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

“第三世界”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老欧洲殖民国家在世界上都失去了它们的主导地位。

1945年以后出现了一股摆脱殖民主义的潮流,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国家在二十年时间里都先后取得了独立。

总的说,英国基本是以和平或至少是不流血的方式放弃了殖民地,但法国、荷兰、比利时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却均进行了残酷的战争后才获得了独立。

然而,独立庆典刚刚过去,就立即显现出来,这些国家都面临着什么样的严峻形势。

各方面专业人才极度匮乏:管理专家、工程师、医生和教师。

此外,在很多勉强促成的新兴国家里,还很快就出现了种族、宗教和社会矛盾。

例如在坦桑尼亚就有120多个部族,各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部族之间不断发生军事冲突,使得本已困难重重的年轻国家的局势越发举步维艰。

第一批大多来自独立运动的党派和政府,都标榜主张社会革命和民主。

他们决心消除社会不平等,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使古老传统和现代成果结合起来。

“我们飘浮在两个文明之间”

,尼日利亚的女诗人这样写道。

但这种飘浮状态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由于缺乏民主的文化传统,**的执政形式随之应运而生,均是由一个政党、一个部族或一个军事委员会或者一个人进行统治。

由于统治者常常只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看问题,所以很多国家的人民不得不又走上了苦难的历程。

战争、内战、经济不成熟和贪污**,导致了全体人民的贫困和饥荒。

工业国家也对这一发展负有责任。

他们—特别是美国—虽然自五十年代开始就提供了发展援助,但却忽视了—就像老殖民主义者一样—对这些新兴国家的组织结构施加影响,使得它们经济上独立,能够具备生存能力。

对工业国家来说,它们仍然是原料和销售市场。

冷战期间,这些“发展中国家”

都被拖入了东西冲突之中。

东方支持革命的集团和政权,试图推动**世界革命的向前发展。

对西方来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曾建立了一种“多米诺理论”

:如果一个国家崩溃,变成了**国家,它就会引起连锁反应。

而这一点是西方必须竭力防止的。

所以,他在反击行动中甚至支持**的独裁者,他的原则: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美国在认为必要时还直接插手战争。

例如六十年代中期在越南,在一段时间里,它派出了五十多万军队,参与了这场残酷的反对北越**的战争。

美国大规模的轰炸导致无法估量的破坏,最终引起了全世界的抗议,也包括在美国国内。

在越南,美国这个“无限可能的国家”

第一次在它的历史上痛苦地知道了,并不是什么都可能的。

1973年双方签署了停战协定,美国虽然撤回了军队,但战争却仍在进行。

两年以后,北越取得了胜利,成功地统一了国家的南北两部分,成立了**统治的人民共和国。

但“多米诺效应”

却没有出现。

在东西方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向原来的殖民地施加影响,对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第三世界”

的概念。

“第一世界”

是指富有的西方民主国家,“第二世界”

是东方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试图摆脱两大阵营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1955年4月,它们第一次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会议,来拟订的自己设想。

它们将在未来以第三种力量干预世界政治。

它们的领导人物是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然而,尽管第三世界的不结盟国家在数量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集团,但第一和第二世界却仍然继续决定着国际政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