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太累了

中国孩子太累了

我是一个日本人,10年前嫁到了中国,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的孩子在中国出生,现在已经上小学了。

和天下的父母一样,我也希望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栋梁。

可是看着他们,还有他们的同学纤弱的身体和日显老成的小脸,听着他们口中流利背出的标准答案,我不禁担心:就这些从教育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大同小异的“产品”

,能够撑起中国缤纷的未来吗?我来北京后最大的感触是,中日两国在儿童教育上差异太大了;最大的差异是,中国孩子太受限制了。

幼儿园的绘画课上,中国老师先让学生按提供的样本依样画葫芦,然后再涂上规定的颜色。

孩子们在整齐划一的教导下老老实实地按要求画画。

老师似乎满足于学生的恭顺听话,可是孩子们在那样的样板画上能感觉到自然的韵律、空间的流动吗?在日本教小孩画画,与其说在教绘画,不如说任其涂抹更为贴切。

先是画线,再开始画圆、画人,然后慢慢学会以周围环境为参照物,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来作画。

在他们的世界中,太阳可以是绿色,小草也可以是红色。

从他们的画里,你可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还欠缺什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

第二个感觉是,中国的孩子真辛苦。

在所谓“素质教育”

的口号下,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去上各种艺术班。

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家长们的意图似乎不是通过艺术形式让孩子陶冶情操、享受人生的乐趣,而只是为了让孩子取得专业等级证书,将来能够上个好大学。

艺术到中国居然衍生出这种新用途,这恐怕是艺术大师们始料不及的吧!

艺术本来是跨越国界、使陌生的心灵交汇融通的人类共同语言,几级几级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一个感觉,中国孩子集体活动的时间太少了。

为实现家长的期望,孩子的童年被学业占去大部分的时光,所剩的一点时间也大多是被关在家中,陪着电视和游戏机度过。

没有玩伴的独生子女们简直就是孤家寡人了。

其实,被大人们嗤之以鼻的孩童游戏,在健全孩子的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群体游戏过程中能慢慢学会忍耐、协调、合作、克制自我,学会集体活动的规则,而这正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社会学课程。

在日本可不一样,不但团体活动多,而且许多活动,如运动会、开学典礼等,家长也经常参加。

在活动中,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打气助威,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失败的遗憾。

教育不仅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也是家人和全社会的责任。

我的孩子是半个中国人,也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

作为他们的母亲,我不希望把他们培养成没有经过风雨的温室花朵。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环球时报》采风  往里看 往外看
上一章下一章

中国孩子太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