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亲情?(《十诫》之四)
麦克今天早上离开安卡走了,好像不打算再回来。
要是安卡还把他当作父亲,他是不会离开安卡的。
安卡叫麦克父亲,从小就这么叫。
但麦克是否真是安卡的亲生父亲,安卡不知道。
她生下来时,并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与麦克的父女关系是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他们一直以父女关系相处。
但人伦关系还有别的形式,比如两个性情契合的朋友、两性之间的情侣。
安卡与麦克尽管是父女关系,却好像是两个性情契合的朋友,甚至两性之间的情侣。
安卡在艺术学院表演系学艺,念三年级。
上小品课时,老师对安卡在爱情场景中的做戏总不满意,说她搞不清亲情与爱情的差异,掌握不好自己的感情意向。
从表演理论上讲,亲情之亲有三种可能的基础:血缘的、两性的和随机的共同经历。
但这些都只是机缘性的基础,并不牢靠。
真正牢靠的亲情基础是个人的性情。
性情的契合并不需要用前世因缘之类的理由来解释,由此产生的亲情也不是一种自然的血缘亲情或两性自然联姻的亲情。
自然之情其实脆弱得很,自然的本质上是随机的,并非亲情的必要条件。
恶劣的母子、母女、父子、父女关系或令人厌恶透顶的夫妻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少见。
两个性情相契的人的相逢产生的亲情,不是由既有的人伦关系构成的,相反,性情相契的相逢产生的亲情在构成关系。
但由此构成的关系又是随机的,可能是血缘亲情式的(父女、兄妹),可能是情爱式的,可能是朋友式的。
世界上相契的个人性情可能不少,但绝少的是相契性情的相逢。
安卡觉得自己与麦克就是这种难逢的相契,但她对已经养成了习惯的父女关系感到不满足,她想、她要、她渴望成为……麦克以前告诉过安卡,她出生五天,母亲出了事。
具体什么事,麦克没有讲,不是车祸、船难,就是空难。
小时候安卡爱哭,也许因为没有母亲抱,她想有温暖的手臂抱。
安卡哭的时候,麦克总是轻轻抚摸她的背,给她唱歌。
麦克的歌声有些混浊,嗓音不好,但温暖极了。
安卡喜欢他的抚摸、他的抱、他唱的歌。
为了让麦克多抚摸、抱、唱歌,有的时候安卡假装哭。
有一天,麦克突然发觉安卡的**长大了,就不再抱她。
两年前安卡开始有男朋友。
当时,安卡有一种背叛谁的感觉,与男朋友有过**之欢有一种负疚感。
她问自己,是谁让她有这种背叛感,她感到对谁负疚?安卡得出的结论是麦克。
每当男朋友抚摸安卡,她感到幸福,是因为觉得这被抚摸的感觉就是麦克的手在抚摸;安卡与男朋友亲近,有重复与麦克在一起的感觉。
“他有相同的感觉吗?为什么他有一次撞见我与男朋友在床上,好些天闷闷不乐?为什么他一直没有再婚?他还不到五十岁,他在等待,等待谁?等待我长大?”
安卡想。
麦克上周出差时提醒安卡别忘了付放在抽屉里的房租和电话费账单。
第二天安卡却在抽屉里发现一个桔黄色信封,上面写着“给安卡,请在我死后拆开”
,字迹完全陌生。
安卡带着信来到河边的树林里,用剪刀剪开信封。
里面装着一个小小的白色信封,上面写着:“若我出事,请把它交给我女儿安卡”
为什么写的不是“我们的女儿”
?安卡一阵子激动,跑回家去翻麦克的旧物。
这些旧物放在阁楼的皮箱里,安卡一直没有碰过,那是麦克的私隐。
安卡忍不住要侵入这些私隐,打开了皮箱。
里面有一些女人的什物:女式皮包、手饰、小艺术品之类。
还有一张发黄的照片,是两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在一起的照片。
“其中一个是母亲,”
安卡想,“麦克跟她是好朋友,也许还恋过她,但她已经另有所属。
我的父母肯定出了什么事,把我托付给麦克”
麦克出差回来,安卡对他说拆开了那封信,信的内容是母亲的遗言:“亲爱的女儿,你长大了,不知你是什么样子,是黑头发?我要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麦克不是你的父亲。
谁是你的生父,已经不再重要。
错误已经铸成,请不要责备我,这是无法挽回的。
麦克会把你当亲生女儿看待,你们在一起会幸福。
幸福,你知道吗?那是在一起神怡的感觉”
背诵完母亲的遗言,安卡对麦克说:“幸福?我知道什么是幸福,可是幸福就在我身边,我抓不住它。
为什么你要骗我,要让我失去幸福?我说要马上结婚,与随便哪一位男朋友,有许多男同学追求我。
我这样说是要刺激你,我害怕你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结婚吧。
难道你真的不懂一个女人对你说要与别人结婚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把我抱紧点。
我想要你而不是别人抱紧我,我只要你的抚摸……”
麦克承认见到安卡与男朋友在一起心里难受,而且他也不知道安卡的母亲在信中写了些什么。
他指着那张发黄的照片上的一个女人对安卡说:“这是你母亲,她身后的两个男人中的一个是你父亲。
哪一个是,我也不知道。
我有时甚至嫉妒你的生父,有时怀疑你母亲是否弄错了,但她毕竟把你托付给我,我只能把你当女儿来爱”
“我害怕你再婚,你也害怕我与别的男人结婚,我们都害怕失去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幸福。
你知道,去年我与男朋友有了一个孩子后把孩子打掉了,因为这不是你的孩子……我不是你的女儿,我想给你生孩子。
我要你抚摸我的感觉,只有你的抚摸才让我兴奋。
我不能与别人有孩子,不能做不可挽回的事……”
那天晚上,安卡和麦克点着蜡烛谈了很久。
安卡想改变同麦克的关系的性质:不再是父女关系,而是情侣关系。
她脱去内衫,把自己的身体呈露给麦克。
安卡的身体很美,她自己清楚这一点。
安卡渴望自己的身体属于麦克,他最熟悉自己的身体,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熟悉,而是一种相属的亲熟,为之而兴奋的亲熟,激活生命感觉的亲熟。
安卡的身体呈现在麦克面前,她感到向上翘起的变得坚硬、炽热的**对麦克的抚摸的渴望:“我不是你的女儿,我已长成成熟的女人。
你想不想抱我?”
麦克走到安卡身边,没有抱她,拿起内衫披在安卡身上。
麦克不愿意进入安卡的身体,不是他不欲进入,而是不愿划破现有状态的幸福光晕。
至今的父女关系是幸福的条件,尽管这种父女关系可能是虚构的,但他不敢拆除这种虚构。
他知道**的限制,欲求太多,失去的可能更多。
安卡**更深、更彻底的幸福,对更美好的生活的**促使她要改变与麦克的关系;她感觉到**抵挡不过时间,如果作为女儿,自己总有一天会嫁出去。
那天夜里,安卡整夜在做恶梦。
第二天清晨,安卡被出门声惊醒了。
她从床上跳起来,发现麦克走了。
她在窗口呼喊他,对他说,那封信是虚构的,她没有拆开母亲的信。
她只是骗他,就像小时候假装哭,为了求得他的抚摸和歌声。
“我不再要求别的,我仍然叫你父亲,我还是你的女儿,只求你别离开我。
我已经把信烧掉了,不让它再妨碍我们的幸福”
真有那封信吗?基斯洛夫斯基觉得,这并不重要。
这信只是一个生命线团,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机缘碰巧缠结在一起的线团。
要清楚地认识、理清这个线团,人的知性力不能及。
重要的是安卡对幸福的**,这**要求更多真实的亲情。
什么是亲情的真实,什么是幸福的真实?——两个人切身感受到的心怡的性情状态。
无论父女,还是夫妻,只是一种伦理规序,不一定会产生幸福,没有那种神怡的性情状态,纵有父女、夫妻之名,也不算幸福。
问题是,**是不是完全自由的?现代伦理意识在肯定个体**的自然权利时,是否同时夸大了个体**的自由?自由伦理的根基是依自不依它的自如**,所谓的自律伦理是道德上自我立法的伦理,自我立法的正当性根据就是个体对自身幸福的**。
出埃及时,摩西召聚心色惶惶的以色列人到自己身边,对他们颁布“十诫。
摩西说自己是传达上主的话,所以“十诫”
尽管出自摩西之口,经上记的却是上主的“我说”
语式。
“十诫”
因这种语式具有了神性权威,摩西的道德从形式上看是神定的,就好像儒教道德从形式上看是天—生的。
无论神定的还是天—生的伦理规定,都是他律伦理,以观念的和社会宗法秩序的形式规范人伦行为的道德准则,限制个体人的自如**。
现代人看破了种种传统上宣称神定或天—生的伦理规例和教训不过是人的产物,把道德准则的立法权交给每一个体人的性情的自然权利——所谓依据个人的良心,传统的伦理禁忌就被打破了。
按康德极度抽象的大脑的概括,自由伦理意味着个人遵从自己理性的道德良知去生活。
现代之后,理性的道德良知演变成了感觉的道德良知。
从理性的良知到感觉的良知的转变,就是从自由意志到自由**的转变——意志的向善成了感觉的自适。
情感在康德的学问分类中被归入审美学的范畴,意志的心性属于伦理学领域。
在现代之后,情感成了伦理学中的惟一要素。
“伦理学与科学的不同在于,它的基本材料不是知觉,而是情感和激情”
(罗素)用现代人类学的说法,宗法道德准则是社会生活内在地形成的生活网络,一个人的身体进入这样的网络,就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机体,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道德准则规范个体的生存感觉的食色**,个体的生存感觉通过道德准则认识自我、塑造自我。
现代伦理的基本诉求是,要人成为自在自为的人,这就怂恿个体**的自由想象突破传统的宗法道德的规约,神定或天—生的道德秩序没有了社会法权的力量,其人伦关系的规定也飘浮在不确定之中。
法国电影艺术家OlivierAssayas拍过一部叫"
Pariss'eveille"
(巴黎睡醒了)的电影,讲一个现代的**故事。
Adrien十七岁那年上大学去了里昂。
几年后的夏天,他回到巴黎,才知道父亲Climent与母亲离了婚,眼下正与年方二十的Louise生活在一起。
Louise是现代社会中那种独立性强、明智、幽默而又不乏质扑、天真的女孩子。
Climent工作很忙,在家的时候不多。
Adrien与Louise一起经常呆在家里,相处融洽。
有一天,Adrien禁不住搂着Louise的肩,想吻她的脖子。
Louise正色说:“我是你母亲”
Louise与Climent常常因各种原因吵架,很伤和气。
Adrien看着自己的继母与父亲吵架,有些悻悻然。
Louise心情愈来愈恶劣,她需要抱慰。
有一天,Climent与Louise大吵一场,怒气冲冲地走了。
Louise走到Adrien的房间,搂着Adrien的双臂,把头靠在了Adrien的肩上,想纾解吵架后的不快。
Adrien正色说:“你是我母亲”
后来,Louise还是带着自己的细软和象征生命情趣的小仙人掌,与Adrien在火车站抱吻,搭火车一同去往他方。
这是不是**?道德规范是缠绕在个体人身体上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的生存感觉成为人伦关系的基础。
如果生存感觉中的价值观念变了,人伦关系随之而变,身体感觉跟着也变。
在个体自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念不过就是个体自身的感觉。
现代人的无所禁忌就是出于个体感觉的道德自由,这种个体**的自由仍是人的生存感觉中的价值观念,塑造着个人的生存感觉的价值偏好——个人对于善与恶、幸福与不幸乃至人伦关系的分辨。
Louise和Adrien依自己的自如感觉改变了俩人的关系,按自如的感觉伦理来看,他们不是**。
生命感觉的经脉私人化、个人肉身化后,既然生命感觉的价值经脉是遵从自己的**感觉去生活,而每一个体人的身体感觉是有差异的,依我在的身体感觉的自然权利为自己订立道德准则,社会的人伦秩序就感觉化了。
现代的生活伦理中,神性权威不是没有了,而是生活伦理的立法者更换了。
新的立法者是身体有差异的个人的自我感觉,每个人都是给自己颁布“十诫”
的“我。
遵从**感觉去生活,会不会使人成了自己的身体感觉的奴隶,而不是获得了想象的自由?基斯洛夫斯基对于**自由的伦理同样十分沮丧:我不相信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总在为争取自由而奋斗,也果真争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尤其是外在的自由……即便如此,我仍相信我们是自己激情、生理状况与生物现象的囚徒。
这和几千年前的情况没有两样。
同时,我们也是所有复杂且经常是相对的分界的囚徒……我们不断地想为自己找一条出路,但又永远为自己的激情与感觉所禁锢。
你没有办法抛开它们。
所谓“外在的自由”
是liberty,内在的自由是freedom,限制liberty的是社会化的各种条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制度安排、政治行动改变这些条件;限制freedom的是人自身,而人的自身是无法按人的**或意志来改变的。
这就是自由主义伦理学认为任何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改变的个体人的道德处境。
“我们自己的激情、生理状况与生物现象”
就是保罗所说的“罪的法则”
,就是我在身体的欠然,用哲学理论的说法,就是人身的有限性。
现代伦理意识中,我在身体的欠然、人身的有限性成了具有自然权利的个体**的无限性。
内在的自由是从个体的**意志的无限性开始的,人身的有限性已经是自由的事,它开放了个人的生活想象看似无限的维度。
然而,**自由的想象世界飘浮在纯粹属于人身的、对人来说不可解释、无可把握的偶然性之中。
个体幸福的自由想象不可能是随心所愿的,而是易碎的激情。
如果安卡成熟了,她就会懂得,人实际上也是“所有复杂且经常是相对的分界的囚徒”
,就会像麦克那样,守住相对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