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送范兴
就在李承乾整日里呆在东宫,开始觉得烦闷无聊的时候,一道从承庆殿发出的诏书,由宫内侍卫送到了东宫。
诏书上写着的倒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只不过是李世民打算亲自去送,即日就要起程赶赴绥州赴任的绥州刺史范兴。为了显得自己及朝廷对范兴本人的重视,也可能是考虑到范兴乃是太子的长史出身,便派人来叫他跟着一起去。
说道这个范兴,李承乾前世唯一还剩下能用的历史知识中,到还是有那么一点印象。
当年颉利带着20万草原铁骥直逼长安的时候,要不是范兴献计倾国库所有钱财物帛全部交与颉利,并与颉利签下城下之盟,今天李承乾是否还能做上这皇太子的位置,恐怕还要两说呢。
颉利退兵后,李世民为表彰范兴所作的贡献,打算擢升其为兵部侍郎。可范兴却已“世上人人都认为是臣蛊惑皇上买退颉利,如果皇上擢升臣,那么忠贞之士便会对朝廷失望,宵小之人则会误以为奴媚就可以求荣,长此以往将民心散尽。”这样的理由坚辞不受。
现在的李承乾,虽说并没有亲自经历过颉利兵锋直指长安,长安城危在旦夕的险境,但对于像范兴这样忠臣、名将,心底里还是非常敬佩的。
所以,当他接到承庆殿的诏书后,便立即着人更衣备马,自升为皇太子之后,同时也是从后世的公元二零零九年,穿越到大唐贞观年间后年第一次踏出东宫的大门,来到了外面的花花,或者应该说是残败的世界。
绥州刺史在大唐来说,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得的大官。所以随同范兴赴绥州上任仅仅只有一辆马车和几个随从,外加七八名骑兵随行护卫。
因为发生过献计退兵颉利这件事,范兴在朝堂上的名声也并不怎么好,要不是李世民执意要亲自来送一送,这位帮他保住大唐江山社稷的范兴。今天能来送上范兴一程的,恐怕就只剩下一直都十分看好范兴才干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了。
不过,就算今天有李世民亲来,随同皇帝陛下的官员也只有寥寥三两人。由此可见,范兴的臭名声在朝堂上已经能够达到使人望而却步的程度。
虽然人数不是很多,可太宗李世民、皇太子李承乾加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送行阵容,也称得上是强大,能够对得起范兴为了朝廷所做出的牺牲了。
在记忆中,范兴曾经做过中山郡王的长史,和太子殿下自然是绝对的熟人,只不过现在的李承乾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人。所以,这一路上李承乾一直都在盯着范兴这个人看,因为在他的印象里,今日与范兴一别恐怕就是永别了。所以这一路上因为李世民在,
“范兴阿,你得官位虽然只是一个绥州刺史,但在朕的心中你却是大唐的兵部侍郎。”
出于惜材的角度,以及原本记忆中就对长史范兴的信任感,李承乾是有打算上前提醒几句的,只是无奈一路上李世民始终不离范兴的左右,嘘寒问暖,问长问短的表示着一个君王对臣下的爱戴,李承乾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好机会。
就这样,李承乾亦步亦趋的跟在李世民和范兴的身后,身边陪着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一路送到长安城外。
因为李承乾之前身为中山郡王,在他以前的记忆力里,对这长安城就没有什么清洗轮廓,更不要说是现在换了人的李承乾了。
既然暂时没有机会上前插话,这一路上李承乾便借机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初唐时期的长安城。也许是因为长年战乱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刚刚发生过玄午门兵变,也可能是因为李世民真的将长安城内所有的金银珠宝都送给了颉利。总之这一路上,看在李承乾眼里处处都是残壁断恒,一幅凄凉的景象。
一行人出了玄武门,狂风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一眼望去满目荒凉更胜城内。不远处有一队远远的望不到边际,足有数百身着破衣烂衫的穷苦百姓,拖家带口的朝着西北方而去。
“乡亲们,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看到这样的景象自然是要问个明白。
“听说西北水草丰盈,牛羊遍地很是富庶,老家的日子过不下去我们就打算到哪去。”前途漫漫,本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到。这会见有路人相询,被拦住得一个小伙子倒也乐得聊上几句。
百姓要逃难去西北,还是当着皇上的面,身为吏部尚书的长孙无忌立即站了出来。
“真是大胆,朝廷有明令,人丁私自迁徙那可是要充军的。”随着话音落地,长孙无忌朝着左右随行的兵丁,大喝道:“来人哪,把他们都抓起来送到京兆尹衙门仔细审问。”
长孙无忌要把那些穷苦逃难的可怜百姓送到京兆尹衙门,考虑到充军千里之苦,眼前的这些百姓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挺得过去。无论前生还是今世,心肠都特别软的李承乾刚要站出来替他们说些好话,一旁的范兴就率先抢了出来:“长孙大人,这些百姓真的很可怜,求长孙大人就放过他们吧。”
长孙无忌本也不是什么铁石心肠的人,可是他身为朝廷的吏部尚书,凡是自然都要以大局为重,为了朝廷,为了国家社稷,长孙无忌觉得这个好人自己不能做。
“范大人,放了这些人事小,可是今天逃了他们这一个村,过几日可能就要逃走一个县,长此以往我可还有我大唐。”
众逃难的乡亲见这位长孙大人执意要把自己等人送到京兆尹衙门,一时之间更是哭天喊地。其中不少的妇人更是开始哭诉道:“朝廷连年争战,家里早已没了房子和粮食,要是不逃难那就要饿死了,求大人就可怜可怜我们,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听到自己治下的百姓,食不饱穿不暖,李世民的心中犹如刀搅。无奈国运至此,实在不是靠他一人,可以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改变的。而且,如果硬要把这些饥民留在关内,时间一长恐怕又会闹出什么乱子来。现在大唐已是处于风雨飘摇,实在是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无奈之下,李世民不得不站身来,眼含热泪哽咽得说道:“长孙无忌,是朕这个天子养活不了他们,事不怪他们,放他们走吧。”
看着渐行的渐远的百姓,李世民的心里明白,这革除弊政推行新法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