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徐家家主,当朝右相
徐诚一路匆匆的跑回了家中。
回到房间里先坐下调息,和陆长对视一眼,以神魂相撞过了手,徐诚受点轻伤,可伤在神魂,轻伤也不能小视。
“不愧是同境第一人,当真有人能做到完美无缺,体魄、神魂,武技功法,都是一等一的强大。”
哪怕身为敌人,徐诚也不得不服,他和陆长确实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米粒皇朝疆域广阔,所谓天骄,如过江之鲫,哪怕是万里挑一的层次,皇朝之内至少也有百万之数。
天才数量太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生不过来。
二百多年,只有一个天骄压得同辈人喘不过气来,盖压一世,那个人叫许米米。
最开始三榜同天,人们调查出来的陆长是二十岁,那一天真的是中州天骄的黑暗之日,中州各大世家都猜测会不会是第二个许米米。
好在很快就有人查到了线索,认为陆长是二百多年前那位陆重生,自封二百多年前,在这个时代苏醒。
所以其实有人认为,陆长是有意的避开了许米米所在的时代,在二百多年前,任何天骄在许米米的面前都黯然无光,一人享尽天下气运,陆长也不会例外。
当这个论点被人提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了认同,现如今在中州的上流群体之中已经普遍认同。
徐诚也是因此,才会想到去先试探一下陆长的深浅。
结果很明显,天骄榜没有出错,同境第一人不掺半点水分。
徐诚叹了声气,赔了夫人又折兵,此次亏了。
正想着,门外传来了父亲徐盛东的声音。
徐诚连忙起身开门,微低着头保持恭敬,“父亲。”
“嗯。”徐盛东走进门来,他身形高大,虎背熊腰,在一丈高下,典型的武将模样,声音洪亮,“受伤了?”
徐诚回道:“是,那陆长深不可测。”
徐盛东的神魂在徐诚的身上扫了一遍,点点头道:“走吧,你爷爷要见你,身上的伤就先这样吧,让你爷爷看一眼。”
“是!”
父子两人没有其他的话要说,一路无言。
走过春光如波的院子,有题字‘风光好’,两侧牡丹花开的正艳;
有夏日艳阳天的院子‘夏时晴’,微风拂柳夏蝉鸣,一汪清池做砚台。
秋日暖阳的院子开满茶花,题字院名‘折雨声’。
最后则是冬日的院子,栽种的雪松被厚雪压弯了身,几株寒梅不寂寞,院名是‘清贫乐’。
过了这四间院子,再过两座矮山,才到了徐家当代家主的居所——仙中居。
当朝右相,权倾朝野的徐渊海,便坐在大堂正中。
虽是实力高深的武者,徐渊海却是一副佝偻老头的模样,他修的内敛之法,在不与人动手时,尽显老态,脸上的皱纹堆彻,花白的头发和胡子,双眼眯成一条缝。
看上去很慈祥。
徐盛东站定,拱手行礼,“父亲,我把诚儿带来了。”
“坐吧。”徐渊海摆摆手,如枯槁之人,浑身没有半点生气,偏偏嗓音清澈,和二八少年无别。
父子两人坐定。
徐渊海说道:“神魂相碰,浅有裂纹,看来你是吃了个暗亏啊。”
说完,徐渊海笑了笑,“三榜同天,无论他是不是自封到现在,都不能以常理度之,我们的眼光可能出错,天骄榜不会出错。”
徐诚连忙起身道:“孙儿知错了。”
“哦,错在何处?”徐渊海反问。
徐诚老老实实答道:“错在没有完全的准备便去挑衅,错在思虑不严、不慎。”
徐渊海点点头,面带笑容,老人斑挤在了一起,像一颗坏了的果子。
“知错能改就好,我们徐家不缺试错的机会。”
听到这句话,徐诚才算是松了口气,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徐渊海积威甚重不止是在朝堂,在家中也一样,徐家里没有人不怕的。
徐盛东则是起身问道:“父亲,之后要从何处着手?”
徐渊海不答,只是甩出一叠文录,道:“先看看这个吧,史官刚修的史,为陆长立传做的先手准备,刚刚送来,还热乎着。”
徐盛东接过,翻看了几眼便皱起了眉头,递给了自己的儿子,而后狐疑道:“陛下是真打算冒天下之大不韪?”
文录到了徐诚的手里,他还疑惑父亲为何会这么一问,可看了两眼文录,顿时明了。
简单点说,为陆长修史,记载了他在赤花镇力敌三百重骑,救下皇帝和几位开国功臣的性命。
这点在原先的史书上便有,只是没有登记名字,但诸多开国大将都知晓此事,算是合理。
可之后陆长上书《治国十三疏》,《农时要术》,《武装改变战争格局》等等,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而且还写明是陆长口述,陛下亲笔成书,偏袒的意思过于明显了!简直是明晃晃的将功劳安插到陆长的身上。
此时,徐渊海也开口了,“诚儿,你是不是也觉得滑稽荒诞?认为是陛下为他虚构的功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诚稍一犹豫,想到刚刚父亲的话,便也起身道:“孙儿也是这么认为的。”
徐渊海点了点头,说道“先不提是不是他做的,无论是《治国十三疏》还是《农时要术》这些,确实都是陛下拿出来的。”
“换句话说,陛下愿意牺牲自己的功绩,去填补他在功劳上的空缺,我等身为臣子,还有什么理由可以拦得住陛下呢?”
人各有志,有好大喜功者,也有淡泊名利之人,可没有哪位帝王能做到让自己的功绩转给别人,更何况这位帝王,还是十四境的强者。
父子两人也沉默了,一时想不到如何回答。
徐渊海见着两人沉默的模样,便笑道:“那我再告诉你们,这些东西,确实是那个陆长写的呢?”
“这怎么可能!”徐盛东脱口而出。
徐渊海说道:“我请示过当年之人,准确点说,是陆重生在陛下还未起事之前教导给陛下,陛下在登基之后总合了写出。”
说完,徐渊海叹了口气,“陛下一直在等这一天,那些治国良策的最后,都有陆重生的名字,不管那人叫陆重生还是叫陆长,他确实有治国大才。”
让人叹服的点又多了一个。
徐盛东便说道:“有功绩在身,那他岂不是名正言顺?”
徐渊海只是在教导孩子,他有自己的打算。
“盛东,你和盛启说一声,把外线都断了吧,从现在开始,都不要去招惹那人,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无论他怎么出招,你我不接招便是。”
“我徐家只管问心无愧,他有什么招尽管使,我不接招便立于不败之地,米粒皇朝,毕竟不是他的皇朝,陛下也有自己的事要做。”
徐盛东还有些不甘心,斗胆又问:“可是盛元就要死的这么…”
徐渊海摆了摆手,眼底里闪过一丝精芒。
“死了就死了,盛元一死,正好断了他和徐家的关系,他这一手,反倒是对我徐家有利,家族传承,什么为重?”
徐盛东,咬了咬牙,拱手躬身。
“延续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