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西域定,海晏且河清5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西域定,海晏且河清5

毫无疑问……

这些原本处于孙权监视之中的江东士人们,皆在卫府细作们的协助之下,打破“枷锁”、冲脱桎梏。

而且,他们皆不约而同地准备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孙权!

孙权在孤注1掷、试图绝境求生之下,犯下了1个严重的错误:

其人使自己,立于危墙之下。

当然了。

如果没有卫府细作在暗中煽风点火、乃至于协助江东本土士人们打破牢笼,孙权凭借其人那套权谋诈术,依然可以稳如泰山。

但世上没有如果,更没有后悔药!

孙权被江东本土士人们反抗、架空,几乎已是定局。

吴郡6氏、顾氏、张氏、全氏,外加吴郡及丹阳郡朱氏联手,这股力量,在如今的吴郡,足以掀起滔天巨浪。

尤其是,在有朱治、6逊这1老1少策划、满季白这个卫府王牌细作,推波助澜之下。

很快,朱治、6逊2人,便与这些江东各大名门望族的领军人物们,达成共识。

只见朱治断然道。

“诸君,事不宜迟,某等既已来不及集结部曲,便应尽速杀向孙权之公廨!诸君,请!”

满季白适时道。

“诸位先生尽管放心,3百名卫府细作,而今皆已潜伏于孙权左近,只待诸位先生行事,仆等便将助诸位先生1臂之力!”

朱治用力1挥袍袖。

“诸君,随某1同行事!”

同1时间……

孙权的伪扬州牧公廨门前,无数首级堆积如山。

孙权在听到部曲汇报之后,匆匆赶到门前……

其人便看到了这颇有些惊悚的1幕。

孙权非但脸色变得无比铁青,而且隐约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地疼……

江东各大名门望族,实则是在红果果地、大抽特抽孙权的耳光。

然后……

孙权方才反应过来:

不对,此事颇为吊诡!江东士族,何来如此胆量?

孙权抚须蹙眉,略作思忖之后,便令亲卫将这些首级,尽速处理干净。

其人便在思索之中,缓缓返回了自己的衙署之中。

对这种暗中监视江东各大士族之阴私之事,孙权不便与张昭、张纮、秦松等淮泗士人明言。

由是故,孙权只能独自揣摩,江东本土士族尽诛自己派出的细作,究竟是何意图。

少顷……

孙权便打定了主意。

其人心道:

江东士族此举,应是对我给予警告。

也罢,既如此,我便暂且隐忍1番。待大军攻下南越国,我再处置江东士族不迟!

如是般,孙权对此,选择了隐忍处理。

孙权也是迫于无奈。

而今孙权的部曲数量不足,暂时惟有与江东本土士人虚与委蛇。

此时,孙权真要与这些士人们撕破脸皮,后果委实不堪设想。

所以,陈寿在《吴主传》的赞语部分,夸奖孙权“有勾践之奇英”,可谓人间豪杰之言,确实颇为精洽。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通假字,通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摘自《吴书之吴主传》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含垢忍辱闻名于世。

可知在陈寿眼中,孙权在“屈身忍辱”方面的表现可与勾践相媲美。

这实际是在隐喻,孙权向曹氏父子称臣纳贡的历史渊源。

向曹氏父子称臣、纳贡事件,清晰呈现了孙权“奇英”的1面。

在他与曹丕的往来斡旋中,其阴险、诡谲、狡诈、猜忍之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层出不穷的手段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孙权的这些手段,是孙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到的。

虽然孙权正式向魏廷称臣,是在曹丕践祚之后(西历220年,其原因是孙权惧怕刘备伐吴)。

但早在曹操在世时,孙权便已暗送秋波、频繁示好。

由《吴主传》可知:

孙权首次向曹操“请降”,发生于建安2十2年(217)春季,即曹**亡的前3年。

(建安)2十2年春,(孙)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

摘自《吴书之吴主传》

请降之举存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它与孙权图谋荆州有关。

建安2十年(215)孙权遣吕蒙“西取长沙、0、桂3郡”。

虽然此次战役因曹操讨伐汉中而被意外中断(刘备被迫班师归蜀),但孙权对荆州方面的领土诉求却并未因此减少。

在建安2十年(215)的领土划分中,孙权获得了江夏、长沙、桂阳3郡。

不过扼守入川通道的南郡,依然被关羽所牢牢控制。

在鲁肃、吕蒙看来,任由关羽君臣在上游横行,无异于割肉饲虎。

因此,孙、刘双方迟早必有1战。

(鲁)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关)羽不足忌。

摘自《吴书之鲁肃传》

(吕蒙)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

摘自《吴书之吕蒙传》

有鉴于此,孙权向曹操“请降”(217),其实正是为了夺占荆州而做的外交准备。

考虑到合肥之战时(215)孙权几乎被张辽所杀……

孙权这厮搁置旧怨而谄媚仇敌,可谓城府甚深。

(孙)权征合肥还,为张辽所掩袭于津北,几至危殆。

摘自《江表传》

由此可见,孙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非但可以忍辱负重,而且可以不择手段、毫无底线。

总而言之,孙权可谓天生的阴谋家。

而汉末乱世,则是其人展示天赋的舞台。

也正是因为孙权具备极高的心理素质与极低的道德约束,他才能够“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也侧面印证了孙策“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的政治预言。

在这个时空之中,孙权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孙权在面对江东士族们红果果地打脸、挑衅举动之时,第1反应便不是打回去,而是……

暂做隐忍,耐心等待良机!

所以说,赵旻,已经将孙权看得透透的。

由此故,孙权错失了挣扎抵抗的最后1次机会……

尽管,就算孙权再如何挣扎抵抗,也没有任何卵用!

就在孙权刚刚令其人之部曲将这些首级安葬,并准备安抚1番江东士族之时……

1众江东士人们,各自率领其匆匆召集的部曲,便杀进了孙权的衙署之中。

满季白先这些江东士人们1步,已提前令细作们,封锁了孙权衙署的所有门户。

而且,卫府细作们控制住了孙权的心腹幕僚徐详、胡综、是仪3人。

此时的孙权,虽然已纳徐夫人为妾,但孙权的表兄兼老丈人徐琨此时正在会稽郡,因此孙权在吴城,暂时再无其他援军。

注意:辈分极其混乱,即“嫡庶不分,闺庭错乱”是孙吴宫闱的1大特点。

孙吴政权的“近亲通婚”且辈分混乱现象,使得孙吴,被后世嘲笑了近两千年。

综上所述。

当孙权得知江东士人们杀气腾腾而来,欲暂避锋芒之时,其人便被早已把守在后门的卫府细作,逮了个正着。

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衣冠不整的孙权,被押到了江东士人们的面前。

万幸孙权城府极深,是以其人并未狼狈不堪,而是仍然淡定从容地,反问江东1众士人们。

“诸君这是何意?君理,你受家父、家兄及我之恩,为何而今竟反叛于我?”

朱治颇为坦然地站了出来。

“吴侯休怪某等无情无义,正因某等深受故破虏将军、讨逆将军之大恩,故不忍心目睹吴侯1错再错,最终陷于万劫不复之境地耳!”

这番话,朱治说得理直气壮、义正辞严。

即便孙权1向巧言令色,此刻也哑口无言。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可笑的是,在蜀国人的笔下,黄权这个在敌国“位居宰辅”的叛臣,竟然是“晚年不幸,流徙到蛮荒之地”的悲情人物。

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季汉辅臣赞》赞黄公衡

注:“殊疆”即荒蛮不毛之地。1般指代与汉文化相异的地区。

魏国十分天下有其8,在蜀国文士杨戏笔下,竟成了“蛮荒之地”;而蜀国十分天下不足其1,却成了“华夏思美”。乾坤颠倒,黑白不分到了这个地步。

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季汉辅臣赞》赞昭烈帝

虽说彼时杨戏因立场原因,偏袒蜀国无可避免,但讥笑魏国的中原大地为“殊疆”,而贬斥黄权的坦荡仕途为“放流”,也实在过分。

有趣的是,蜀亡后,杨戏同郡(犍为郡)老乡李密入魏,后仕晋朝。李密被晋武征召,在表文中自称“少仕伪朝”,又称自己是“亡国贱俘”。

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猥蒙拔擢,宠命优渥。--《华阳国志》

“伪朝”2字,与杨戏所谓的“放流殊疆”可谓云泥之别。

下1章咱们继续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汉末雄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汉末雄风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中原西域定,海晏且河清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