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王师怎可偏安一隅!

第160章 王师怎可偏安一隅!

第160章王师怎可偏安一隅!

【晟武八年八月,川蜀之地发生了一场内乱,以拥护大景王朝的保守派官员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一场内乱,导致蜀地资源折损严重。】

【晟武八年九月,楚世昭调度了王守义前去川蜀之地抵抗蒙古人的兵锋,督促他擅用天险,以守为主。】

【晟武八年十月,大景王朝每年的军费支出已达八百万两,高额的军费支出,导致地方上的发展延缓了下来。】

【为了保证前线的粮草还能供养军队,于是楚世昭为了积粮,明令禁酒。】

【晟武八年十一月,临淄大族再次掀起了反叛,以田姓为首的大族,在楚世昭大军攻来的时候,纷纷望风而降,但是在楚世昭的镇压管治下,这些大族并没有拿到想象中的收益,也不能像先前蒙古人统治一样,肆意向百姓以蒙元朝廷的名义征收赋税,这让他们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落空。】

【缺失的地位,楚世昭的不尊重,利益上的变化,都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田胜迎奉蒙古,以楚世昭治政不仁,使临淄百姓民不聊生,怨声遍野为由,起兵反叛,而蒙元朝廷得知了消息,立刻出兵响应。】

【而楚世昭为了补足军队的粮草所需,在当地征收了大量豪族的粮食,他深知向百姓索取粮食,地方的抵触之心将更加严重,再者,财富往往掌握在豪族的手上,向豪族开刀,才能补足自己物资上的缺憾。】

【岂知这些豪族反噬的速度竟有如此之快。】

【而真实的情况是,在数次战争之下,整个青州出现了大量的无主荒地,这些荒地,蒙古人没有准确的支配,他们任由豪强大族兼并土地,他们只需要底下的人付出税收。】

【楚世昭一打下来青州,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和他们这些豪强大族瓜分这些多余的资源,反而是将土地分给了地方的百姓以及他麾下的将士,以此来鼓励他们。】

【这让自认立功卓越,献城大功的豪强们极其不满,他们只希望在乱世中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君主来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而不是跑过来抢走他们份额的利益。】

【楚世昭深知这是大周王朝积弊已久的下场,数代君王的放任,导致蓄养出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

【如果要顺利一统,这些地方势力就一定要清除。】

【蒙古王庭显然没有意识到中原王朝身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放任了这些人中伤国家利益的做法,而楚世昭却不能不防。】

【胜在楚世昭虽然没有料到豪强的反噬如此之快,但还是提前做好了对豪强的防范,在田胜起兵反抗的瞬间,楚世昭就立刻调集部队,镇压这些叛乱。】

【晟武八年十二月,楚世昭的疯狂底质暴露无遗,他将自身粮仓里的所有粮食全部分发给了满城的百姓,而楚世昭的将士大多都是起义军出身的贫困百姓,他们对于楚世昭的此举反而没有出现太大的异议,甚至看到百姓的拥戴和支持,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积极正义的。】

【而接下来,楚世昭告知麾下的将士们,所有的粮食都在那些豪强的手上,如今军中的粮草全部都用来接济百姓,想要吃的,喝的以及财富,那就将那些反叛的豪强全部诛杀。】

【与此同时,楚世昭催发舆论,将豪强们欺凌地方百姓的诸多案例流传在城内城外,军中民间,借此激化对豪强的敌视,渲染起义军同为百姓出身的底子,加强地方百姓对军队的依附、提升双方的共情态度,矛盾一致转移到豪强的身上。】

【晟武八年十二月七日,仅仅七天的时间,田胜所带领的豪强叛乱就被楚世昭平定,那些治地上的百姓拒绝为豪强提供帮助,并且将很多消息都流露给了楚世昭的军队,这给了楚世昭充分的信息。】

【晟武八年十二月八日,楚世昭将田氏家族的田产充公,把他们积蓄的粮草充为新的军粮,再拿出那些因为战乱而荒芜,被豪强们归为己有的土地分给了地方上的百姓,鼓励他们恢复生产。】

【楚世昭在意识到大周王朝旧有的弊端应该迎来真正的清算,他放弃了和那些不愿意合作的豪强进行互助的策略。】

【任何阻挡在他眼前的敌人,都将受到最坚决的处刑。】

【晟武九年一月,自从大周末年以来,朝廷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楚世昭建立新朝以后,掌握朝政,一直致力于大力宣传规章制度,施行土断,禁止这种大规模的土地兼并。】

【诸多世族藐视国法,很多人都颇为反对楚世昭的改革。】

【他们认为这些事情都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所有人都这么干,皇族统治士族,士族统治庶民,数百年来的规矩,岂能由楚世昭一人左右。】

【楚世昭铁腕诛灭了在青州里的那些为非作歹的世家豪强。】

【这场田氏起义的叛乱,楚世昭株连了数个与田氏有关的大族,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地方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再也不敢像以前一样那样胡作非为。】

【晟武九年二月,楚世昭继续北伐,在得到了青州百姓的拥护后,楚世昭直达天津,二月二十七日进占通州。】

【不久楚世昭在范阳和残余下来的匈奴人发生了一场大战,此时的匈奴人是由一个名为将臣的单于统治,而这一时刻的匈奴人,在接连遭遇了蒙古人和大周旧臣的不断反扑,其内部的匈奴穷人同样不再信任贵族们的统治,叛乱迭起,政权不稳。】

【楚世昭认为这是灭亡匈奴人的最大良机。】

【而匈奴人在范阳建立的后燕政权,是楚世昭极其不认可的,晟武九年三月,楚世昭进展神速。】

【相比起蒙古人的严防死守,战意惊人,入主中原的匈奴人接连遭受战败以后,早已失去了进锐之心,而有周人在底下种地,他们只需要享用周人耕种的田地,纵情娱乐的他们更是难有一战之力。】

【晟武九年四月,楚世昭大破匈奴人的军阵,一举拿下了范阳,而取得范阳的楚世昭,将此地易名为北平。】

【晟武九年五月,占据洛阳的氐人见状,向蒙元朝廷彻底献降,至此唯一一个握有地方的胡人部族也被归纳到了蒙元朝廷的一方。】

【晟武九年六月,楚世昭为了规避两面受敌的压力,不再北上和高句丽的军队对峙,而是转而计划先将河南的地方攻下。】

【洛阳之地新降蒙元,氐人羸弱,见机不妙这才投了同为胡人的蒙元王庭,楚世昭要么速取洛阳,以避免蒙元朝廷的大军相助,想么就是前去争取氐人的归顺。】

【晟武九年七月,楚世昭决定速取洛阳,而为了避免错失战机,楚世昭轻甲疾行,先派了一支部队前去干扰蒙元朝廷和氐人之间的政权交接,而蓝殊派出的先锋军本为疑军,不过千余人,但各自为战,骁勇异常,数次出击竟使蒙元朝廷驰援的部队败还长安。】

【“纵你千军万马,也应知我杨延朝!”】

【楚世昭在攻取北平,覆灭了匈奴建立的后燕政权后,立刻取得了良马千匹,利用这千匹良马,楚世昭即可调度了杨延朝等人建立一支骑兵部队。】【虽然楚世昭麾下的将士主体都是起义军出身,但杨延朝南归大景王朝,还是带了不少北方义士,加之河南等地的百姓思周久已,早已不愿成为异族奴,这些地方人里,不少人都曾是大周王朝军人,也有精于马术的人。】

【短短时间内,楚世昭就组织起了一支以杨延朝为首的轻骑兵,哪怕仅仅只有千人之数,依旧打出了赫赫战功。】

【千人疑兵大破盘踞洛阳的氐人后,杨延朝却贪功冒进,遭遇了蒙元朝廷的后续埋伏,最终以百骑之众逃出了蒙古游骑的围击。】

【晟武九年八月,蒙元朝廷和楚世昭率领的北伐军逐渐形成了对峙的趋势,但楚世昭没有急于继续出击,而是不断地在北平整兵训马,以待战机。】

【晟武九年九月,洛阳被蒙元朝廷所踞,而那些蒙元朝廷所占领的地方,那些豪强深知楚世昭的面目后,更加积极拥护蒙元朝廷的统治,纷纷愿意解囊,为蒙古的王师提供粮食补充。】

【他们深知,蒙古只要你三成的粮食就能打仗,而楚世昭一旦打过来,就是要他们这些豪强大族彻底消亡。】

【面对这样的威胁,他们更加支持蒙古这样愚蠢的执政者当权。】

【晟武九年十月,楚世昭稳固了青州、北平两地的统治,他积极推行大景王朝的律法在两地,更正了两地在土地上的不平衡,而战乱让两地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这些土地,楚世昭都派遣农户进行屯田。】

【而楚世昭出租这些田地,只收取很少一部分的田税和粮食,只为了补足前线战争所需。】

【原本身处战乱的两地百姓,终于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人口大幅度下滑的趋势终止了。】

【晟武九年十一月,在应天府的百官劝说楚世昭可以班师回朝,出征多年,已然取得不斐的战果,而今可以休养一时,等待更大的时机出现,再行兵伐之道。】

本作品由整理上传~~

【晟武九年十二月,楚世昭面对群臣的劝谏,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在故都,朕有一个朋友还在等着我。”】

【“朕已年过三十,山河未复,故友未葬,上有祖宗不可瞑目,下有水生火热的百姓,又怎么能轻言渡江还都。”】

【“来年复来年,又有谁能知道下个来年,朕还能不能打到这里。”】

【楚世昭深知当战局取得一定优势的情况下,扩大优势远比保持优势更有取得胜势的道理,而这一场仗,他又有不得不打的理由。】

【此正是男人之间的情谊。】

【君以国士之礼报我,我自当效仿古贤,不负君臣之情。】

【杨方的尸骨依旧在长安不得安生,楚世昭绝不能让天下之士寒心,更别提杨方是为了大周王朝,为了他楚世昭而战死在了长安。】

【晟武十年一月,楚世昭开始操练骑兵部队,再度以杨延朝为首的骑兵首领进行打磨军队。】

【晟武十年二月,楚世昭打造精良的装备和全套的武器,围绕着骑兵打算组建一支名为背嵬军的精锐重骑。】

【晟武十年三月,王守义在川蜀之地守住了蒙元朝廷的多次攻打,但是已然年长的王守义同样失去了再进一步的心思,他的策略以稳守为主,将许多地方的控制权全部放任给了蒙古人。】

【蒙古人来攻,是绝不好攻的,但是王守义想打出去,同样不可能。】

【晟武十年四月,楚世昭居住于北平之地,不过长年累月的出征,导致他精力疲惫,染上了风寒,这让全军上下的将士都颇为惊惧。】

【晟武十年五月,高句丽认为中原王朝内乱频频,正是他们偷袭抢夺土地的时机,然而蓝殊在楚世昭的布置下早有防备,在高句丽的突袭之下,蓝殊大破高句丽的忽然袭击,将高句丽派遣出来的万人先锋军尽数留下,在这些人被全部杀死后,蓝殊亲自铸造了京观,将那些人的人头垒了起来。】

【此战之后,高句丽亦不敢贸然攻击,而蓝殊更是成了高句丽将领所畏惧的杀神。】

【晟武十年六月,在楚世昭的示意下,大景王朝开始修筑大运河,以此加快南北之间的流通、支援和交通。】

【晟武十年七月,蒙古王庭不甘示弱,和高句丽签订了同盟关系,两国开始正式结盟以此来对抗大景王朝。】

【晟武十年八月,蒙古王庭开始调度军队,猛攻楚世昭所在的方向,他们和高句丽人约定好了一起进军的时间。】

【然而高句丽人没有遵守先前约定好的时间,等到了蒙古王庭率先发起攻势,进入互相消耗力量的时机后,才缓缓出兵。】

【蒙古王庭震怒不已,询问高句丽人明明是八月十六号一起出兵,为什么迟迟不见他们的军队。】

【高句丽人却回答道,他们十六号的确出兵了,当时的他们正在整顿军队,已经是在出发的路上。】

【只是两地路途遥远,一时半会下,他们不能第一时间发动攻势。】

【晟武十年九月,韩顾击退了蒙古人的进攻,这让高句丽人很快就驻兵停下了攻势。】

【蒙古人意识到了高句丽人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只想看他们和大景王朝之间的血战,等到双方打得差不多了,再抢夺本该属于蒙古王庭或者属于大景王朝的战利品。】

【这让蒙古的可汗非常愤怒,那位名为铁木真的君主决定放弃攻打大景王朝,转而利用草原的地形,发起了对高句丽的突袭战争。】

【晟武十年十月,高句丽和蒙古的同盟关系破裂,而面对蒙古人的进攻压力,高句丽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向大景王朝申请同盟关系,共抗蒙古,高句丽的使者希望楚世昭能以大局为主,却被楚世昭断然拒绝。】

王师怎可偏安一隅!和你高句丽同盟,到时候怎么打下你高句丽偷偷拿走的辽东之地。

你不会以为老子会不打你吧?(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请娘子称我为陛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0章 王师怎可偏安一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