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3)
1910,温生才曾经计划刺杀广州将军增棋,但是应为找不到炸药而不得不放弃计划。1911年3月,温生才由香港再次来到广州,他这次的目标,是副都统、兼属广州将军孚琦。
4月8日,法人组织了一个远东飞艇社,广州将军孚琦应邀前往参观。兴高采烈的他还不知道,死神已经向自己张开了翅膀。
孚琦一行人刚刚走到东门直街尾咨议局前的麒麟阁门口,手持五响快枪的温生才突然出现,一声招呼也没打就向孚琦扣动了死亡的扳机。孚琦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一枪,当场毙命。温生才离去途中被巡警逮捕。
在审讯中,温生才从容声明:杀孚琦只是“为四万万同胞雪愤”。15日被押赴刑场,途中神色自若,毫无怯色,行至惠爱街一带时,对着人群大声喊道:“今日我代同胞报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方好!”既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随即遇害,年31岁。
不得不发
温生才杀了孚琦,为革命道路扫去了一个障碍,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却让黄兴等人筹划的起义受到了影响。
孚琦死了,广州城内自然严加戒备。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起义日期不得不推迟。
1911年4月23日,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两广总督衙门附近的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指挥部,决定于26日举义。但是日本、安南方面的枪械还要稍迟方能运到,而准备响应起义的新军第二标5月3日即将退伍。这就使起义陷于既不能速发,又不能拖延的困难境地。
黄兴和众人经过紧急磋商后,临时决定将起义延缓一日,定在4月27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占飞来庙,迎接新军和防营入城;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胡毅生、陈炯明认为清军已有防范,应当改期。姚雨平则反对改期,但要求发枪500枝以上。黄兴在喻培伦、林时爽等人激励下,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按期发难。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敢死队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了进攻的号角,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
起义军见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时爽听说李准的部队里有革命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
刘元栋、林尹发等5人也相继中弹。混战中,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然而彪悍的黄大侠并没有选择撤退,而是用断指继续射击。
随后,黄兴把敢死队分为三路:一部分人前往攻打督练公所;徐维扬率40人攻打小北门;黄兴则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去接应前来支援的巡防营。
没想到,老天在这时候跟黄大侠开了个玩笑。黄兴带着手下行进到双门底后,与温带雄率领前来支援的巡防营。他们为了方便进城,就没有缠上代表起义的白巾。
方声洞一看对面来了一对没有记号的士兵,认为是敌人赶来阻截,二话不说抬枪就打。可怜的温带雄看到革命同志,正想上去握手,却挨了同志们一梭子子弹,倔强的温带雄也不客气,应声倒下,果断地死了。
温带雄倒下了,他手下的弟兄们也蒙了,不说带着白巾的都是自己人吗,怎么见了面就往死里打啊?对,一定是计划泄露了,清军假扮敢死队要给我们来个突然袭击。那就别客气了,开练吧。于是双方展开枪战。
方声洞一枪打倒了温带雄,还没来得及高兴,就被巡防营的反击击中,也牺牲了。黄兴率领手下奋力抵抗,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不得已躲进路边一家小店,换了衣服才混出城去。
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1年后,当这场惨烈的战争已经渐渐远去的时候,当时的国民政府才将这72名烈士的姓名全部整理完成,刻在黄花岗上给后人凭吊。以下就是这七十二名烈士的姓名:
广东人:徐佩旒,徐礼明,徐日培,徐广滔,徐临端,徐茂燎,徐松根,徐满凌,徐昭良,徐培添,徐保生,徐廉辉,徐容九,徐进照,徐褶成,徐应安,李炳辉,李晚,李文楷,李文甫,李雁南,陈春,陈潮,陈文褒,罗仲霍,罗坤,庞雄,周华,游寿,江继复,郭继枚,劳培,杜凤书,余东雄,马侣,黄鹤鸣,饶辅廷,张学铨,周增,林修明
福建人:方声洞,冯超骧,罗乃琳,卓秋元,黄忠炳,王灿登,胡应升,林觉民,林西惠,林尹民,林文,林时爽,刘六符,刘元栋,魏金龙,陈可钧,陈更新,陈与燊,陈清畴,陈发炎
广西人:韦树模,韦荣初,韦统淮,韦统铃,李德山,林盛初
四川人:秦炳,喻培伦,饶国梁
安徽人:程良,宋玉琳,石德宽
英雄们的身影虽然渐渐远去,但是他们用生命铸就的丰碑永存人们的心中!虽然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都失败了,但是革命的风暴已经形成,这一次次的尝试都是为了不久的将来那次更为猛烈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