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试释“长檐车、高齿屐、斑丝隐囊、棋子方褥”(3)
为什么我们把颜之推这几句话看得那么认真,不怕麻烦,来寻根究底,有无必要?读书明大意即得了,必求字字落实,将不免引人走入歧途,迷不知返。
***这种看法对于一般人说来是对的。
但是就一个博物馆工作者说来,如论文物制度,却有必要对于它知道得比较扎实全面一些。
文图互证也会有错误时,文物见闻有限,更容易弄错。
但私意结合文献和文物来找问题,终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文物方法。
一面可望把文献记载到的事物,弄得比较明确清楚,一面也可望把许多文物,固有名称和这些器物本身历史衍进弄清楚些。
并由此得知,一切生活器用绝不孤立存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忽然绝踪。
用联系和展上下前后四方求索方法,去研究文物中丝绸、陶瓷、家具、字画和铜、玉、漆、竹、牙、角器等,必然可以使我们得到极多便利,过去许多不易着手的问题,在这种新的认识基础上,都能够理出一些头绪和相互关系。
作文物鉴定就比较全面。
作陈列说明和陈列所需要的历史画塑,编排历史戏剧、历史电影、历史故事连环图,使用有关材料时,也就比较能做得有根有据,不至于胡说凑合!
上面谈的不过是几件古代日常用具,从文物常识出的一点体会。
如一个思想水平高,史部学知识又扎实的专家通人,或学习历史充满雄心壮志的年轻朋友,肯打破传统读书习惯,能扩大兴趣来充分利用一下近十多年全国出土文物和博物馆原有的收藏,且善于把文物与文献结合起来,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这自然比单纯引书证书麻烦,而且不易一时见功。
但不下点狠心,搞个十年八年或更长时间,是不会有什么显明效果的。
我相信,世上应当有不怕麻烦的年轻人,敢于学习、认真实践,必会从中明白一系列前人不易明白的问题,使得仿佛静止的过去历史,有可能重新恢复它原有的活泼面貌。
这对于新的文史研究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现。
把我国的历史科学大大推进一步。
1965年3月写,1980年5月改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