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司令的戴笠
在戴笠所有的特点中,最突出的也许是他为自己的领袖效劳的意愿。
他为自己选择的这个名字的字面意思是“戴雨帽”
,其象征意思是“一个仆人”
,即强调了这种动物般的甘做其主人蒋介石走狗的奴性,同时代表了封建观念中的相互尊敬。
戴笠这么对别人解释自己的名字:“有一首古诗这么说:‘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
’”
沈醉是上海站的站长,戴笠的总务处处长,他指出其上司对蒋介石走狗般的效忠,说他乐意当蒋的“爪牙”
戴笠自己的“犬马之劳”
的说法似乎也透露出他愿意从主子那儿接受这种非人的待遇。
然而,作为基于君臣互尊理想上的封建意识,这个说法也显示了一种表面上自相矛盾的用意。
“犬马”
一词源于流传百世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卧龙)的隆中会。
公元207—208年,衰颓的汉室后代刘备,在其军师单福举荐了诸葛亮,并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后,三顾茅庐,拜见这位年仅27岁的贤士。
玄德终于在第三次拜访中见到诸葛亮(孔明),他对孔明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申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谦逊地否认了自己的才能。
但经玄德再三恳求,他提出在西川咽喉地带后面(巴蜀,即现在的四川)建立一个基地的卓越战略,刘备可以从那里起家,最终征服北方内地,复兴汉室。
当孔明一再自谦地拒绝玄德时,这位汉室宗亲落泪了。
他哭道:“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孔明为玄德的诚挚所动,说:“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对诸葛亮来说,玄德的恳请是他决定当宰相的原因。
对精通《三国演义》并极其仰慕“卧龙”
的戴笠来说,蒋介石请他当特务机构的头子,一定在他心里引起了类似的效忠之心。
但在沈醉眼里,戴笠甘当总司令的“犬马”
则含有自我贬低的成分,而且这一点还影响到他的下属,使人性中本来高贵的品德变为一种对主子的敌人残酷无情的意愿。
戴笠自己为能够“秉承领袖意志,体念领袖苦心”
而感到骄傲。
而在他的对手们看来,这种自负是戴笠狂热地效忠于蒋介石“有公无我,有我无公”
信念的表示。
就像所有**政治的奴仆一样,戴笠是一个强和弱的矛盾结合。
他作为蒋介石内部圈子里的人,大权在握。
然而他对蒋的谦卑、对领袖的服从,最终又证明了他个性上的软弱。
戴笠是最受总司令信任的下级和警卫,只听从总司令的命令。
他替总司令作内部调查工作,并负责总司令的警卫。
戴及其无处不在的特务组织,被认作是中外之间非正式“业务”
成交的媒介,而且其效率很高。
(**在重庆的联络人周恩来曾说,戴笠通过他的秘密组织控制着军事通讯、财务及外交事务。
)……他的秘密警察组织在当时被用来抗衡“CC”
派系控制下的党部警察,具体体现了总司令控制国民党最基本的政策原则之一,即在各势力之间通过制约达到平衡。
他是后来国民党**倾向的具体象征。
作为蒋介石独裁的具体象征,戴笠也代表了国民党政府里最强大的组织之一:军事调查统计局。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