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孙子要礼物

两个孙子要礼物

朱和平,从小就一副憨厚的样子,爷爷、奶奶有什么活动,总喜欢带着他。他两岁那年的“五一”节,跟爷爷、奶奶看游行。他听游行的人时不时地喊“世界和平万岁”的口号,不解地问爷爷、奶奶:“他们老喊我万岁干吗呀?”

一句话把爷爷、奶奶逗乐了:“谁喊你万岁啦?你算老几,人家要喊你万岁?人家喊的是世界和平万岁。和平,是人类的美好希望,不单单是你的名字。给你起这个名字,蕴涵着我们对和平的希望,也希望你热爱和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孙辈绕膝,的确是多了这类天伦的欢乐。但一下多了这么多人口,也给朱老总家庭的生活,带来了较沉重的负担。

当年**、**、周恩来、朱德等**中央最高领袖,虽然定的是一级工资,但根据**的建议,他们拿的都是四级工资,也就是400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最高领袖,又响应了**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

在那个时候,任何一层的领导人,除了死工资外,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了。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要高些。在十大元帅中,朱老总功高德劭,他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但一向淡泊物质享受的朱老总,以已经不在军队中担任什么实际职务为辞,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

这样一来,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虽说这在那时听起来,也是个很大的数目了。可在两位老人开销外,再加上10多个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有房租、水电费,雇保姆,接济故乡的困难亲戚等等,就变得很紧很紧了。

在朱德家担任管家的,是警卫郭计祥。老总家的每一笔开销,郭计祥都记上账。后来援朝、和平大了上学时,他甚至连“援朝铅笔二分”,“和平冰棍三分”这细小的花费,都一丝不苟地记上。

许多年间,每月能余下几毛钱的情况是较多的,偶尔有余下几元钱的时候。郭计祥记得还有几次,他不得不向老总和康克清发出警报:“出现赤字啦!”

据几位知情的前辈回忆,当年在**中央最高领导层中,有三位家庭比较困难是有名的,即**、朱德、陈云,原因都是家庭成员多,需要接济的亲戚多。中央办公厅曾设法给予他们补助,但除了陈云家笔者没有了解,不知情外;朱德在得知有额外补助后,执意回绝了;**则在得知补助后,逐月退还。

说到朱老总家的经济困难,还有一则动人的小故事。

援朝、和平上小学的时候,对绘画也产生了兴趣,和刘源一起,跟画家黄胄学画国画。朱援朝学的是工笔画,和平是学写意画。为了激励孙子们学有所成,康克清对他俩说:“如果你们的画能参加展览,就说明你们真用功了,我给你们每人买一件玩具。”

一件玩具,对孩子来说还是极具诱惑力的,因此援朝与和平狠下功夫,终于两个人的作品,都参加了展览,还得了奖。当两个孙子兴高采烈地把喜讯告诉奶奶时,康克清犯难了。

两个孙子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是付出了辛劳,确实应该给予鼓励;而且长辈对孩子的承诺,不兑现也不合适。

可她又一想:如果只给两个亲孙子买玩具,那么还有那么多侄孙呢?他们会不会觉得奶奶偏心呢?好一点的玩具起码得上10元钱,要平衡的话,每人一件开销就不是小数目了。这个先例不好开呀!

康克清只好硬着头皮对孙子说:“你们在绘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进步,很值得表扬。奶奶最初说买玩具,主要是从激励你们出发的,所以玩具就先不买了吧。”

还是小学生的援朝与和平,自然无法体谅大人的苦衷,他们不干了,非磨着要买玩具。康克清觉得也应该给孩子一点物质奖励,就给援朝、和平一人买了一个考究一点儿的日记本。

援朝、和平虽觉得这日记本也挺精致的,但与他们心目中期待的玩具,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便还是跟奶奶磨。康克清左思右想,想不出安抚之策。朱老总得知此事,出来解围,对孙子说:“这样吧,我给你们每个人在本子上题字。”

朱德在两个孙子的本子上,分别题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孙子的心目中,爷爷的威望还是比较高的;同时两个孙子也感到再不依不饶,也不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了,只好偃旗息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
上一章下一章

两个孙子要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