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周弘――赏识你的孩子(11)
父母也是如此,对待任何一个孩子,往往是表扬越多优点越多;训斥越多毛病越多。赞美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父母越是能够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具有更多的优点,就会变得更加的优秀。
二、赏识孩子的错误
任何人都会犯错,尚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就更是如此。因此,对于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错误,我们不应该去严厉指责,而是应该理解地去赏识。
公交车站牌下,王威和妈妈正在等车回家。
一阵大风把妈妈的围巾吹了起来,妈妈想用手按住围巾,可是手里还提着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形,王威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皮包递给了王威,然后整理她的围巾。
没想到风更大了,王威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洼里。王威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正准备对王威发火呢。一看王威,低着头,一声不吭,眼泪却哗哗地涌出来。
妈妈看到王威害怕的样子,先从孩子的手中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对孩子说:“没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
“我不是故意的,妈妈你不怪我吧?”王威小声地问。
“当然不怪你。你能主动帮我拿皮包,说明你很有爱心,还乐于助人,真让妈妈高兴。”妈妈抚摸着王威的头说。
“可是皮包掉在水洼里了。”王威还是很后悔。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妈妈也犯过这种错误,不过妈妈以后就特别注意了,相信你也会吸取教训的!”
“嗯,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还想帮你拿包,好吗?”孩子说。
“好啊,妈妈相信你!”说完,妈妈又把皮包交给了小男孩。公交车来了,母子俩高兴地上了车。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母亲训孩子一顿,一定会伤透孩子的心。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还会主动从妈妈的手里接过皮包吗?孩子因为怕犯错误,或许很多事情就不敢再去做了。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
有一天教育家陶行之在学校草场上看到一名男生打人,他马上制止,并叫那名男同学下午3点到校长办公室找他。
当这名男生战战兢兢地走进校长办公室时,却看到陶行之微笑地说:“孩子,首先我要奖励你一颗糖。”这位学生一脸惊愕。
“我叫你3点来你就3点来,说明你是守时的孩子,难道不该奖励吗?”接着陶行之又说,“我还要奖励你第二颗呢,我叫你住手,你就马上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校长。”
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陶行之又拿出一颗糖说:“我了解过,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难道不该奖励第三颗吗?”
此时这位男生感动得满眼泪花,说:“校长,不管怎样,打人是我的错。”
陶行之又拿出一颗糖笑着说:“我早就为你准备了第四颗糖,因为我知道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这就是陶行之批评孩子的方式,其实,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不知道在受教育。同样,最好的批评方式也是让孩子不知道在受批评。现实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对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周弘说:“有些父母认为,批评就要毫不留情,哪里痛就戳哪儿,哪里怕疼就打哪儿。其实,孩子最怕的既不是打,也不是骂,而是幽默、赏识和感动。父母教育孩子就要学着避开指责,善用赏识和幽默。”
父母看孩子,应该像园丁看花朵,时刻保持“赏识”的眼光。面对孩子的缺点或错误时,也应用赏识的方式指出。
赏识并不是不批评,而是让孩子感觉到批评像表扬一样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