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萍浏醴起义(4)

第三节 萍浏醴起义(4)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纲领第一次以起义檄文的形式公诸于广大群众之中,并且得到拥护。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压迫的贫苦农民、矿工和部分防营兵勇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几天的时间,起义军的队伍就迅速增至数万人。

与此同时,浏阳与醴陵以及江西萍乡、宜春、万载边境广阔农村地区的革命党人也纷纷起义响应,其声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

按照原定计划,起义军应当分三路进兵,一路由浏阳、醴陵出发,进攻长沙;一路据守萍乡安源矿区为根据地;一路由宜春、万载向东攻打瑞州、南昌诸府,进而拿下沿江各省。

没有想到的是,发动起义后,起义军发展速度远远超出预先的估计。革命力量每到一处,清军都拱手送上城池和物资,然后夺路而逃,而当地群众则全都站出来热烈拥护。面对一片大好形势,领导者们却有些不知所措,胜利得来太容易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巩固革命秩序、统一军事调度了,致使前方各自为战,后方也步调混乱。

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同盟会总部那些资深的造反家门坐不住了,纷纷到总部机关请命回国,要和清政府拼命。看到大家高涨的革命热情,孙中山和黄兴很欣慰,于是派多人回国策应。

面对蓬勃发展的起义,清政府十分惊恐,急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端方,湖南巡抚岑春宣调集湘、鄂、赣、苏四省军队及地方驻军、“义勇”共5万人前往围剿。同时,唯恐大清公司破产而失去捞油水机会的美、英、德、日各国也派军舰闯入长江,对起义军进行恐吓。

起义军凭着手中极其简陋的武器,顽强抵抗,多次打败清军。但由于起义军互不统属,领导不力,奋战月余后终被清军各个击破,惨遭失败。刘道一、蔡绍南、肖克昌、廖叔保等数十名起义首领壮烈牺牲,龚春台辗转逃往长沙。

刘道一,原名吉唐,字炳生,号锄非,又号培雄。衡山人。早年就读于湘潭美国教会学校。1904年在长沙参加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义。不久留学日本,1905年七月,同盟会成立,他宣誓人盟,并担任书记、干事等职。

蔡绍南、龚春台等领导的萍、浏、醴起义提前爆发。他正在长沙运动新军,听到举事的消息后,日夜加紧准备,以便起义队伍攻取长沙时,新军及防营能开城响应,不幸被清政府遭逮捕,解送臬司督同长沙府审讯。

面对酷吏的严刑拷问,他坚贞不屈。同年12月31日,被害于长沙浏阳门外。他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

历史已经远去,但是英雄的形象不会被人忘记,因为他们用自己生命做画笔,用鲜血做颜料,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灿烂一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革命不是闹着玩的:辛亥风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节 萍浏醴起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