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朱标以身殉国,南方之战结束
这么说吧,以现在南京城的防备情况,白起压根就没必要全力出手。
就算是仅仅只动用上一半的兵力,他可也可以轻松的拿下这一座,就只剩下老弱病残和伤兵新兵的南京城。
而以他手中剩下的那一半力量,就算是朱标有什么阴谋诡计,又能奈他如何?
毕竟,就算这个时候的扬州,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精锐,但是,又能够有多少?几千还是一万?
况且,这些人就算是精锐,但也是连续吃了好几场败仗的精锐,战斗力就算比现在南京城之内的那些兵马强,但也不至于强到什么程度。
不过,本着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原则,白起到底还是没有暴力攻城,而是采用了攻心之计。
而仅剩下一座孤城的南京城,这个时候人心到了何种程度,不言而喻!
并不复杂的攻心之计,但是,却让朱标失去了对于南京城的掌控。
南京城作为朱元璋的根本之地,他对于这里的掌控是绝对牢固的。
可是,朱标到底不是朱元璋。
同样的场面,朱元璋有一定的可能,能够镇压的下来,但不代表,朱标同样可以镇压的下来。
故而,白起都还没有正式攻城,但这场战役他已经赢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攻心之计,让扬州城的城门直接从内部打开了。
说到底,这个时候的扬州城,就凭这些老弱病残,能够有什么抵抗意志?甚至,现在的南京城之内,连个像样的将军都找不出来了。
当白起兵临城下的时候,那些老弱病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也不外乎一个简简单单的攻心之计,就直接产生了这么有效的效果。
甚至,这些人打开城门也就算了,还有一些丧心病狂的,居然还想要对朱标出手。
好在,全琮及时带领最后一部分依旧愿意效忠他们的士兵,将朱标保护了下去,将他保护回了吴王宫之内。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朱标,其实早就已经心如死灰。当朱元璋死的那一刻,他的天,仿佛都要塌了。
他最能打仗的那个弟弟战死沙场,他的父亲也同样战死沙场,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故而,当伍子胥和敬翔他们想要离开的时候,朱标却并没有走。
而是将未来的希望,都放在了朱棣的儿子,朱瞻基的身上。
朱瞻基,他植入的身份是朱元璋的孙子,实现了加倍计划!
不过,虽然是朱元璋的孙子,但却并不是作为长子的朱标的儿子,而是朱棣的儿子,成了朱标的侄子。
朱瞻基出世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朱标还没有成婚,自然是不可能有什么儿子的。
按道理来讲,作为老大的朱标,如果没有成婚的话,作为老四的朱棣自然是不可能成婚的,就前面的几个兄长都成亲之后,才能够轮到他。
不过,奈何朱元璋一开始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朱标的身上,这也就导致了,朱标一天到晚非常的忙碌,已经提前帮朱元璋处理各种事务。
因此,自然是没什么时间谈恋爱的。
不过,像他们这种身份,成婚的话,大多数也是父母之命,找一个身份相当的人政治联姻。
反观朱棣,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朱元璋那么多的重视,甚至多了丝野蛮生长的意味,相比朱标,有大把的时间,在外面自己闯荡。
可是,这反而让他比兄长朱标先勾搭回家一个媳妇。
但就算是如此,按照规矩来说,朱标没有成婚的话,也基本轮不到他。
可是,那个时候的朱棣还是最年轻气盛的时候,干柴烈火的,一不小心就一发入魂,这下子,生米煮成熟饭,甚至都有果实了,朱元璋也只能退了一步。
由此,朱瞻基作为老四朱棣的儿子,反而成为了朱元璋孙子辈之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在心中已经绝望,心有死志的情况之下态,朱标将自己的侄子朱瞻基,托付给了敬翔和伍子胥两个人,而他本人,则是准备在南京城和晋军做最后的抵抗。
就像是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就算是死,但也要尽可能的打击晋军。
而他也相信他的侄子朱瞻基,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小一辈之中,朱瞻基确实是最为文武双全的一个。
但是,他抱着必死的决心和意念,将最后的力量都留在了南京城之内。
可是,却万万不会想到是这么一个结局!
怎么可能会是这么一个结局?
这个时候,他甚至感觉到了自己的可笑。
拼了性命要打最后一战,但最后却是自己一个人上头,这敌人才刚刚打过来,就这么三言两语的一忽悠,这手底下的士兵们居然全都反了!
事实上,这些士兵们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能够有什么抵抗意志!
白起的攻心之计能够这么成功,和敌人的抵抗意志低自然是脱不开关系的。
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郭子仪在江淮战场连屠十城了。
江淮地区和南京可就隔着一条长江,在古代,这种背景之下,就算是消息传递的再慢,消息在各地区之间流通再困难,可毕竟只隔着一条长江,这个消息怎么可能传不到这边来?
整个江淮地区,郭子仪杀的江河为之断流,这些事情,传到这边之后,也同样是令无数的百姓震动不已!
江江淮地区都被杀的江河断流,这些平民百姓们或者是普通的大头兵们怎么可能不担心?
他们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或者是普通的大头兵,他们看不到郭子仪这般杀戮背后,主要是为了震慑,而不是为了杀戮。
他们只知道,连江淮地区都被杀到了这种程度,他们这里还是朱元璋最心腹的一块地区,到时候又会遭遇如何的灾难?
故而,屠城的阴影,一直都笼罩在他们的身上。
当白起用出了攻心之计后,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自己就主动劝说开,他们在军中的那些子侄亲人,让他们打开城门,放白起进来。
在种种的原因之下,出现了现在这种局面,其实也是一个必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