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关于太空采矿的畅想
在瑞达医药公司总经理陆万峰之后,下一个做业务报告的,正是瑞达航天公司总经理曹逸飞。他业务繁忙,并没有时间前来京城参加会议,只能通过全息影象的形式出现在会议室。
“我们瑞达航天的收入目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外承接卫星发射业务,客户国内企业占据了一半,国外其它国家占据了另一半。这方面的收入基本固定,每个月在三千万左右。其二是太空旅游项目,目前我们瑞达航天运营的客运型空天飞机,已经达到了六架,还有两架正在建造之中。从过去几个月的运营状况来看,人们对太空旅游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几乎每架空天飞机都能满座,选择在商业空间站短暂居住的富豪也有不少。随着客运型空天飞机数量不断增加,每个月太空旅游项目的总体收入都在快速增加。上个月的时候,只太空旅游一项,收入就超过了两个亿,当真是未来可期,前景广阔。下一步,我们计划在月球jh区域,建立一座月球城市,用来接待游客。然后向高端用户,推出月球旅游项目。从而进一步挖掘太空旅游的潜力,将该项目做到独步全球的程度。”
“另外,在过去半年,我们靠着空天飞机往返地月之间,陆续从月球运回了大概十吨左右的氦三气体。现在全国各地正在大规模兴建可控聚变发电站,而氦三正是最适合聚变电站使用的燃料。咱们只要将这批氦三,倒手卖给中核集团,又是一大笔收入。而且这个收入是可以持续的,至少在国家研发出便宜可靠的地月往返飞船,或者空天飞机之前,这笔收入年年都有。”
“再有,我们正在研发一款大型太空飞船,它的体型比空天飞机更大,动力更为强劲,运输能力更强,航程更远,我们称之为大力神运输舰。等到大力神运输舰研发成功之后,我们打算派它前往小行星带,进行太空采矿尝试。如果咱们真的掌握了太空采矿技术,那才是真的打开了财富之门,从小行星带随便拖一颗富含金,或者富含铂金的小行星回来,冶炼之后卖出去,至少价值上千亿。”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在小行星带内,拥有大量的小行星,占所有观测到的小行星数量的90%以上。根据光谱特征不同,可分为碳质、硅酸盐和金属三类。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约有110万至190万颗,小于1公里的小行星据估算有数百万颗。
小行星带对于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太阳系演化的“活化石”,同时一些小行星可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例如灵神星,它是m型小行星中最大的一颗,约占整个小行星带总质量的6/1000,由铁、镍、黄金、铂金等稀有金属组成,价值极高。
由于地球重力井的存在,任何物质从地球表面运送到太空,都需要非常高昂的成本。在可回收火箭发明之前,用普通运载火箭,将一千克物资运送到太空的成本高达5000美元。在可回收火箭发明之后,发射成本大幅降低,像是瑞达航天使用的,一级二级火箭都可以回收的朱雀系列火箭,可以将发射成本控制到1000美元/公斤左右。而空天飞机发明之后,这一成本继续降低,甚至达到了200美元/公斤左右。但是这个运输成本依旧非常高,如果只是建造一两艘大型太空飞船,或者中等规模的空间站,从地球表面向太空运输材料,还勉强可以承受。如果是在外太空,批量生产大型太空战舰,或者建设大型太空城,需要的原材料是海量的,如果全部从地球往外运输,不说采购成本,只是运输成本,一般中型国家都承受不起,就更不要说瑞达集团这样的私人公司了。
而太空采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采集来的小行星,本来就在外太空,也就拖回来的时候,需要消耗一些能源,和人力成本。哪怕拖回来的,只是一颗铁质小行星,放在外太空,那也是价值连城的宝贵资源。正如曹逸飞所说,一旦瑞达集团掌握了太空采矿技术,那就打开了财富之门,每年只需要拖几颗富含金属的小行星回到地球周围,进行冶炼提纯,就能为瑞达集团带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财富,这不比累死累活的开工厂,卖产品强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太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华夏从紫月号外星飞船上,获得大量娜迦人的技术资料,消化吸收之后,必然要在外太空持续发力。登陆月球,登陆火星,只是开胃小菜,寻找星流入口,远征其他星系,将人类的火种散播到其它宜居星球,才是重头戏。人类的身体太过脆弱,无法像虫族那样肉身进入太空,更不要说横渡亿万里星海了。人类要进行这些太空活动,只能借助大型飞船和战舰。地球表面有重力存在,根本无法修建太大的飞船,只有在无重力的太空,才是建设大型飞船和战舰的理想场所。包括娜迦人的大型飞船,也是在太空船坞中建造的。一旦大型太空飞船开建,必然需要海量的金属材料,从地球向太空运输成本太高,再说了地球上也未必能够开采出如此多的金属矿物,到时候太空采矿,包括月球采矿,火星采矿,小行星带采矿,必然成为热门行业。像瑞达航天这样掌握着大型飞船建造技术,又掌握着成熟太空采矿技术的公司,完全可以一边组织舰队进行太空采矿,一边生产太空采矿飞船,卖给其它采矿公司和团队,一鱼两吃,岂不美哉。
至于华夏对外太空和外星系有没有野心,想不想进行星际殖民,那当然是肯定的。这一点从最近几天,华夏航天接连向太阳系外围发射了数颗深空探测器,就能看的出来。明面上说是发射深空探测器,寻找柯伊伯带大型天体,其实是在找寻星流的入口。根据娜迦人遗留的星图和天文资料记载,太阳系内存在着三个星流通道,分别通往距离太阳4.22光年的比邻星系,距离太阳5.96光年的巴纳德星系,距离太阳8.6光年的天狼星系。其中通往比邻星系的星流通道入口坐标,在资料中有着明确的记载,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入口坐标位置,会有一些位移,但是移动的距离不会太远,派一颗深空探测器过去,很容易就能找到。至于通往巴纳德星系和天狼星系的星流通道入口,娜迦人只给出了预估范围,并没有准确坐标,想要寻找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毕竟人类的星际探测技术,实在太过落后,消化娜迦人遗留相关技术,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不是短时间内能提升起来的。
其实不止是华夏官方在找寻星流通道入口,瑞达集团同样在行动,殖民外星球如此带感的事情,乔瑞达怎么可能错过。一种融合了娜迦人探测技术和地球人类探测技术的全新深空探测器,正在研发当中。有着乔瑞达提供的大量技术图纸和实物做为参考,有着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支持,研发进度飞快,估计年后就会出成果,三个月内,就能生产出第一批深空探测器,发射往太阳系外围。别看瑞达集团出手比官方晚了好几个月,但是他们的探测器技术要先进的多,探测范围更广,飞行速度更快,究竟谁先找到星流通道入口,还未可知。
最后发言的是瑞达汽车的邵和平,他同样没有真身到达会场,而是借助全息影像发言,在他身后,还能看到密密麻麻停满这个库房的飞行汽车。
“在过去的这一年,我们瑞达汽车公司,已经补全了所有主流车型,包括a0级入门轿车、家用轿车、商务轿车、suv、越野车、mpv、跑车、敞篷跑车等等。年销售汽车的数量,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年销售额达到了8321.12亿元,同比增长42.04%。全年销售总量达到4272145台,其中乘用车销量为4250370台,同比增长41.1%,海外销售量为1417204台,同比增长71.9%。当然这个销售成绩,离不开总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离不开兄弟公司的宣传助力。”
“在新的一年,我们瑞达汽车打算从两处着手,继续推高汽车销量。其一是在几款中高端车型上,搭载核聚变电池,推出终生免充电的顶配型号,继续挖掘高端客户潜力。其二是大力推广飞行汽车,让更多的民众接受飞行汽车的存在,让部分富豪用上飞行汽车,为缓解各大城市的交通拥堵做出贡献。同时为顶级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高速且便捷的出行方式。我相信有了飞行汽车的这个拳头产品,未来几年,瑞达汽车的销售业绩依旧能保持现有趋势,持续且高速增长。”
其实早在几个月之前,瑞达汽车厂生产的飞行汽车测试车型,就在大草原上试飞了。并且被部分到草原旅行的游客拍了下来,在网络视频平台上广泛传播。后来乔瑞达和杜青青结婚的时候,更是出动了全部由飞行汽车组成的迎亲车队,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德诚市上空,招摇过市,引发了巨大的轰动。按照瑞达汽车的研发进度,飞行汽车早就应该大批生产,上市销售了。但是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出现在公众眼中的飞行汽车,依旧只有少量的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民用版飞行汽车,却迟迟不见上市销售。这个问题当然不是出在瑞达汽车公司身上,而是出在国家交管部门,更新交通规则太慢,而老的交规,根本无法适用飞行汽车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直到上个月,飞行汽车交通管理暂行方案出台,这才为飞行汽车的上市,铺平了道路。
乔瑞达赞许的点点头,说道:“邵经理,你干的不错,瑞达汽车公司,能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你居功至伟。”
“多谢乔总夸赞,这是我的分内之事。德诚市汽车厂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那里承载了我的所有童年欢笑,是我的家。当初德诚市汽车厂改制失败,连年亏损,破产在即。如果不是乔总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全资买下德诚市汽车厂并改组为现在的瑞达汽车厂,注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我们厂早就破产了。上万名工人兄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也会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过上朝不保夕的凄惨生活。说到底,该是我谢谢乔总才对。”邵和平真情流露,说出来的话格外感人。
乔瑞达对邵和平是有着知遇之恩的,在当初乔瑞达买下德诚市汽车厂的时候,邵和平不过是工厂内一名总工程师,在技术上或许有些水平,但是从来没表现出任何的管理能力。一年忙到头,工资只有几万块,还不一定能拿到手。是乔瑞达力排众议,提拔邵和平当上了瑞达汽车厂的厂长,同时兼任瑞达汽车公司总经理一职,年薪几十万,算上奖金甚至超过了三百万。这对邵和平来说,不止是知遇之恩,已经是恩同再造了,让他从一名稍稍出色的技术人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公司一把手,堪称名利双收,实现了人生的华丽逆袭。当然邵和平的表现,也对得起乔瑞达的信任,他带领下的瑞达汽车厂,短短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此后几年更是持续发力,高速发展。到了今年,甚至战胜一众国企和合资企业,拿下了国内汽车销售的头把交椅。这份战绩,堪称辉煌。瑞达汽车能够有此佳绩,当然离不开总公司,或者说乔瑞达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也绝对少不了邵和平这位厂长付出的努力。(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