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三十年(3)

世事三十年(3)

他的希望没有完全破灭。

张兆和回忆,当时他们谈过,在**那里,有一些朋友和学生,他们寄希望于有人会帮他们说话。

沈从文历来以非党非派自居,他批评过**,但也同样批评过国民党。

虽然他与北大校长胡适关系密切,但没有离开北京到台湾去。

解放军进城了。

丁玲进城了。

张兆和回忆,他们在得知丁玲回到北京的消息后,非常高兴,沈从文马上前去拜访,处在困境的沈从文,盼望着昔日的友人向他伸出热情的手。

然而,这次重逢,却使他们感到失望。

沈从文第一次去看望丁玲,是由十二岁的二儿子虎雏陪同的。

虎雏记得是在1949年春天去看望丁玲,当时还穿着棉衣,因为打仗,学校没有开学,具体时间应是二三月之间。

这就是说丁玲重返北京的时间不是1949年7月。

虎雏和父亲来到位于骑河楼的一个大院。

铁门前,有解放军士兵在站岗。

丁玲穿着灰布军装。

在虎雏的印象中,丁玲不像他们预料的那样热情。

她显得冷淡,说话没有老朋友的样子,像是礼节性地接待客人。

(1990年11月16日与本文作者的谈话)虎雏写过他对这次父亲与丁玲重逢的印象:谁能负责呢?指望谁来解开他心上的结呢?我们都想到了一个人,她在大人的记忆里,在我们兄弟感觉到的印象里,是那样亲近,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同她商量、向她倾诉,只有她最了解爸爸,能够开导他。

爸爸信任她,也在盼着见到这位老朋友。

终于,得到了丁玲的口信,原来这么近!

爸爸攥着我的手,一路沉默。

我明白他的激动和期待。

没几步,到了北池子一个铁门,穿棉军装的门岗亲切地指着二楼。

暖融融的房间阳光充足,我看见爸爸绽开的笑脸,带一点迟滞病容……回来我一直纳闷,这相隔十二年的老友重逢,一点不像我想的。

只如同被一位相识首长客气地接见,难道爸爸妈妈那些美好的回忆,都是幼稚的错觉?那暖融融大房间的冷漠气氛,印在我记忆里永远无法抹去。

(《团聚》)这次见面之后,张兆和也和沈从文一起去看望过丁玲,张兆和说,本来她预料丁玲见到他们会感到兴奋的,因为自上次北京见面后她与丁玲已有十多年没见面了。

张兆和特地带上当年看望幽居南京的丁玲时,为丁玲的儿子拍的照片。

但她很失望,丁玲拿到照片,没有任何激动或高兴的表示,只是不在意地放在一旁。

对他们的求助,也只是淡淡地敷衍几句。

沈从文不再寄希望于朋友能帮他摆脱困境。

他只有独自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1949年春末,在日渐严重的精神恍惚状态下,一天,他甚至选择了自杀,用小刀割破手臂上的血管。

被救活之后,沈从文仍然没有完全恢复理智,在病房里却认为是被关在监狱里。

他有许多困惑,他不理解他的朋友、学生在他需要帮助时,为什么不来看他。

他对前来看他的马逢华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这个当过多年小兵的乡下人,就算是过去认识不清,落在队伍后面了吧!

现在为什么连个归队的机会也没有?我究竟犯了什么罪过?**究竟要想怎样处置我?只要他们明白地告诉我,我一定遵命,死无怨言。

为什么老是不明不白地让手下人对我冷嘲热讽、谩骂恫吓?**里面,也有不少我的朋友,比如丁玲;也有不少我的学生,比如何其芳,要他们来告诉我,**对我的意见也好呀!

——到现在都不让他们来。

(转引自《“行伍”

作家沈从文》)但陈明否认了丁玲没有去看沈从文的说法。

陈明说当时他和丁玲曾一起去看过沈从文:“大概是在他自杀之前,丁玲和我约何其芳去看他。

记得他们住在西单那边。

是沈从文写信要丁玲去看他的,丁玲那时还不是作家协会的负责人。

“我们见到他神经很不正常,很紧张,说话也有点语无伦次。

他说,今天早上我听到鸡叫,鸡鸣散,我的家就要散了。

丁玲告诉他,**即使整再多的人,也不会整你的。

“在我看来,那时从公从私,丁玲和沈从文都没有芥蒂。

政治上的因素,没有影响他们个人的友谊”

(1990年4月12日与本文作者的谈话)陈漱渝的文章《干涸的清泉》中则是说丁玲看望沈从文,是在沈从文自杀之后。

他写到,丁玲听说沈从文自杀的消息后,立即和陈明一道去看望。

为了使谈话更无拘束,还特约了一位“京派作家”

何其芳。

丁玲劝他不要疑神疑鬼,自恐自吓,要他把空洞的自大处和过分的自卑处统统抛掉,抛得越快越多越好。

临行前,丁玲以二百万元相赠——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老友的关怀和开导使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沈从文深受感动。

1950年9月8日,他给丁玲写了一封三千余字的长信,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大陆解放后,他心中“生存全部失败感占了主位”

,感到“什么都完了。

由于“怕**,怕民盟,怕政治上的术谋”

,导致神经失常,“只觉得家庭破灭,生存了无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他“实在需要得到一点支持,才能够不再崩溃。

二、通过学习,检讨自己,“已深知个人由于用笔离群,生活离群转成个人幻态,涉于公,则多错误看法,近于病态而不健康,涉于私,即为致疯致辱因果。

三、他请求丁玲转告有关方面,希望能得到**的谅解,安排他从事工艺美术研究,“为将来建设中的人民工艺美术的保存与发扬终生服务”

;同时,希望丁玲劝他妻子留在他的身旁,因为他“目下还能活下去,从挫折中新生”

,即因为有妻子和孩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李辉解读沈从文与丁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李辉解读沈从文与丁玲
上一章下一章

世事三十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