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骂娘”
**与彭德怀的关系是世人都知道的。
特别是他们在庐山会议上的那一场争论,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同时,也经常有人因为那一场争论----利用**给彭德怀所写书信加了按语的“彭德怀意见书”
事件,而不时地编撰和演绎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和种种猜测。
其实,**与彭德怀的关系,早就非常清楚。
**是湘潭人,彭德怀也是湘潭人,两人是同乡。
彭德怀比**小五岁,与**基本是同时参加革命的。
在多年的征战生涯中,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也多次赞扬过彭德怀。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宁夏“地头蛇”
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跟了上来。
**给彭德怀写了一封电报,主张给马家的骑兵一个有力的打击,以防把敌人带进根据地。
电文中“山高路远沟深”
之句。
彭德怀随即率军对马家骑兵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闻讯后,随即写了一首!
可也受了一点骗。
许楮(魏将)好象就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那个都比许楮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彭老总”
再加上“唯我彭大将军”
的赞句,**对彭德怀的信任和赞扬,是从心里出的,是真诚的,一点掩饰都没有!
然而,遗憾的是庐山的那一场斗争,使得这两位领导人真挚关系留下了终身遗憾。
庐山。
江西现在的一种代称。
世人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时候,有匡氏两兄弟不知为了何种目的来到了这个山上,或许是为了生存,或许为了寻宝,或许为了逃匿……。
不管他们为了什么,他们两兄弟在这个山上搭起了一个茅草棚,过起了生活,而且过得很自在。
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作“匡芦”
了。
现在,人们约定俗成称地把“匡庐”
当作江西了。
1959年**回韶山时,曾对周小舟说过:“小舟啊,等我老了,你就给我搭一个茅棚,以后我回来住住”
**当时说的茅棚,也就是从“匡庐”
引伸而来的。
庐山,一个值得中国人思考的山,一个风景秀丽的山,一个历史文化遗产的山。
到目前,在庐山的纪念馆里,还留下了当时**1959年上山的时一个录像片。
录像片是那样的真切。
**当时是那样的从容和悠闲。
他从武汉登上了轮船,上船时的情形是那样的真切,他迈着他那独有的悠闲步伐,很洒脱地走向轮船。
随后上船的有来庐山一起开会的**夫妇和周恩来夫妇。
估计,他在上山时,是坐了汽车,而且车子开的很慢,会使人感觉到是走了一道弯又一道弯。
上山后,他住在了蒋介石夫妇住的“美庐”
,挥毫写下了著名的诗篇《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从这首诗里,可以理解到诗人当时的心情也是洒脱的,同时又充满了一定的矛盾。
“陶令不知何处去?”
估计**心里是有一定的思考的。
否则他为什么不知道“何处去”
呢?而在这个时候,彭德怀又给他写了一封为民请命的书信。
但是彭德怀为什么不去找他谈谈呢?这又是一个迷。
回想起他们在延安、在井冈山等地的革命友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应该也不会还不可能发展到这种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