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序(1)
突围表演与表演突围
当我把这套丛书取名\"突围\"时,其实是了却我十年前的一个心愿,十年前,我写过一本题为《世纪末的突围,副题为\"新时期文学的误区\"。没想到一晃十年过去了,十年来我非但没有能够突围出去,反而越陷越深。我原本以为是我个人的文化记忆和思维习惯造成的,没想到更年轻一些的作家也有这种突围的结,无论是年轻的汪漠、程青、墨白,还是更年轻的吴展騣、卫慧、棉棉,他们在小说里都表现出一种往外挣扎、往外撕、往外撞击的\"形体动作\"。
这种语形成的\"行为\",我们过去习惯称之为\"喧哗与骚动\",或者称为\"愤青\"(愤怒的青年的筒称),最近流行的词叫\"断裂\",而我认为是一种身陷困顿的突围因为有诸多的有形之围和无形之围在影响作家的写作。在时间上,我们面对新旧世纪之交,是世纪末向世纪初的突围,在文化心理上我们要突破\"大预\"给人类的宿命,在技术层面,人类要摆脱\"千年虫\"干扰。如果说时间尚可具体到数字来表达的话,那么文化的转型则是一个非自然递进的突围。告别旧的文化范式,塑造新的文化性格,超越中西方文化传统的樊篱,是自五四以来中国作家的共同理想,一百年来中国文学和文化都是以突围之势前行的,展到九十年代便出现了多元、多极而又相互干扰的混合型文化。对文学展来说,混合多元是其前提,因为单调、统一是文学的大敌,但对作家来说,混合多元的文化格局既是保护个性的掩体,又同时是遮蔽个性的屏障。多元混合给作家多种选择的机会,也给作家增加选择的难度,这就像大家都穿灰、蓝、黑时,你只要穿着鲜艳一点就会显出个性来,而今什么色彩,什么样式都很难充分地将你与其他人划开一样,多元选择造成的混合、混沌乃至浑浊使当代文学变得暧昧起来。可以说,今天文学的困境在于一种暧昧绪的滋长,而这种暧眛绪的迅速繁衍又是我们对多元文化认同和培育的结果。
于是,有了突围者。
卫慧高呼\"像卫慧那样疯狂\",要以\"疯狂\"来撞击\"暧昧\",而棉棉则以一种撕裂的嗓门沙哑的嗓音对小说之范进行数落,程青不像卫慧、棉棉那么激烈,她以一种釜底抽薪的反讽将世俗之墙悄然撬开然后独自逃走。如果三位女作家的突围之剑面对的是男性话语,汪溟、墨白、吴晨骏的突围之矛则带有自渎性质。汪漠检点的是知识分子自身的迷惘和萎靡,墨白对生命热烈讴歌的同时对时下文化生命力的衰弱表示了愤怒的感慨,而吴晨骏在《梦境》中对那个自由撰稿人的自怜、自叹、自嘲,乃是逃出围城之后的精神凭吊,鲁迅写过一篇《娜娜出走以后》,对女性解放逬行深刻的反思,而《梦境》则是\"吴晨騣出走之后\"的自我反思,在这套丛书里,我们现出走不是吴晨骏的个人行为,还是新生代在全国九十年代别无选择的选择只有出走,才能突围。
突围,作为一个军事术语本意是要冲出敌方的围困,可今天的文学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敌方,\"没有方向,似乎又点莫名的担心,害怕生什么。我看见陆海平的脸有一刹那的白,他的微笑凝固在脸上。\"
在一瞬间,细节的张力与人物的紧张关系达到巅峰。似乎只需一抬手,一切都将改变,而故事线索也将随着人物关系的位移重新整合。接下来的节,读者自可以去阅读小说。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这个细节并没有打破整篇小说所表现的生活原生态。在小说结尾,该谋前程的谋前程,该婚外恋的婚外恋,而主人公结束公差,也离别上海。有许多女作家,喜欢描写第一人称的感纠葛,但程青关注的不是故事,她显然更愿忠实于生活。有一种比作家更强大的力量在左右着人物,那即是人物所生活的时代或社会。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故事叙述者更深地搅入到雪荔与陆海乎的婚姻中,雪荔夫妇的矛盾与混乱不会有丝毫改善。程青清楚这背后的力量所在,因此她不愿滥用手中叙述杈力,去虚构或更改人物的际遇命运。对生活原生态的存留,是程青写作的最可贵之处,在此,她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众多女作家的冷静客观的审美,在简化叙述者功能的同时,却突出其观察者一面,努力获取更广的社会内涵,并通过细腻入微的感触与场景来使作品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