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东西两开花
金兰港的丢失让西贡方面震惊,而越盟则非常振奋,来自《南洋日报》等报纸的记者冒着法军的封锁赶到金兰,试图获取到1手资料。
虽然只有个位数的记者到达了金兰,但第4支队的影像还是传了出去,经《南洋日报》报导,随后又被《越南独立报》等报纸转到根据地。
而这些记者来的自然也很是时候,能看到军容整肃的第4支队,要是他们在第4支队刚刚攻下金兰的时候拍照,恐怕就只能留下1堆“叫花子”了。
现在,在他们的照片中,所能看到的只有城外密密麻麻的沟壑战壕以及被严重破坏的芽庄等残余的战争痕迹,还有威武的战车、重炮和整齐的阵列等等。
当然,还有刚刚被大炮轰开的金兰要塞,150mm重炮的运输实在是困难,炮弹也是1样,105mm榴弹炮的情况稍好1些,但也没好到哪里去,不过随着第4支队攻破金兰,居然发现法军的军火大多没有被销毁。
就这样,3十余门施耐德75mm、105mm就被第4支队收入囊中了,国防军的战士对于使用这些武器,并没有什么技术问题。
施耐德火炮也是国防军火炮的重要技术来源,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战炮是国防军各种75mm火炮的技术源头之1,大部分炮兵在训练中或多或少的接触过75小姐。
第4支队所携带的19式150mm重榴弹炮是施耐德m1917型155mm榴弹炮改膛而来,而国防军虽然没有施耐德的1系列105mm榴弹炮,但熟悉的过程倒也不算是复杂。
法国人手中的施耐德m1913型105mm榴弹炮射程是远,但还是太重了,鉴于运力有限,在收拾了1顿之后,第4支队便用这些大炮,配合着150mm榴弹炮敲开了金兰要塞。
这本来也就不是啥正经要塞,防御也就那样,想要打开也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第4支队此时已经从军情局手中获得了要塞的内部结构图——
比较离谱的是,这是前两年军情局间谍在港口收废品收到的。
嗯.......
不论咋说,反正清楚了内部构造之后,第4支队战士以较小的代价拿下了这座要塞。
在拿下这座要塞之后,金兰也就基本算是彻底被掌控了,而来自西贡的援军试图乘火车来犯的计划也被毫无意外的被挫败了,第4支队的工兵们熟练的对铁路进行了破坏,并前出接近塔占,在此构建防御阵地。
在十1月中,双方爆发了1系列的战斗,互有胜负,无伤大雅,总体上来说,第4支队基本完成了阵地的构建,利用金兰港造船厂中的材料,第4支队在这里筑起了1条综合防线,并开始协助越南方面组建第十4军和第十5军(金兰),以弥补己方兵力不足的问题。
另1边,据军情局的情报显示,越盟在龙川—芹苴1线还算是稳定,越盟方面也信誓旦旦的保证能够守住,并希望第4支队能够立即发动进攻。
国际支队方面的表现则不那么乐观,他们承认龙川的防线仍算是安稳,但由于缺乏重武器,两个支队,近两万人仅有11门火炮,这里并不能算是很安全,所以,尽管他们主观上非常愿意守住这里,但就现实而言,他们对于防空、反装甲、反炮兵都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并不能做出绝对的保证。
与此同时,派驻越盟独立同盟会的亚洲解_放联合会党_员阮必成也给石华川捎来了信件,在信中,阮必成切实的向石华川介绍了越南如今的情况,并建议其根据自身能力判断,稳妥行动,着力培养整训越南军队——很显然,阮必成对于第4支队的武力情况有所了解,也知道他们的问题在哪里。
而通过阮必成的信件,石华川对于越南如今的情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怎么说呢,也算是打开眼界了。
越南独立同盟会,确实是1个“同盟”,主要组成包括心心社、独立会和明乡社3大山头,除此之外还有1些小组织,如果将他们比作1个议会,那么3大山头应该能占到8成的席位,其余组织占两成。
在这些组织中,有着中国官方背书的心心社的势力最大,也占据着主要领导地位,目前同盟会首席彭直臣即是前心心社社长,而在实际运作中,联合会派驻越南独立同盟会的干事据有极大的影响力。
如果做个类比,联合会可以看作“gc国际”,派驻越南同盟会的阮必成等干事也就可以视作hendricus-sneevliet等人,这些干事往往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组织,担任1些关键但并不十分高级的职务,例如组织、宣传、后勤等方面。
干事处协助当地组织搭建自己的组织框架,当然,这方面的实际效果相比于gc国际来说并不好,因为不同于布尔什维克等组织,中国本身也缺乏组织革命政党的经历,因此具体的实践往往要看当地干事处的水平。
相比之下,列强常见的扶持傀儡政府的手段才是所熟悉的。
在军情局的联络官林京玉看来,由大总统亲自点将的阮必成显然是组织和宣传方面的人才,同时也有着相当大的热情和谦逊的品质。
而作为军人的石华川则更关注字里行间的军事布局,从对方寄来的简短材料中,石华川可以明白的是,国际支队的状况并不算好——
虽然有干事处的干预,使其也能够获得1些重要武器,如重机枪、迫击炮等,但最多的武装力量依然掌握在同盟会的军队手中,他们手中甚至掌握着1支完整的装备75mm山/野炮的炮兵团。
但是,由于缺乏军官和炮兵,这支炮兵团的运作并不流畅,干事处最初试图将1部分掌握专业炮兵技术的志愿者调入炮兵团,但遭到了同盟会的阻挠,无奈,干事处只能选择在后方开设炮兵训练班,请那些志愿者教学。
对于此事,干事处自然是非常不满的,而石华川对此也很感慨,这样1批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语言、不同人种的人聚到1起,反而比这巴掌大点的地方上土生土长的人更要团结和富有战斗热情。
无独有偶,这样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西边的西班牙。
从十月开始,国民军主力在莱奥将军的指挥下长驱直入,沿着托雷多大道向着马德里挺进,企图迅速夺取这座西班牙的首都城市。
势在必得的国民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又有着意大利的直接帮助,自以为无往不利。
那他们真的无往不利吗?
(看看意大利):难说!
但是,对面的共和军更加不堪,几乎丧失了守卫首都的勇气,在机场落入敌手之后,政府便决定撤离。
然而,由马德里的市民组成的民兵们却并未放弃希望,他们手持民用枪械,乃至于冷兵器,以血肉之躯抵抗着国民军的进攻,在国防军的1轮进攻中,经常的,整支军队将会整排,乃至整连的倒在阵地上。
对面的武器,就连cv-33这种超轻型坦克,也是民兵们无能为力的,而来自俄国的t-26就更不是他们能够解决的了。
(为了方便理解,对于1些技术水平和性能相近的武器依然沿用原名,比如之前提到的bf-109,虽然设计师跑路了,但技术相仿的武器还是有的,还有如今的t-26,底子是维克斯6t,俄国还是能捣鼓出来的,最多也就是产量不行,性能稍差。)
不过,当时间迈入1936年的最后1个月,战场上开始出现1些变化,红鹰军团逐渐开始加入战场。
当意大利的买菜老头乐cv-33再次踏入战场,试图如往日1般4意驰骋时,1名红_军士官平静的举起信号枪——
1发橙色信号弹;
1发红色信号弹;
不久之后,轰鸣的坦克引擎响起,1排涂着独特的深灰色油漆,绘着铁十字涂装的坦克出现在他们的身后。
铁十字象征着德国的军事,因而其并未被取代,后世的东德也同样使用,并不奇怪。
随即,这些坦克由纵队变为横队,缓缓停下,原本探出身子、带着耳机、通过无线电和手势指挥的车长们迅速完成了沟通,将身子缩回坦克中,开始了进攻。
指挥坦克原地不动,作战坦克1字排开,向着意大利的玩具驶去,这些装备着6.5mm重机枪的cv-33哪里能是2号坦克的对手?
1面倒的屠杀罢了。
不久之后,这场战斗就传入了各国驻马德里大使馆的武官耳中,如今的伊比利亚半岛早已经成为了各国试验新武器的兵器试验场,各国的观察员也许还未就位,但各国的武官此时都还未虽大使馆1起撤离——
他们所有人都在千方百计的搜集着双方的资料,从1线的战场、工事,到后方的野战医院、指挥所,身着各色军装的人员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而此时从德国那里打听到其所属装甲单位已经部署至马德里的中国大使馆武官胡颂华此时正位于那些坦克后方的战场。
前两日的德意坦克交锋已经广为人知,而今日的战斗更是令人振奋,国民军方面投入了t-26,俄国人追求火力的代表——在维克斯6t的底盘上安装了45mm长身管炮,在此时1众20mm、37mm炮中,火力相当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