埃,二姑和姑父今年都不见人。
看过来看过去,好像就自家过的最好。
姜宁也不得不思考这些现象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由此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观念革新。
还和冯雨讨论一番。
至于过程,就不能说了。
暑假到了,学校放学了。
最近天气热的实在难以忍受,姜爸姜妈正在商量要不要去澳洲避个暑呢,大半年不走亲的二姑和二姑父忽然上门了,张玉兰眼皮直跳,感觉没好事。
苏红艳也来了,早就没了以前的自信光彩。
谨小慎微,感觉很卑微。
坐下聊了几句,才说了来意。
原来是墙倒众人堆,破鼓万人捶。
二表哥落马后,二表嫂苏红艳上半年在学校就不太好过,好事再也没她的分,脏活累活到是不少,还要忍受各种冷眼和阴阳那就不用说了,要是这些也还可以忍受。
但这学期结束,一个消息让苏红艳傻了眼。
学校没她的位子了,要把她调去县幼儿园。
这无异于一道晴天霹雳。
幼儿园是什么地方?三四岁的娃娃都是祖宗,哪里是那么好伺候的,能进小初高,谁愿意去幼儿园啊,更不要说薪资待遇上的差距,四处求告了一番,实在没办法。
二姑不得不来找小兄弟。
姜爸当然没这能耐,这是指着姜宁呢!姜有信倒也不推脱,毕竟是亲姐,落难时能帮还是要帮一把。
于是给姜宁打电话。
结果……
打了几遍不接,又让姜妈打。
还是不接。
姜有信尴尬了,让姜妈给儿媳打。
姜妈打给冯雨,问姜宁怎么不接电话。
冯雨也不知道,姜宁今晚不在家。
不知道去了哪。
姜有信没办法,只能说“我过一阵再打下。”
二姑一家能说什么,只能继续等。
那边冯雨给姜宁打电话,到是打通了。
“老婆。”
“你在哪?”
“夜市喝酒呢!”
“爸妈给你打电话怎么不接?”
姜宁理由充分:“我感觉他俩今天给我打电话没好事,不想接。”
冯雨:“……”
姜宁问:“咋了,打到你那了?”
冯雨嗯了一声:“妈给我打电话了,你给妈回个电话。”
姜宁问:“啥事情?”
冯雨说:“不知道,我没有问。”
姜宁嗯嗯两声:“知道了,我一会打。”
冯雨没有多说,就挂了电话。
姜宁到没说谎,确实在夜市喝酒。
几个堂哥忙了半天,最近又去了一趟邻省,买了一批牛犊子,昨天才回北安,今天哥几个在夜市小聚,喝着小酒聊了聊事业生意,都觉得今年生意比去年好做。
明显感觉到北安人的消费能力在上升。
夏天县城的人也比去年多了不少。
分析来分析去,总结出几点。
一是仙农股份大笔投资创造就业拉动经济,打工人挣到了钱。
二是今年建的厂子太多,挣钱不用出去了,家门口就业。
有了稳定收入,自然就有了消费能力。
三是陆老板的各项重大举措,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老百姓手里有了钱,自然会消费。
总之一切向好,几个堂哥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酒喝到十半点,期间爸妈几次打电话。
姜宁手机调成静音,都没接。
姜华也在,姜爸打到姜华手机上。
姜宁给他哥使眼色,让他哥不要说他也在。
还让他哥问了问找他什么事。
姜华问了,挂掉电话道:“说二姑家的事,具体什么事没说。”
姜宁一听,连问都不想问了。
二姑家能有什么好事情。
反正好事肯定不会找他。
十点半散场后,回农场的路上才给他爸回电话。
“爸。”
“你在哪,为什么不接电话?”
姜宁实话实说:“我感觉你今天打电话没好事,不想接。”
姜爸:“……”
姜宁问道:“是不是给我猜中了?”
姜有信其实是想训他两句的,但考虑到事情还得儿子办,只得硬生生忍住,道:“苏红艳要被调去幼儿园,你二姑和姑父来了趟农场,你给问问能不能留在小学。”
姜宁懒洋洋道:“我的直觉没错,果然没好事。”
姜有信生气了:“你说什么屁话?”
姜宁立刻态度转变:“我明天打。”
姜有信再没说什么,把电话挂了。
回到别墅,冯雨和冯雪早就睡了。
女儿每天晚上九点睡觉,生物钟很准。
姜宁没有上去打扰,进门都是轻手轻脚的。
也没有上三楼,就在一楼的次卧睡了一宿。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先去食堂吃早饭。
在食堂碰到了姜爸。
姜有信问:“你给问了没有?”
姜宁那个无语:“这才几点,人家都还睡觉呢!”
姜有信就提醒:“你别忘了,赶紧给问问。”
姜宁嗯嗯两声,一点不上心。
吃过早饭,打包两份带回去。
楼上已经有了动静,女儿醒的早,每天七点就醒了。
上楼一看,小家伙坐在床上,周围摆满了玩具。
手里拿着个贪吃蛇,安安静静的玩着玩具。
冯雨和冯雪在洗漱。
姜宁走到床前,伸出手:“宝贝过来,爸爸抱。”小家伙看到爸爸很高兴,立刻扔掉玩具伸着小手要抱抱。
姜宁俯身将她抱了出来,喊了声冯雨:“我先下楼。”
冯雨应了一声。
姜宁就抱着女儿下了楼,先去外面转了圈。
小家伙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一出门就到处看。
有时盯着一棵树都能看上好半天。
转了一圈,感觉有点不对劲。
摸了一下,果然尿湿了。
姜宁抱着女儿回屋,给换了个纸尿裤。
冯雨和冯雪也洗漱完下来了,坐餐桌旁吃早饭。
姜宁把女儿放到餐车上,给小家伙冲米粉。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小家伙已经开始吃辅食,主要是米粉,偶尔也喂点水果。
冯雨一边吃饭,一边问:“昨晚爸给打你电话有什么事?”
姜宁道:“还不是二姑家的破事,郭友平倒了,苏红艳在学校好像被排挤了,听说要被调到幼儿园去,昨晚二姑和姑父来了农场,我的直觉是对的,果然没好事。”
冯雨那个惊讶:“还有这种事情?”
姜宁嗯了一声:“墙倒众人推嘛,不是很正常。”
冯雨唏嘘了下:“这年头的人可真现实。”
姜宁道:“习惯了就好,这都不算什么,你还没见过更毁三观的。”
冯雨知道他经历过什么,就没有再说。
只是道:“你赶紧问问,不然二姑和二姑父又要过来了。”
姜宁嗯了一声,给梁国平打电话。
让梁国平去找教委。
这点小事,还用不着他亲自卖脸。
不想让老杨卖人情,只能让梁国平去办了。
梁国平资历比老杨还深,这都是小事。
没一会就打来电话,给局座打了电话,办好了。
姜宁就给姜爸回个电话。
姜有信又给二姐打电话。
……
2023年好像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
没过几天,姜泽又打来电话,让他帮忙给联系下省城的医院。
大伯要去省城看病。
姜宁就很纳闷,问:“大伯咋了?”
姜泽说:“肚子肠胃疼。”
“县里市里看了没?”
“看了,查不出病。”
“查不出病?”
“嗯,这毛病去年就有了,一直查不出毛病,但之前不严重,就没去省城看,最近一个多月越来越严重了,经常半夜肚子胀的睡不着觉,得去省城给看一下。”
姜宁问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给罗冰打了个电话,请罗冰帮忙给联系医院。
姜爸听到消息,专程回了趟小区,去看了下他大哥。
翌日,姜泽开车带着大伯去省城看病。
结果十点多的时候。
姜泽又打来了电话:“车坏路上了,你给安排个车救援一下。”
姜宁那个意外:“怎么会坏半路上?”
姜泽的郁闷电话里都能感觉的到:“忽然就断电了,不知道怎么回事。”
姜宁问:“你们几个人?”
姜泽道:“三个,我已经叫了拖车,你赶紧给安排个车过来。”
“到哪了?”
“清源过来一点点。”
姜宁嗯了一声,挂了电话给孔芳菲打电话。
回头又把司机电话发给姜泽,让他跟司机联系。
过了三天,大伯看病回来了。
姜泽却没回来,在省城等着修车。
去看了下大伯,精神不太好,姜宁回来的那年,还白白胖胖的,这两年瘦的厉害,不说皮包骨头,也有点形销骨立,头发更是白了一大半。
二伯先问:“查出来了没有,到底什么病?”
大伯母说:“查不出来,医生说没病,功能性障碍。”
姜伟不懂:“什么是功能性障碍?”
大伯母说:“就是太舒服了,不运动,肠胃功能退化了,消化不行。”
姜有信道:“不是天天打乒乓球锻炼呢吗,这也没效果?”
大伯精神不振,不想说。
大伯母说:“反正医生这么说的。”
姜宁适时提议:“我觉的医生说的有道理,大伯就是太舒服了,像我爸,劳动了一辈子哪有这种毛病,这个好像叫做富贵病,穷人都没这毛病。”
大伙笑了起来。
这话也就姜宁敢说,其他人可不敢说。
包括姜爸和二伯两个兄弟也不敢。
二伯问道:“那怎么办,医生说了没?”
大伯母说:“吃清淡的,容易消化的,还得加大动运量,得锻炼。”
姜伟总算发了个言:“打乒乓球不行,那大伯得种地了。”
姜有信难得的赞同侄子:“种地可以,搞两亩地自己种,比打乒乓球效果好。”
姜宁又出主意:“种什么地,那都是扯蛋的事,先不说地从哪来,种地得要家具,总不能再买一大堆家当,我到是有个办法,让大伯去农场锻炼,天天跟着工人们干活,干上一年绝对身康体健,吃的多睡的还好,为了防止大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好给农场一个月交上一千块钱的伙食费,一次交一年,这样大伯就不会偷懒了。”
大伙笑的不行,都点头称赞。
这个主意确实不错。
要说锻炼身体,打乒乓球哪有参加劳动效果好。
而且现在的劳动不像过去了,全是机械化,很少有重体力劳动,不说一年了,在农场跟着工人干上半年活,绝对一顿吃三碗,哪还会消化不了肚子胀。
坐了一阵,大伙就散了。
回到农场。
舅舅张跃东又来找姜宁:“你能不能想办法联系上张玉龙?”
姜宁问:“啥情况,还没给家里打电话?”
张跃东说:“没打,就给你舅妈发了个微信说到深城了。”
姜宁问:“他在深城干嘛?”
张跃东道:“不知道,没给你舅妈说。”
姜宁就道:“我问问吧!”
给锁里打了个电话,这都是小事。
直接把张玉龙新办的手机号给发了过来。
姜宁照着电话打了过去,一直响没人接。
再打,还是没人接。
连打了三遍都不接。
姜宁对舅舅说:“不接电话。”
张跃东拨拔了一遍,也不接。
气的肝疼,却没有办法。
张跃东咻咻喘着气:“怎么生了这么个玩意儿,就比你小一岁,都25的人了,跟个三岁娃娃一样,尽干没脑子的事,混犊子玩意。”
姜宁说了句公道话:“舅舅,人和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我吃了多少苦,张玉龙一点苦都没吃过,你不能对他期待太高,要说张玉龙老实忠厚,这其实是非常好的品质,只是现在这个社会对老实人不太友好,你也不能全怪他。”
张跃东道:“话是没错,但人总得适应环境,不然怎么在社会上混。”
这个答案无解。
姜宁也不知道,只好安慰了几句,将舅舅送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