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女人的回忆录(1)
看看一个人的鞋子,就知道他走了多少路……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妈妈的话
开端
一切爱与恨,都会过去的。
过去的,曾经是当下的;当下的,即将成为过去。
如果你生在当中,又将如何呢?
那是一个下午。
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把房间里照得通亮。照在橘红色的实木地板上,反射着暖烘烘的金色光泽,屋里就像着了火。铺着雪白床单的床的上方,有一些细小的微尘在光柱里飞舞。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就像我母亲临走前的那样。不,我感觉我母亲好像还在,只是到厨房、卫生间,或者是临时下楼,到前面院子里的草地上了。但事实是老母亲已经不在了。她存在的,只是一种气息,是我的心理作用。我熟悉这里,熟悉这个房间,就像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一样。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也会选择在这里终老,我想。
去年秋天,老母亲突然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那段时间,我不得不中断我的生意,去陪护她。虽然这里的护工、医生,还有姐姐。但是,我还是必须要来的,——我相信这样的机会是越来越少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真正的风烛残年。好些年了,她一直住在这个疗养院里。是的,她在这个疗养院已经住了七年了。送她去疗养院,是我之前和妻子多次商量的结果。这个疗养院的条件非常好,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每人都有一个单独的套间,卧室里连着卫生间,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桌椅和电视。整个陈设,其实就像是宾馆。每天的饭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工作人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好。老母亲也是愿意的。她不愿意拖累我们。许多老年人在一起,也会有交流,不那么孤独。当然,费用也很高,一般人家根本承受不起。在这方面,我倒是没有问题。我愿意为我的老母亲,付出更多,只要她愿意。
我还记得七年前送母亲来这个西山疗养院的形,一路上她很沉默,眼睛看着窗外。但我相信她并不是看风景。她这一辈子经历得太多了。外面的世界同她的关系并不大,至少她是这样想的。她带了她过去所有的东西。她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一个很小的包袱。我和妻子为她准备了另外两大皮箱衣服,从春天到冬天,一年四季的衣物,应有尽有。\"您去住一段时间,要是不习惯,那我再把你接回来。\"一路上,我不断地这样安慰她。但她不说话,只是当我回头看她时,她才浅浅地笑着。也许,她并没听清我说什么。她的听力下降严重,聋得厉害,讲话必须对着她的耳朵大声喊叫,才可能听清。她龙钟老态,满头的银,反应迟缓。很多时候,她一个人呆呆在家里坐着,一句话也不说。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尊雕像。她脸上和手上的皱纹密密麻麻,大概也只有天才的雕刻家才能那样细致地做出。即使我们主动和她说话,她有时也会默不作声。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想?不管如何,我希望我的母亲能够理解我。老母亲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她一向听从我的安排。到了晚年,她几乎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了。就算是别人了天大的脾气,她也不吭声。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她很超然。她仿佛把世间的一切都看透了。是的,到了她这样的年龄,即使看不透,她也无动于衷了。对她而,时光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老母亲住下后,就没有再回去过。她说她在这里很好。这个疗养院是真的很好,依山傍水。前面不远就是紫阳湖,背后靠着大青山。整个疗养院有一个很大的开阔的院子,三幢两层的建筑,呈\"凹\"字型。母亲住在左侧的这一幢,二楼,早晨可以看到太阳东升,下午可以看到太阳西落。冬季里,连空调都不用开,室里却阳光灿烂,温暖如春。那种感觉,很惬意。我当时就对母亲说过,到老了,我也会选择到这个地方来。这是个安度晚年的好地方,很恬静。逢年过节,有时我主动提出要接她回城里,她也不愿意。从城里,到这个地方,不过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是的,对她而,城里的那个家,只是我的家,而不是她的。她的家在这里。这里是她的最后归宿。院长告诉我,她的身体各方面还挺好的。只是她不大出门,好像永远只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怔。电视完全就是个摆设,整天累月也不开一次。虽然她的耳朵聋得厉害(有一段时间疗养院施工,挖土机的巨大轰鸣她都听不到),但她却认为电视实在是太吵了。事实上,即使你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得很小,她也不愿意开。她不喜欢声音。她的世界,就像是大雪后的一片荒原,一点声音也没有。她这样的年龄,电视对她没有吸引力。她不爱看电视剧,看了也不能理解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至于新闻,那更和她没有任何的关系。她所经历的那些残酷冰冷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那时候她年轻。现在,她已经是垂暮之年,外面世界再生什么,和她关系也不大了。因为不关心,所以她也不串门。她很少和别的老人聊天。她把自己的心思锁得很深,让人感觉她不好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