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详红楼梦(14)

五详红楼梦(14)

第二十二回灯谜预言元春不久于人世。

第一个早本已有此回,因此直到一七五四本为止,元妃一直就是死在第五十八回。

联姻是奉元妃遗命。

王妃改皇妃,就是为了提高她的地位,等于奉钦命联姻。

但是为了替黛玉留身分,奉妃命联姻,促使黛玉病剧的局面后来删了,仍旧改为黛玉死在宝玉定亲前,如明义"

题红楼梦"

诗中所说的。

各种续书中,只有端方本很明显的缺获罪抄没,只继续第七十二回"

家道艰难"

,再加上宝玉婚后更"

放纵"

流荡"

,"

年长"

时终于无法维持生活。

这败落经过显然来自第一个早本"

风月宝鉴"

收入此书后,有了太虚幻境与宁府,太虚幻境的画册曲文预言宁府肇祸,湘云早寡守节,可见此时已改渐衰之局为获罪骤衰,与湘云偕老也已改出家。

奉妃命联姻的早本已有第二十八回,写此回时还没有迎春,因此也没有贾赦。

加贾赦在加宁府之前。

有了宁府才有获罪,所以妃命联姻的八十回本还没有获罪的事,八十回后仍旧是宝钗早卒,续娶湘云,与第一个早本相同。

出家后重逢袭人的"

旧本"

写袭人嫁蒋玉菡时贾家十分穷苦,宝玉出家也不是成仙,否则不会当场倒毙。

此本显然不是改写程本。

袭人之去太与当时的道德观抵触,也绝对不会有续书人写宝玉袭人同死。

而这倒正合书中黛玉袭人并重的暗示:袭人死了宝玉也要做和尚;"

同死同归"

;黛玉袭人同一日生日,四儿说同一日生日就是夫妻。

这可能是结局改出家后的第一个早本。

添写金钏儿这人物时改写第二十九至三十六回,从脂批中的迹象看得出第三十三至三十五回移前,使袭人先告密然后"

步入金屋"

,告密成为王夫人赏识她的主因,加强了结构。

第三十六回湘云之去因此宕后,本来在宝玉挨打前已经回家。

第三十一回也移前,回内晴雯吵闹本是为了袭人"

步入金屋。

第二十九至三十五回在逝世不久前再度改写,第三十四回袭人见王夫人一节插入宝玉迁出园外的建议;宝黛面对面的最激动的几场除葬花外全在这七回内,都是这次改写的,还预备在第三十六回添写一场。

誊清时未嘱抄手将保留的原文上哪条批双行小字抄入正文,所以这七回还是只有加金钏儿那次保留下来的四条批注,可见定稿以来迄未经批者过目,已经传抄出去,是作者亡故后的景象。

宝黛情感上的**是最后才写成的,还有袭人的画像画龙点睛的一笔。

最初十年内的五次增删,最重要的是双管齐下改结局为获罪与出家。

添写一个宁府为罪魁祸首,"

风月宝鉴"

因而收入此书。

同时加甄士隐贾雨村,大概稍后再加甄宝玉家,与雨村同是带累贾家。

袭人在第一个早本内并未迎养宝玉夫妇,不然宝玉湘云的下场不会那么惨。

改出家后终于添写袭人迎养宝玉宝钗,使宝玉削发为僧时不致置宝钗的生活于不顾。

因此袭人虽然实有其人,"

花袭人有始有终"

完全是虚构的。

周汝昌将第一个早本与有关无关的几种续书视为八十回后情节,推测抄没后湘云宝玉沦为奴仆乞丐,经卫若兰撮合,在射圃团聚;"

曹雪芹写是写了,脂砚等亲人批阅,再四踌躇,认为性命攸关,到底不敢公之于世,只好把这两部份成稿抽出去了(指'抄没、狱神庙诸事'与'卫若兰射圃文字')。

所以连当时像明义等人,看过全书结尾,却也未能知道还有这两大重要事故"

(按:明义所见"

红楼梦"

还没添写抄家);又猜度后来其余的也都散佚了,但是当初隐匿或毁弃的是这两部份,所以畸笏特别提出"

卫若兰射圃文字"

与狱神庙回"

迷失无稿。

但是畸笏不说,也没人知道有抄没文字已经写了出来,岂不是"

此地无银三百两?"

我们对早本知道得多了点,就发现作者规避文网不遗余力,起先不但不写抄没,甚至于避免写获罪。

第一个早本是个性格的悲剧,将贾家的败落归咎于宝玉自身。

但是这样不大使人同情,而且湘云的夫家母家怎么也一寒至此,一死了丈夫就"

穷无所归"

?有了护官符解释贾史王薛四家的关系,就不是"

六亲同运"

,巧合太多了。

所以添写获罪是唯一合理的答案,但是在这之前先加了个大房贾赦,一方面用贾赦反衬出贾政为人,贾赦死后荣国公世职被贾环袭了去,强调兄弟阋墙,作为败家的主要因素。

但是贾环是个"

燎了毛的小冻猫子"

(凤姐语),近代通称"

偎灶猫"

,靠赵姨娘幕后策动,也还是捣乱的本领有限。

逼不得已还是不能不写获罪,不过贾环夺爵仍旧保留了下来。

一写获罪立刻加了个宁府作为祸首与烟幕,免得太像曹家本身。

曹雪芹是个正常的人,没有心理学上所谓"

死亡的愿望。

天才在实生活中像白痴一样的也许有。

这样的人却写不出红楼梦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张爱玲作品:红楼梦魇(文学评论)
上一章下一章

五详红楼梦(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