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幸福力=竞争力(4)

第一节 幸福力=竞争力(4)

很多企业把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口号喊得震天响,背后却是老板的一言堂。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尤为严重,只有罚文化没有奖文化。一方面老板感叹员工忠诚度低,员工流动率大;另一方面,员工又指责老板苛刻,老板过着资本家式的奢侈生活,员工所得却仅够糊口。我的一位台湾老板朋友曾经向我诉苦:“我们现在的工资在同行中算比较高的了,员工流失率却还是很高,怎样管理90后很头疼。员工做错了,你骂不得,一骂就辞职不干了,有的员工辞职仅仅就是觉得工作不好玩。”员工流失率高,这样老板就觉得不值得对员工进行长期投入和培训,员工则频繁地换工作,人心不能稳定下来,也不能专注在某个领域积累成长。这种现象势必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加大了企业、员工的成本,于老板、员工都不利。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案例——海底捞。虽然前段时间媒体爆出了一些负面消息,但我仍然认为这家企业有很多可取之处。这家火锅店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于四川简阳的一家麻辣烫小店。而今天,海底捞已经在全国6个省市开了三十多家店面。而且每新开一家店面便必定火爆。现在的海底捞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成为一种现象,鹤立鸡群地伫立在中国大陆整体质量低下的服务行业中。

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海底捞的员工多数是农民工,在海底捞^H小说的内刊里有两行大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正公平之风。这在当下社会中很令人感动。当下中国,农民工,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不再具有务农的能力,习惯于城市生活,可能绝大多数永远也无法适应农村生活了。他们期待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由于较低的受教育水平及匮乏的职业技能,上升的渠道并不多。在他们看来这个社会并不公平,也不公正,所以我们会看到富士康“16连跳”的悲剧。可见,海底捞的价值观是非常契合他们员工心理的,也是着眼于解决他们的核心问题,那就是员工的不幸福。

海底捞公司的三大目标是:第一,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第二,致力于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在海底捞变成现实;第三,将海底捞开向全国。这目标的内容和顺序本身便体现了海底捞的独特之处。

对于海底捞的员工,日常工作其实是高度重复,说得上是极端枯燥的。如何调动他们的新鲜感和激情,让他们快乐工作,幸福工作,这仅仅靠价值观驱动,显然还不足。于是,海底捞鼓励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强调与顾客的互动。公司鼓励员工创新发明,而且谁的发明则由谁的名字命名。此外,公司还给予员工一定的职权,以至于普通服务员都有免单权、退菜权。海底捞着力为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文化。员工宿舍由专人打扫,可以免费上网。员工的孩子可以免费在海底捞设立的私立寄宿制学校里上学,只需要交书本费。新员工做错事了,同事会及时地指出与纠正,并关心地安慰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节 幸福力=竞争力(4)

%