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谋(61)
几天之后,文庄王就同意了澹台至提出的做法,并且也是赞同澹台至去都城面见皇帝的。
不过在此之前,皇帝就派人来告知文庄王说,打算让澹台宬去一趟都城,其实也是在于让澹台宬面见皇帝。
文庄王立刻想到是当今的陛下打算让澹台宬去朝廷任职,文庄王也赶紧表示了赞同,只不过对于澹台宬自己来说,他自是没有想到这一点的,就如澹台至也是如此。澹台至会觉得,他几天之前随意说出的话语竟然变为了现实的情形,但澹台至认为这也是会在预料之中的一种情形。
于是在澹台至去往都城之前,澹台宬就率先去到了都城,并且在国政殿里见到了当今的陛下……
此刻的澹台宬正跪于国政殿里,而且大殿里只有皇帝一人坐于皇位之上。
澹台宬不免也在猜测着皇帝会想说些什么。
“澹台宬,看起来你与朕的年龄有些相仿啊。”皇帝看向跪于地上的澹台宬说道。
“臣不敢与陛下比较什么,但臣可能会小几岁。”澹台宬谨慎的说着。
“朕能够看的出来这一点,但你不也是属于国之谋士?
“臣不敢以谋士自居。”澹台宬谨慎的回复道。
“但在本王看来,你就是属于谋士,是为了国政之事而谋之人,但你以后同样也可以为了朝廷之事而谋。澹台宬,本王想知道你对于此事的看法。”
澹台宬此刻感到了皇帝的威严,他也看到皇帝那副略显清秀的面庞。在澹台宬的想象之中,这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样的,而且现在的皇帝会显得更加的老成一些,这可能会与皇帝的实际年龄有些不一致,但皇帝就是皇帝。
“臣愿意为朝廷之事而谋。”澹台宬赶紧表态道。
“你可知道朕想让你为何事而谋?”皇帝冷静的问道。
“臣……不知,但臣愿意为朝廷之事而谋。”
“澹台宬,这就是你的回答?”
“这就是臣的回答。”澹台宬没有任何的犹豫。
“你觉得那武智王与外敌可有关联?”
“臣不知此事。”
“澹台宬,你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出来?或者也是在于你并不想知道?”皇帝审视着澹台宬问道。
“臣……”
“你先不用做出回答,朕可以让你考虑。”
“臣确实不知。”
“嗯,但你现在不也是已经知道了?”
“是,臣知道了。”
“是不敢不知?还是说已经知道了?”
“臣听明白陛下的意思了。”
“武智王接下来会如何做事?澹台宬,朕想知道你的看法,既然你是谋士,就应该能够看的出来,你可以直言,不用顾忌什么,也只有朕会知道。”皇帝也是在提醒着澹台宬了,“你现在就是朝廷的谋士了,澹台宬,你可以如此认为,然后你就以这样的身份来为朝廷做出相应的谋划。”
“陛下,臣以为武智王会想到借助戎狄之力来对抗朝廷。”
“朕当然知道,可这不也是朕刚才告诉你的?这不算是你自己的看法。”
“武智王会想到让七大诸侯国结盟。”澹台宬接着说了这么一句,“然后武智王会再借助戎狄之力来共同对抗朝廷。”
“让七大诸侯国结盟?朕同样可以想到,但武智王具体会如何做事?”
“武智王自己不会成为盟主,因为武智王知道陛下一定会做出责罚,武智王会推举出一位诸侯王来成为盟主,以此也能掩盖他的一些真实想法。”
“嗯,是有这样的可能。难道别的诸侯王会不明白这一点?还会有诸侯王愿意成为这样的盟主?”
“臣以为会有诸侯王愿意成为盟主,但不是对抗朝廷的诸侯国盟主,而是帮助朝廷的诸侯国盟主。”
“原来如此。”皇帝笑着说道,“也就是说,总会有这样的诸侯王,也总会出现这样的诸侯王。在另外的六大诸侯王里面,有谁会愿意成为这样的盟主?”
澹台宬一时没有做出什么回答。
“澹台宬,朕并不是对你提出这个问题,你也不用做出什么回答。”
“是,臣明白。”
“澹台宬,你可以站起来说话。”
“臣谢陛下。”澹台宬说完后就慢慢的站起来。
皇帝又看着澹台宬说道:“澹台宬,倘若朕想阻止这样的七大诸侯国结盟,你觉得朕应该如何去做?”
“其实陛下并不用阻止这样的结盟。”
“原因何在?”
“就如臣刚才所说,这样的结盟不一定是有损于朝廷的,或许也是利于朝廷的。关键就是在于让谁成为这个盟主。”
“以朕的看法来说,不就是那文庄王才适合成为盟主了?也只有文庄王成为了盟主……才会做出有利于朝廷的事情。澹台宬,你的看法如何?”
“陛下英明。”
“朕可以让文庄王成为这样的盟主,朕知道几天之后你的大哥澹台至就会来到这里,朕也会同意他提出的建议,也就是让武智王归还那两座城池,这样就能够让文庄王顺利的成为盟主了,朕自是会同意这样的做法。朕又岂会看不出来这背后的真实目的?朕之所以同意让你的大哥澹台宰执来到这国政殿里,也是在于朕早就看出了这一点,否则朕也不会同意让澹台至来到都城的。听说文庄王已经让澹台至成为了一国的吏首?”
“启禀陛下,确实如此,大哥澹台至最近已经成为了一国的吏首。”
“现如今由谁来担任宰执?”
“陛下,是宋哲。”
“如此也可。”皇帝想了想之后才说道,“这是出于文庄王的选任?”
“陛下,确实如此。”
“也只有文庄王可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本王也不用多问些什么的。”皇帝还是笑着说道。
“与陛下所预测的一致。”
“澹台宬,这是朕的判断,并不是什么预测。朕不可能连这一点都想不到,不过朕会这么说也并不是在责怪于你,还希望你能听明白朕的意思。”
“臣能够明白。”
“澹台宬,朕知道你现如今是以客卿的身份参与国政,这同样也是文庄王做出的决定。朕也希望你能留在朝廷里,并且为了庙堂而谋。朕也会让你以客卿的身份来做事,你可愿意按照朕的旨意做事?”
“臣会听从于陛下的旨意,然后以客卿的身份为朝廷而谋。”
“当然了,你同样是可以做出拒绝的。”
“臣是不会拒绝的,臣愿意为朝廷之事而谋。”
“澹台宬,你现在还难以担任什么官职的,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将事情做好,朕以后会做出相应的安排,但现在你还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做事。”
“陛下,臣能明白。”
“如此就好,再来说这七大诸侯国结盟的事情,你认为文庄王是愿意为朝廷而做事的?朕是想知道你的真实想法。”
“陛下,臣可以确定就是如此,臣觉得从之前的一些事情就可以让陛下做出判断了,而这也会是属于准确的判断。”
“虽说朕也是信任文庄王的,但文庄王同样有可能做出别的选择,就比如说他是打算为朝廷做事的,可实际上文庄王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陛下,这削藩已经成为了必然,还请陛下从这一点来考虑。难道说七大诸侯国结盟就可以战胜朝廷了?恐怕并非如此,同样也不会这么的简单,看上去武智王是想让戎狄王来帮着他对抗朝廷的,但戎狄王不也是有条件的?戎狄王难道就不想得到这座繁华的都城?当然不会如此,其实这么一想,武智王就是难以让戎狄王听从他的指令,他们自然可以达成某种结盟,但这是在有许多条件的基础上而达成的结盟,一旦戎狄王觉得难以得到什么,或者是武智王不能让戎狄王得其所愿,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存在什么结盟了。戎狄王还会回到塞外继续成为戎狄部族的王,但武智王就难以成为诸侯王了。只要武智王决定对抗朝廷,那么武智王就不会有任何的退路了。臣以为武智王也能看明白这一点。”
“就算武智王能够看明白,可他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在朕的面前他都可以表现出一些不恭敬,更何况是回到他的王城之后。这次朕派去接管武智王铜矿的人禀告说,其实武智王并没有使用年号,也就是这立元的年号,而是还按照以前的方式纪年,甚至于说那王城里的很多庶民都不知道朕……已经向天下颁布了年号。不仅是庶民了,一些官吏同样都不知道此事,由此也就能知道武智王在王城内的一些做法了,可以说他根本就不重视朝廷之令,其实就是在于他并不认可朝廷……”
之后皇帝又接着说道:“在武智王的王城里是这样的情形,而在武成王的王城里同样也有这样的情形,朕已经让人去调查过此事了,具体的情形就是如此。除此之外,在文易王,以及文礼王的都城则很少会看到这样的情形,而文良王与武简王将事情做的都很好,这就包括文庄王在内,所以朕也想明白该如何做事了。武智王是肯定不会为朝廷做事的,还有那武成王。”
“陛下是想直接对这两个诸侯国进行削藩?然后不让武智王以及武成王再成为这诸侯王?”
“朕确实有这样的打算,朕可以先告诉文易王,以及文礼王只用听从朕的旨意就行。只要他们不去帮助武智王以及武成王对抗朝廷就行,本来朕是应该派兵护卫他们的王城,可是朕又没有掌握那实际的兵权。”
“陛下,其实不用派兵也可。既然武智王是打算让七大诸侯国结盟的,那么就可以在七大诸侯王会盟的时候,将武智王以及武成王逮住。当然还是要先派人守住去往塞外之路,以免武智王和武成王去到塞外,然后继续与朝廷对抗。”
“澹台宬,朕也同样想过这一点,但就算是朕这么做了,恐怕太皇太后也不会同意的。到时候朕也不能做些什么,只能再让武智王和武成王回到他们的王城。”
“启禀陛下,其实只用改变一点做法就可以了。”
“嗯?不知你的想法会是什么?”皇帝问道,而之后皇帝也就起身并且走到了澹台宬的面前,“澹台宬,你现在可以说了。”
澹台宬恭敬的对站于他面前的皇帝说道:“陛下,既然太皇太后是不同意的,那就让太皇太后不同意就行。”
“澹台宬,你这是何意啊?不等于什么都没说?”皇帝有些不满的说道。
“陛下,太皇太后肯定是不会同意让七大诸侯王结盟的,毕竟这也是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太皇太后又岂会同意?而在这七大诸侯王里,就有武智王以及武成王。”澹台宬说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