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第167章 崇祯的顾虑
第167章崇祯的顾虑
只是当看到满桂请求直接从大同采购米豆盐铁运往归化城,与林丹汗完成交易的时候,崇祯犯了难。
不说自己才下达“尽革其赏”的圣旨没多久便已经与多罗特恩赏互市,如今要是再次特例互市,难免在天下臣民心中落个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印象。
倒不是完全出于面子考量,而是这一次要是再准了满桂,那同样挨着蒙古的其他九边重镇的总兵,要是也提出同样的要求怎么办?
准,还是不准?
若是统统准了,自己的“尽革其赏”岂不是名存实亡,彻底沦为笑话?
而且崇祯也十分担心,那样一来的话,刚刚才端掉通敌的八大晋商,这边再冒出来个九大军商,那就不是能轻易端掉的了。
毕竟毛文龙都可以走私辽东,袁崇焕当初也曾私卖粮食给喀喇沁,只是崇祯可以理解袁崇焕当时这么做是为了拉拢喀喇沁,于是当做不知道而已。
既然毛文龙和袁崇焕都可以,那么其他军镇总兵难道就不行吗?
但是崇祯早已经从王安哪里得知了满桂的为人与原本的结局,所以对于为国战死的忠臣良将心中不禁偏向也有着一定的信任。
所以他相信满桂请开特例,必定是真的为了够买战马,加强大同军备。
不忍心驳回,也不愿意驳回。
忽然间,崇祯脑海中不知为何想起一件事,王安当初跟他聊起八大晋商的时候,曾经说过满清入关之后曾经在紫禁城召见把人,并将八大晋商册封为皇商,归属内务府管理。
虽然大明宫廷没有内务府,但却有二十四衙门和专门为宫廷采购供应物资的鸿胪寺。
自己何不也册封一个皇商,发给“差发”信物以宫廷的名义采购满桂所需物资呢?
这样从表面上看,则可以当做是崇祯对林丹汗的赏赐,而非是互市。
当然,崇祯也考虑过直接用朝贡(贸易)的形式,与林丹汗交易,但是朝贡贸易也是互市的一种,照样打脸,其他九边重镇也可以要求让对应的蒙古部落进行朝贡。
但是崇祯自己给林丹汗“赏赐”,大家就没话说了吧!
当然,崇祯可以直接让满桂自己在当地采购物资,作为崇祯对林丹汗的“赏赐”,但是崇祯是个稍微有点“谨慎”的人,即便内心对满桂已经有七八分信任,却还是会担心满桂偷运违禁品给林丹汗。
但要是有个信得过,直属鸿胪寺的“皇商”,那就不一样了。
货款直接走鸿胪寺的帐,商人运什么货去大同就结多少银子。
即便是满桂私下掏银子,委托采购违禁品也不妨,找一个信得过的皇商就行。
万一满桂有啥不老实,人家也会直接告诉自己。
那么这个可靠的人上哪找呢?
崇祯摸着下巴笑了,兄长成天开口闭口让自己投资做生意啥的,想必对于边塞贸易应该会很感兴趣吧?
…………
那天崇祯离开之后,王安寻思着夏天到了,这煤栈生意虽然有着餐饮业的采购,但是终归是到了淡季。
于是乎便打算再找个地方开设一家厂子,大规模生产肥皂,以及肥皂皂化过程中的附属品——甘油。
其实甘油这东西,王安一直在生产,还当做保湿护肤精华油往外卖。
无论是口碑还是效果,都得到了千金小姐和窑姐的一致好评,只是受限于产能,始终无法大规模生产。
毕竟这玩意儿说起来,只是肥皂的衍生品,想提高产量就得提高肥皂的产量。
可是就凭这他店里的那几个洗衣女工,根本没法大量消耗肥皂。
如果大量生产用不完的肥皂,不仅积压库存,对资金也是巨大的消耗。
别看肥皂这玩意儿在后世不值钱,甚至是处在被淘汰的边缘,但那是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后世。
说的难听点,连非洲黑叔叔都能吃上炸鸡和西瓜的年代,肥皂算什么?
可是放在大明,肥皂生产出来就代表着不菲的成本。
首先,肥皂的主要原料是动植物油脂。
动物油脂不说,不论是那种动物那都是肉,只要是肉就不便宜。
当然,要是有人提出再过个十几年,到时遍地饿殍全都是不要钱的肉这种地狱笑话,就当王安没说。
在大明,底层百姓一年也吃不上几回肉。
后世嫌弃的大肥肉,更是人人喜欢珍品,瘦肉反而是没人要的。
而植物油脂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的大明还没有引进棕榈油,植物油脂更不便宜。
好在肥皂的成本不便宜,但是肥皂本身和附属品甘油的售价也不低,所能带来的利润不小。
所以王安还是决定要想开煤栈一样,专门找个地方用于生产肥皂及甘油。
说干就干,王安立刻开始寻找场地。
因为不止是生产肥皂,同时也要对造化反应产生的甘油进行简单加工和包装,所以王安这次给新厂子起了个巨好听的名字——王记化工!
至此,以王记生药铺为起点,逐步建立起王记矿业(西山煤窑)、王记煤栈、王记化工等,一些列商业版图。
在王安的动员下,整个豆荚坊的群众们几乎都出动了,帮着王安寻找合适的场地,最后还是二狗给力,在离着煤栈不远的地方,找到一块跟煤栈大小差不多的货场,大概是十亩多点。
原先也是存煤的,只是东家不知为何要出卖。
当然这也不关王安的事情,唯一的麻烦就是对方不出租,只出卖。
彼时一亩较好的农田在江南地区可以卖到十二两上下,在北方虽然要便宜些,但也要七八两银子左右。
更何况就在京城左近,对方开价低于十两一亩不卖,也就是说整个货场拿下来是一百一十两银子。
虽然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或许是一辈子也赚不到的数目,但是对于王安而言,也就是毛毛雨。
不说魏忠贤给他的宝贝,只是煤栈赚到的就有几千两银子积蓄。
当然,这是还没有给崇祯分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