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翁仗婿势
第212章翁仗婿势
西苑,太液池。
首辅、六部尚书等朝廷大员赶到。
此时此刻,老皇帝正披着蓑衣在太液池钓鱼。这蓑衣十分精致,蓑丝所用材料价值堪比黄金。
昨夜大雪,天地一片白。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伴随一阵悠长的玉磬声,一首定场诗出来。
众位臣工无不神色凝重,当老皇帝弄出定场诗时,说明今天老皇帝是真的生气了。
关键是首辅这一点拨,可以说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既踩了梁阁老,又轻飘飘地将梁阁老的责任减轻。
在一,一看`无,一错版本%!'
而按照惯例,如果吏部尚书致仕,有资格竞争吏部尚书位置的便是,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以及没入阁的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等重臣。
哪怕王尚书身为户部尚书,且还入了内阁,论在外廷的影响力和吏部尚书也没得比。
张大人寒门出身,能混到如今的位置,自然不光是靠吃软饭就能做到的,本身也是人精,他立刻意识到徐青的言外之意。
众臣工不由佯装惊色,梁阁老更是惊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云州是九边重镇,军中上下,哪个和北虏不是有家仇国恨,怎么可能投靠北虏?”
这吏部尚书的位置一空出来,事情甚至比云州兵变还要大条。
首辅见着这位昔日的盟友,如今变法事业刚刚起步就跳反,虽说投靠玉亲王乃是任何一个朝堂大员都会做的正确选择,而且在其他变法政策上,户部也和过去一样支持,但他心里也颇不是滋味。
宾主各自落座。
“这得看张世伯的态度了。”徐青微微一笑。
其实在此之前,彭老大人已经请求致仕了两次,皇帝都照例挽留。
…
朝堂争斗终归是以妥协为主。
甚至比王尚书这种大家族子在底层的根系更深。
但老实说,刚靠女婿的威势,得了一件好差事,他实在没有底气说出什么反驳的话。
屁股决定脑袋啊!…
徐青啊,虽然只是一个解元,但是朝堂近来诸多大事,都有徐青的参与,剿灭南直隶的水匪,平定海患以及东山省的兵变……
徐青:“从目前的局势来看,确实上不去。不过如果我出手,结果会不同。”
他之前只是牵线搭桥,没想到徐青真能借助彭尚书发出关键一击,帮他填了一个大坑。
徐青:“敢问大人,变法之要,首重什么?”
这时候户部王尚书道:“事有轻重缓急,于今之计,当派遣朝廷重臣,节制边镇,查清兵变情由始末,遏制事态扩大,并尽快平息兵变才是。”
原来老大人觉得自己年纪大,已经处理不了国家要务,所以请求致仕。
“为何?”
除非玉亲王上位之后,对复社出身的党人,实行党锢,甚至要对整个南直隶出身的官员进行打压。
这边老王不反对军机处的设立,首辅这边退一步,将吏部尚书的位置交出去,也是应该的。
见得这么一位元老重臣出言,连老皇帝也不得不正色以待。
…
…
而且如今的吏部左侍郎老张的把兄弟右佥都御史吴大人又是徐青的恩师。他和徐青因为玉亲王的事,多少有些不对付。
按流程,第三次应该得允许了。
彭老大人看了一眼,用它拍了拍自己自己的手臂,“都怪你,怎么就管不住你这只手!”
张大人:“贤侄,幸亏你早有伏笔,不然今次我要吃个大亏。”
“哦,为何?”老皇帝饶有兴趣道。
何况玉亲王也有支持变法的动力。
霍景有了平息兵变的功劳,回来之后接任吏部尚书的位置,自也是顺理成章。
瞧不起谁呢?老皇帝忽然一笑,“彭老言之在理,那就命冯西风以军机处协办军机大臣的差遣,节制三边,平息兵变。至于吏部尚书的事,等年关之后再议。”
酒足饭饱之后,翁婿一起回府。
这天下现在还是老皇帝的,早早去巴结玉亲王,只会令老皇帝厌恶。
而彭老大人接下来的话,又是石破天惊。
此言一出,众臣工都安静了。
若是他有徐公明做女婿,何愁彭家不能继续兴旺几十年?
难道首辅有请王尚书退出内阁,接任吏部尚书的意思?既然军机处设立,内阁的权力自然会缩小,再呆在内阁,显然有些鸡肋,作为妥协,王尚书自己未必会拒绝退出内阁接任吏部尚书的想法。
不过彭老大人也说得很有道理,平定兵变之后,作为边境重镇的云州,事后文官的处置和安排,都是十分重要的事。
…
回去之后,管家前来迎接吏部前任尚书彭老大人,到了书房之后,拿出一份契约文书。
如今洪大人硬顶王大人,其他大臣不免暗赞,洪大人好样的。
彭老大人连忙出列请罪,随即道:“老臣觉得,冯西风此去云州,必定能平息兵变。”
大家都得悠着点,别撞到枪头上。
“你打算帮他?”
何况老梁是礼部尚书,跟军事也不沾边。
真要让霍景得了平息兵变的功劳,张侍郎的吏部尚书美梦就彻底泡汤了。
说到底,官兵兵变,也不是稀罕事,归根结底就是要饷。
论官位,自然是左都御史更大,其与尚书是平级的。
其实实际上哪有那么严重,阁老就算不懂,身边也有幕僚,何况大方向都是早早商议定好的,真有什么要紧军情,这不是能召集专业的大臣商量么。
好踩!
做大事必须要揽权。
左都御史霍景此时身在局中,也不好发布意见。
他转瞬间也明白,吏部尚书的位置霍景得不到,但王尚书支持军机处的设立,总归是要换些什么来。
权力不在自己这边,别人再帮忙,做事情也是不安稳的。
这时候,老张也顾不得遮掩自己和徐青翁婿的关系,一定要亮明立场。
而且王尚书作为玉亲王如今的铁杆支持者,他加入吏部,帮助首辅澄清吏治,显然比张侍郎效果更好。
张府。
而且要想平息兵变,没有户部支持,怎能成事?
张大人身为吏部左侍郎,对吏部尚书之位,自然是有执念的。
徐青:“正因如此,大人才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也不是他想不到,而是舍不得。
因此仙煤的事一出来,玉亲王派沈墨上奏疏试探一下之后,便没有继续胡闹下去。
今天打赢了这场仗,起码少奋斗十年。
“公明,你在文渊阁,是不是又有什么大收获?”
“话虽如此,但要是王尚书利用户部力保霍景去平息兵变,首辅为了大局,也不得不同意。”张大人看得很清楚,朝廷的事十分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
关键是户部还卡着平息兵变之事的脖子。
老皇帝一锤定音,其他人也不反对了。
首辅不疾不徐道:“云州兵变,士卒杀了巡抚,分食参将,欲投北虏。”
王大人仍是据理力争道:“元辅,冯西风到底威望不够,还请元辅慎重。”这时候,决定致仕的吏部尚书彭老大人忽然笑起来。
洪尚书说了一大堆。
冯西风刚要拒绝,听说女婿也去了张府,只好依从。
唯有处在众臣工中,品级最低的冯大人老脸一黑。这话要不是即将致仕吏部尚书说出来,他肯定直接找人理论了。
随着变法越来越深入,吏部尚书的责任会越来越大。
冯西风闻言有些恍惚,此时他看女婿,好似看到一头潜入水中的蛟龙,随时都可能出水,呼风唤雨。
王大人不阴不阳道:“这么说,设立军机处,洪大人笃定今后没有这样的大患了?”
徐青不愧是大虞朝第一神剑,天外飞仙,能直接斩断乱麻。他缓缓道:“臣保举一人,必定能平息此次兵变。”
洪尚书显然得了高人指点,据理力争。
他年老心衰,怕做不好误了国家大事,如今请求致仕,也是为了让朝廷再派一位年富力强的大员接任吏部尚书。
否则动摇不了徐青的根本。
反正他们吵得越凶,其他人越能置身事外,还能顺道瞧瞧热闹。
王大人如今也是阁臣,而且和玉亲王关系亲密,自然不乐意内阁被分权。
随即有兵部尚书洪轩出列,提到了如今内阁处理军机要务的弊端。并说明在军事上,专业能力的重要性。
…
徐青摆手:“晚辈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其实元辅不会同意让霍景接任吏部尚书,陛下也是如此心意。晚辈此举,无非是顺水推舟。”
这比入阁当个排序最低的阁臣还爽。
…
“张阁老,你来说说这次的事。”老皇帝将钓竿扔在一边,直接点将道。
这也是玉亲王讨厌徐青,有时候也不得不支持徐青的原因。
不管今天事情成不成功,他姿态做足,兵部的老少爷们都会知道的。哪有下属不喜欢为本部争权的尚书?
王尚书、玉亲王那边,可不会对一个即将离任的吏部尚书,开出这么高的价码。
如今是第三次。
他此时此刻,相比起手中关于仙煤在老家专营的契约文书,更羡慕冯西风有这么一个好女婿。
以张大人的心志,自然不会被徐青三言两语动摇,他道:“公明所言甚是,我再考虑考虑。”
徐青如今开辟紫府,更有些超然世外,无可无不可。他道:“晚辈斗胆说一句,大人与其谋求吏部尚书的位置,不如谋求户部尚书的位置。”
内阁管军事,他兵部管什么?何况设立军机处,首辅固然是首席军机大臣,但兵部尚书难道能被排除在军机处之外,那是妥妥的常务副首席军机大臣。
张侍郎明白官场不是打打杀杀,别看王尚书和首辅现在立场有区分,但在具体事务上,未必不能合作。
现在结果虽然吓人,但众臣皆有心里准备了。
这个方案,冯西风的奏疏也是有提的。
但吏部左侍郎作为默认的小天官,序列隐隐然还是更靠前的。
诸位臣工心知,这是首辅在点梁阁老的本职是礼部尚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因为他的女婿叫徐青。”
…
只是……
大虞朝的人终归是喜欢折中和妥协的。
洪大人是新晋的六部堂官,比许多同级别的大员年纪都轻,正是气盛的时候,今天冲锋陷阵,如果被王尚书轻飘飘一句话打回去,还要不要面子了?“王阁老此言差矣。问题的根源不解决,今后再出现类似的事,依旧要兴师动众。如果专门设置军机处,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军机处这边便能迅速派人处理,不至于酿成今日的大患。”
另外,左都御史掌管督察院,乃是清流之首,等于是保守派天然的领袖。
如今的左都御史和户部王尚书的妻弟是姻亲关系。
责任越大,权力也就越大。
首辅日理万机,怎么可能在这方面付出太多精力,所以事权还不是落在他手里。
冯西风嘴角一抽。
户部尚书虽然也不错,但明显不能和吏部尚书比。
其余诸公暗自无语,这云州的军情大半个月没有回信,朝廷派人去催公文,到今天之前,一直没有下文。但凡有点敏锐性,都应该清楚云州那边出现大事了。
人家梁阁老本职是礼部尚书,不通军情,确实说得过去。但军情公文,都要走内阁……
但很快有人回过味来,还得是老登狡猾。
这边,老皇帝在吏部彭老大人的求肯下,应允了对方致仕的要求。王尚书立马跳出来说,国事为重,他决定放下和兵部尚书的争执,并准备立马让户部配合准备钱粮军需等,并向举荐派左都御史这位朝廷重臣去解决云州兵变的事。
但他也不敢明面上站出来反对,只能先拖一拖,事缓则圆。
因此吏部尚书的位置断不能落在保守派手中。
还是徐公明看得透彻。
至于更往后的事?只有天知道。
王大人只能硬着头皮道:“冯大人虽然有些地方剿匪的资历,但到底做官未久,品级不够,威望不高,万一招抚不力,怕是会坏国家大事。”
因为天下迟早是他的。
首辅道:“那就给冯西风加一个军机处协办军机大臣的头衔,这事由军机处专事专办。”
众人看后,确实内心认可了冯西风的专业能力。
户部尚书在六部中,仅次于吏部,虽然和兵部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却也是居高临下的。
“张世伯、泰山大人安好。”徐青见礼。
众臣工看得分明,上面没钩。
让老霍上位,自然比老张上位要强。
内廷之首是首辅,而外廷之首便是吏部尚书。
说到底,人走茶凉。他现在不接这份富贵,以后可没这么好的机会了。
而且老彭是老官僚,他早猜出老皇帝的心意,怎么会在离任的关口得罪皇帝。
洪大人道:“王大人不要曲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出现同样的事,有军机处,肯定是比没军机处强的。如果王大人连这点都瞧不清楚,那咱们也没什么好说的。”
其中主要还是吏部左侍郎和左都御史来竞争。
不过谁叫人家洪轩作为兵部尚书,却没有入阁呢。
这对才接任兵部尚书不久的洪轩稳固权力根基同样有利。
户部有钱,人家徐公明就没钱?云州也是出煤矿的地方,只要老冯带着仙煤的制作技术和经营权过去,对于云州上下,怕不是要喜逢甘露了。
首辅立马呵斥道:“梁尚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半月以来,并非没有奏疏言及云州的异常,梁尚书你是对此一点都不关心吗?”
随后又美滋滋地拿起这份契约文书,有此契约在手,加上徐公明那边的保证,彭家往后十年的富贵都有保证了。
众臣只是没想到,彭老大人居然在这个节骨眼致仕。
正是冯西风此前写的奏疏,里面有提醒云州兵变的内容,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纵然是纸上谈兵,也是深入研究过的。
说到底,他成为六部堂官的时间太短,论资排辈,兵部尚书除了在特殊时期,入阁的次序是不靠前的。
“自然是澄清吏治。”张侍郎抚须道。
本朝之中,内阁称之为内廷,六部九卿则是外廷。
而梁阁老这样,显然是对军事一点敏锐性都没有。
“陛下,臣有话说。”一个颤颤巍巍的老臣出列,正是吏部尚书彭老大人。这位可以说是,方阁老致仕之后,朝中资历最老的人。由于吏部尚书位置特殊,所以这数十年来,都没有吏部尚书入阁的说法。
他缓缓取出一份奏疏,在老皇帝同意之后,传阅给众人。
看到对方拼命使眼色,老王立刻懂了对方的意思。他也在权衡利弊,吏部尚书的候选人中,显然是左都御史霍景上位对他最为有利。
阁臣不知兵,又要处理军务,稍稍出点错,对于国家都是极大的危害。
此人出手,一向都是雷霆万钧,干脆利落,从无败绩。
为了大局,有时候忍让妥协是必须的。
徐公明和其他寒门出身的大臣不一样,他的势力根基在底层,哪怕不当官,一样有巨大影响力,权力的来源和朝堂中枢的大臣是不同的。
等于直接把自己从这件事摘出去了。
冯西风下朝,正准备回府,这时候吏部左侍郎张大人拉着他道:“秋远,到我家喝一杯。”
此举显示出老梁在军事上的庸碌无能,那么待会要解决问题时,总不能找老梁这个军事废物出主意了吧。
老皇帝:“彭大人笑什么?”
路上冯大人问:“公明,张大人当真不能做吏部尚书?”
张大人亦是出了一身冷汗,要不是他早有准备,提前多日给徐公明和彭尚书牵线搭桥,今天怕是要阴沟里翻船。
“嗯,不过……”徐青正要说话,忽然间抬头看向夜空,天空中,紫微斗数中,一颗星辰陡然大亮。
冯西风学问不浅,立刻惊呼一声,“这是武曲星。”
上一次,天空中有武曲星冲霄射斗,大放光华,还是百年前山河破碎之时。
那一次,大虞朝出了两位武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