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织造(2)

第284章 织造(2)

杨廷和静静地伫立在一旁,身姿挺拔却又透着几分内敛的威严,他目光沉稳地望向朱厚照,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不动声色。

其实,他也在不动声色地等待朱厚照的回复,时间仿若在这一刻凝滞,空气里弥漫着一丝微妙的紧张气息。不过,他并不着急,在他看来,当下这局面,正是朱厚照这位皇帝展现其“爱民如子”形象的绝佳契机。如若朱厚照不愿顺应民意,那么他此前那些信誓旦旦提及的“民生艰难”以及“体谅民困”之类的慷慨言辞,岂不是瞬间沦为笑柄,被朝堂内外、市井坊间所诟病?

一时间,君臣二人就这般僵持着,暖阁内陷入了一片深沉的沉默之中。唯有从窗外照入屋内的光影在墙壁上,也不是那么亮,但是就这也似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刻的凝重。

片刻之后,果不其然,正如杨廷和所料想的那般,朱厚照打破了僵局,缓缓开口表态。朱厚照微微抬起头,目光与杨廷和交汇,轻声说道:“先生,朕知道了。”那语气里透着些许无奈,又仿若带着几分思索后的妥协。

此时,苏进一直立于一旁,冷眼旁观着这一切。见魏彬、陈敬、张大顺等人皆垂首不语,他心中暗自冷哼一声,似是瞧不上这些人的谨小慎微。

旋即,他上前一步,冲着朱厚照拱手行礼,而后直言不讳地说道:“主子爷,此乃祖宗旧制,过往多年施行下来都毫无妨碍,怎么到了您这儿,反倒要更改了呢?”话语间虽有恭敬之意,可那股子劲头让杨廷和看起来,这就是挑衅。

朱厚照听闻此言,明显一愣,显然没料到苏进会在此时挺身而出,说出这番话。他下意识地再次看向杨廷和,眼神里带着几分探寻,又仿若在寻求某种支撑。

杨廷和却仿若早有预料,神色依旧平和,并未因苏进的顶撞而有丝毫生气的迹象。他只是微微躬身,行了一礼,而后不卑不亢地说道:“陛下难道忘了刚刚回宫时所言百姓民生困苦,当体谅民生之事了吗?陛下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满朝文武谁人不知陛下体天格物、爱民如子之心?”言辞之间,巧妙地将朱厚照的话语“堵”了回去,却又让人挑不出错处。

朱厚照闻言,不禁轻轻叹口气,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解释道:“没有这样,朕是说过,也不曾忘记,只是累朝旧例,一时之间朕觉着无碍。”话语里透着几分无力感,仿若陷入了两难的困境。

杨廷和见朱厚照如此回应,并未就此罢休,再次进言道:“陛下说织造是祖宗事例,只是洪武、永乐年间并无此项,天顺年间亦未曾施行,惟有成化、弘治年间方才推行。宪宗、孝宗二位先帝体恤百姓、节省财物,圣明的德行和美好的政绩,体现在诸多方面。陛下难不成他处皆不效仿,独独选取这并非尽善尽美的政策当作行事依据吗?”

朱厚照此刻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这位当朝首辅,在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牌政客的老辣与毒辣之处。念及此,朱厚照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先生容朕思虑再三。”语气里带着几分诚恳,又仿若在给自己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暖阁内的气氛依旧凝重,这场君臣之间关于祖宗旧制与民生民情的博弈,似乎才刚刚拉开帷幕。

杨廷和接着道:“陛下,臣等备员大臣,向来承蒙陛下的礼遇,不意圣明一旦有此,臣等固当引身求避,来表明不可则止的道理。但反复思考,不是没有能改正的希望。臣所为倦倦,不是敢于对陛下有所冒犯,而是担心那些遭受灾害的穷苦百姓,经受不住织造的骚扰,成千成百地结群而起,变成强盗,给天下带来忧患。所以要这样不厌其烦地向陛下陈述,亦非敢固执己见,违抗命令,冥顽不灵。所执者祖宗之法,伏望陛下遵而行之,以保宗社,勿与天下公议相违,被后世讥讽。”

朱厚照闻言总觉着这话术在哪里听过?但又说不上来,正在思索间,苏进再次插嘴道:“老杨师傅这话说的忒不讲道理了,百姓受不住织造的骚扰,就受得住官府的骚扰吗?”

杨廷和心中饶是做足了准备也被这苏进气的半死,坏了我两次好事!但是毕竟在御前也不好发作,只得再次道:“陛下前年大安,圣驾回宫之后,对左右言:“不复从前之事也。”朝野传颂圣政之美,圣量之宽,只是不知今日乃独不蒙嘉纳,且特降前旨,虽出御批,不知撰写进呈的到底是身边的什么人?我祖宗朝,诸所批答,俱由内阁拟进。陛下难道忘了刘瑾在朝权奸乱政,擅自改拟,营求御批以济其私之事了吗?”

朱厚照对着苏进道:“你插什么嘴,还不快退下。”

苏进闻言便只得退下。

杨廷和再次感慨道:“陛下,今臣等言之不听,九卿言之又不听,六科十三道言之也不听,独二三邪佞之言,听之不疑,陛下独能与二三邪佞之臣共治祖宗天下吗?刷新政治,却不曾明正其罪,遂令此辈小人,敢于今日御前以蹈覆辙,陛下何忍堕其奸计,坏祖宗之法度哉?”说完大哭了起来。

此言一出,屋内魏彬、陈敬、苏进、张大顺等人相目而变色,浑身颤栗。他们深知杨廷和这番话的分量,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这宫廷的静谧之上,掀起惊涛骇浪。说实话,他们的地位来援就是这些平日里仗着皇帝宠信,杨廷和此言何尝必是要求皇帝疏远他们?

而朱厚照也是一愣,心下暗自思忖:“老杨这是要撕破脸吗?”看着眼前这位一向沉稳持重、满朝评价“殚精竭虑”的老臣,此刻哭得悲痛欲绝,心中亦有些许不忍与慌乱。

朱厚照并非完全不明事理,只是自从那场病之后,玩闹心性不知为何有些见长并时时作祟,再加上长时间和近臣相待难免有些事情与外朝大臣产生分歧。

张大顺在一旁也是急的不行,心中暗道:“万岁爷进退失据,杨阁老真是如那生姜一般,老了才辣。”

而魏彬忽然想到了万岁爷刚登基时谢迁、刘健等人于暖阁内跪哭诛杀刘瑾,万岁爷无奈欲将刘瑾迁往南京避祸之事的情景来。彼时,谢迁、刘健两位重臣,以死相谏,皇帝虽有不舍,但在大势所趋下,也曾有过动摇。如今这杨廷和,在朝堂威望、治国谋略上比起当年的谢、刘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真能扛得住这股压力吗?魏彬越想越怕,脸色愈发惨白。

这时,朱厚照却从御榻上下来,站立在杨廷和面前,看着杨廷和痛哭的模样,心中微微一叹,开口道:“先生莫哭,卿等所言,足见忠诚爱君,恤民至意,这些意思,朕已知之,尔辈国家大臣宜安心治理庶政,但此事业已这般了,朕令织造安静无可扰民就行了。”

此刻屋内的内官们通过皇帝这段话揣测出皇帝试图以这般安抚的话语,平息杨廷和的怒火,同时也给自己、给近臣们寻一条退路,他不想把局面闹得太僵,却又不想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张。

杨廷和闻言原本压着的火气顿时就上来了,心中骂道:“说来说去就是不肯!你让外朝如何看待你?”于是躬身道:“陛下此言,如何让天下人看待陛下?今陛下若执意如此,臣恐朝堂内外离心离德,政令不通。臣等身为股肱之臣,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不能匡正陛下之失,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陛下可知,这织造一事,看似微小,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若纵容奸佞从中牟利,扰民乱政,他日百姓受苦,必归咎于陛下。臣等苦谏,非为自身荣辱,实为大明江山社稷,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莫要因一时之念,坏了祖宗百年基业。”

朱厚照眯着眼,试图从那纷繁复杂、晦暗不明的历史过往里梳理出个所以然来。

很多时候,在当时的情境下,由于各方各执一词,真相仿佛被重重迷雾所笼罩,即便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怕也是难以看清全貌,更何况自己身处后世,只能凭借留存的只言片语去探寻了。

就拿这“五人抗税”之事来说,起因源于苏杭织造提督太监李实的弹劾。他称前应天巡抚、东林党人周起元违背明旨,擅自减少原题袍段数目,还对袍价加以指勒,并且不许他驻在当地,致使苏、松二府连年误运。这一番弹劾之词,乍一听来,周起元似乎犯下了不小的过错,严重影响了朝廷相关事务的正常运转。

紧接着,又指出“周起元因是愈恣暴慢,乃假名铸钱,以太、安、池三府协济袍段银十余万两,铸造滥恶薄钱,吃人耳目”,把周起元描述成了一个中饱私囊、肆意妄为的官员,不仅侵吞袍价,还借铸钱之名行贪腐之事,让机匠们深受其累,也难怪会引得“吴民恨不能食其肉而寝其皮也”。

基于这样的弹劾内容,明熹宗降下旨意,将周起元以及与之关系密切、被视作东林“邪党”的周宗建、缪昌期、周顺昌、高攀龙、李应界、黄尊素等人一并问罪,除了已经被解送的周宗建、缪昌期外,其余五人都要被差官扭解入京究问,而李实则依旧安心供职。

可事情又怎会如此简单呢?从后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这一记载来看,这五人在周顺昌被逮之时,激于义愤而舍生赴死,还得到了当地贤士大夫的敬重与纪念,立碑旌表他们的行为。

这就说明,在民间看来,这五人绝非李实弹劾中那般不堪的形象,或许他们是为了对抗阉党势力的迫害,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百姓的利益,才做出了看似“抗税”的举动。

而司礼监一方,虽说不能断言其就是一心为公,但当时朝堂之上,阉党权势熏天,司礼监等势力与东林党之间的斗争错综复杂,各种利益纠葛、权力倾轧交织在一起。李实的弹劾到底是出于维护朝廷旨意、公心办事,还是受阉党指使,借机打压东林党,都难以确切分辨。

朱厚照越想越觉得这历史的迷雾重重,自己想要从中洞察真相,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本来心中一直觉得自己处于道德下风的朱厚照,突然间自己的心像是被什么点燃了一般,自从他来到这个大明朝以来,他也按照外臣们的规谏行事,尽量修正缓和与文官们的关系,可是很多措施仍是举步维艰,被世俗的眼光评判着,就是偶有的玩闹之举也被无限放大,名声更是在流言蜚语中千疮百孔。

朱厚照似笑非笑,直直地盯着杨廷和道:“将扰扰,付悠悠,此生于百世无忧。朕的名声不知被传成什么了,早就无所谓了,苟利国家,生死尚且不避,还谈什么名声,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朕还是那句话留苏、杭、应天织造,司礼监移文三府安静不可扰民。尔辈大臣之意朕知之,朕之意,先生怎能不知?”朱厚照的声音在暖阁内回荡,字字掷地有声,每一个音节都敲打着杨廷和的心。

这突如其来的强硬态度,让在场众人皆惊愕不已。本以为皇帝在杨廷和的一番泣血陈词下会有所动容、回心转意,却没料到他竟会这般决然地袒护到底。

杨廷和只觉一阵天旋地转,他万万没想到皇帝会如此冥顽不灵。自己苦心孤诣、披肝沥胆地劝谏,换来的竟是这般结果。看着朱厚照那坚定的面容,他深知大势已去,无力回天。此刻的他,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

杨廷和缓缓弯下腰去,动作迟缓似乎承载了无限的哀愁,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颤声道:“臣……谨遵圣谕。”这一声回应,轻如蚊蝇,却又重若千钧,满是无奈与悲凉。

殿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魏彬、陈敬等人原本紧绷的心弦,此刻却因皇帝的袒护而悄然松了下来,他们偷偷交换着得意的眼神,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张大顺站在一旁,望着眼前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这一场君臣交锋,看似以皇帝的胜利告终,实则为朝堂之上埋下了更深的隐患。“万岁爷了解吗?”张大顺如此想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是正德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我是正德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4章 织造(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