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导言第一章:选帅之谜第一节后米卢时代的反思(一)中央指示引发“大反思”
(二)“廊坊会议”
定基调(三)四次会议八大标准(四)选帅堪比“选媳妇”
第二节首次欧洲之行(一)从曼谷追踪至巴黎(二)重点出击特鲁西埃(三)特鲁西埃“情深缘浅”
(四)转战阿姆斯特丹(五)“锁定”
范哈内亨(六)一个需要澄清的事实第三节二次赴欧多变化(一)足协选帅为钱所困(二)经纪人身份生变(三)临时决定改飞德国(四)揭开种种“谜团”
第二章:汉的人与事第一节最早的才笑到最后(一)经纪人让汉耐心等待(二)选帅组认可汉思想(三)四年与两年之争(四)延长合同补足薪水差价第二节阿里·汉其人第三节五大因素的制约(一)队伍年龄结构(二)国足给国奥让路(三)“**”
让准备缩水(四)无经验应对新赛制(五)联赛动荡影响国足第三章:足球哲学惑第一节中国足球没有哲学(一)“没有风格”
与“没有特点”
(二)阎世铎找不到“风格”
(三)“风格”
与“流派”
之误第二节汉困惑中国足球(一)汉找不到中国足球的“哲学”
(二)汉眼中的中国足球(1)“中国足球该走‘中间道路’”
(2)“中国足球与英格兰类似”
(3)“中国足球缺乏足球思考与语言”
(4)“中国足球没有‘团队思维’”
(5)“中国足球没有层次感”
(6)“中国足球不敢负责”
(7)“中国足球害怕‘丢脸’”
(8)“中国足球太在意外界说法”
(9)“中国足球不敢‘说话’”
(10)“中国足球没有铲球”
(11)“中国足球没有核心”
(12)“中国足球阅读能力差”
(13)“中国足球缺少大局观”
(14)“中国足球看热闹的多”
(15)“中国足球什么都不可能”
(16)“中国足球没有激情”
(17)“中国足球只想着‘钱’”
第四章:痛苦中探索第一节联赛问题让汉为难(一)米卢曾有过先例(二)汉在联赛中发现问题(三)“**”
与赛制调整打乱计划(四)第一次公开意见分歧第二节东亚四强赛之“痛”
(一)尝试“352”
打法失败(二)彻底放弃“352”
打法(三)阿里·汉的“想当然”
(四)汉重新认识中国足球第三节阿里·汉“自救”
未果(一)亲点吴金贵助阵失败(二)同乡尼科的遗憾(三)队医斯蒂尼“风波”
第五章:定位中国队第一节定位“442”
(一)四后卫是现代足球发展的需要(二)442符合中国人特性(三)防守差是中国队最大的问题(四)李纬峰身后必须要有人保护(五)中国队缺少进攻核心(六)“整体”
取代“个体”
的需要第二节用人中的争议(一)孙继海问题(二)郑智问题(三)李霄鹏问题(四)张玉宁问题第三节中国队的四大进步(一)体能已无问题(二)防守见成效(三)位置感得到加强(四)运动战中进球见成效第四节生日之夜的感慨(一)亚洲杯后的裂变(二)中港战前夜的感叹第六章以历史为鉴第一节中国足球需要理性的扬弃(一)要事实,不要雄辩(二)中国足球缺乏“核心竞争力”
第二节 国足外教的轮回(一)媒体更需冷静(二)出线与提高水平之悖论第七章:希望在何方第一节“轮回”
更是机遇(1)韩国联赛前期的教训(2)日本双轨制的启示(3)错失韩日世界杯契机(4)找准轮回的突破口第二节国家队须尽快重组(一)1999年的前车之鉴(二)勿忘“多哈之争”
(三)下届亚洲杯预赛今年抽签第三节08国奥与国家队的衔接(一)战略决定倾向国奥(二)国奥“升格”
不可取(三)“一肩双挑”
的历史教训(四)“两条腿走路”
的新问题(五)一个大胆的建议第四节再给汉一次机会(一)土帅还是洋帅?(二)形势不容我们拖延(三)经费成最大“瓶颈”
(四)好教练未必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